佛教故事:和颜爱语:利己利人的观音力

利己利人的观音力

妙心寺的生活信条提倡:"让我们感谢自己被赐予,积德报恩吧。"人不是自来的生命,是赐给的生命。有父母之恩,国家之恩,自然之恩,社会大众的劳动之恩,沾沐其恩而有生,所以要积德报恩。为社会、为世人积德行善。即使不欲不求,不是已经被赐予得太多了吗?这样思想,每天感恩,每天欢喜度日,是人生最幸福的。"当处即莲华国,此身即佛也",若对世上无所求,没有欲望,则当下圆满。感谢无尽。这个当下,即净土。

临济禅师曰:"有求皆苦。"临济禅师讲得明白,心中所求者,皆为苦种,所以完全不必要有所求。耶稣说:"鸟儿不耕不种,不撒不收,然而上帝赐给他们。"自然界的禽兽,不求、不劳动,都被赐予。我们即使不欲不求,也可以被赐予而自然生存。有所求所以阻滞,无所求则可得到顺利、无滞碍的成长。希望大家每天感恩,欢喜度日。

或值怨贼绕

各执刀加害

念彼观音力

咸即起慈心

即使遇到被贼人包围,以刀相威逼"不交出钱来就要你的命"的恐怖事态,也能不慌不忙,双手合十,口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对方就能起慈悲之心此说见诸《观音经》。

警方常说:"最近的强盗都是些生手,实际上小偷心理特别害怕,所以一出声他就下死手。惯偷并不随便杀人,最近尽是生手,往往草菅人命,很棘手。大家在遇到小偷时,不要惊慌,一定要沉住气。"

如果歹徒持刀围上来,其实你慌他也慌。若你能沉住气,双手合十,口诵"南无观世音菩萨",对方该拿的拿了也就乖乖走人了。没什么可拿的,对方会起怜悯心。

有个大和的清九郎,是真宗的妙好人。一次,邻村一个认识的人来偷东西,扛了两袋米出来的时候,让清九郎碰见了。清九郎说:"喂,你想要这东西?一次拿得了吗?这么着吧,今天拿一袋。明天晚上,我把这一袋卖了钱放着,明天晚上你再来拿吧。"第二天小偷去了,果然清九郎已经卖了钱,等着把钱交给他了。邻村这个人从此再也没脸偷,洗手不干了。故事见于清九郎传,说明能用信仰的力量,正确的态度善待小偷,小偷也能改邪归正。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日常的佛心行禅:三张假币

日常的佛心行禅:三张假币

三张假币终于熬到下课,辰盯住被一群叽叽喳喳女同学围着的老教授。好歹等女娃们散尽,他才跨前一步,把钱递上。这时,辰脑子嗡的一声响,大片空白,他感到一种灭顶之灾的降临。还好还好,老教授点点头,装在上衣兜...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一喝透五教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一喝透五教

棒喝在禅宗的作用颇为广博而微妙, 德山棒、临济喝是响彻古今的宗门风范。不知有多少豪迈英俊之士于斯豁开正眼而归家稳坐, 可见其作用之微妙, 非言语所能表达。兹举一则喝的公案供养大众, 以略窥其微妙:宋...

佛教故事:人物故事:玄奘大师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留下的两个字

佛教故事:人物故事:玄奘大师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留下的两个字

唐朝时,弥勒信仰盛行。玄奘大师晚年临终时,发愿往生兜率内院弥勒菩萨处,而且也成功了,这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有记载。玄奘此毒身深可厌患,所做事毕,无宜久住。愿以所修福慧回施有情,共诸有情同生睹...

皈依修学手册:如何受五戒

皈依修学手册:如何受五戒

如何受五戒前面說過,受了三歸依的人,如想更進一步求得信佛學佛的實益,必須求受五戒,才算是學佛所學,行佛所行的開始,歸依三寶,僅是入門而已。如果入門以後,老是駐腳在門房的廊下,而不登堂入室,而不登樓參...

索达吉堪布:为什么佛教徒要进行闻思修,闻思修佛法的基础是什么?

索达吉堪布:为什么佛教徒要进行闻思修,闻思修佛法的基础是什么?

索达吉堪布:为什么佛教徒要进行闻思修,闻思修佛法的基础是什么? 问:为什么佛教徒要进行闻思修,闻思修佛法的基础是什么? 索达吉堪布:如果没有闻思修这一核心,任何道场都是形象,也不可能将佛教的精华传...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救自己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救自己

救自己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