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和颜爱语:什么都要心存感激

什么都要心存感激

我还在天龙寺僧堂的时代,东福寺曾举办开山祖650周年远忌佛事,我与众云水僧都去参加。两周大法会结束,我想坐火车回嵯峨,徒步来到京都车站。在候车室候车时,我把云水僧戴的圆形大斗笠摘下来放在地上,为了不碍事把东西摞在上面。

这时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位山伏(在野修行者),偶然立到我眼前。他头戴兜巾,手持锡杖,装束怪异。

"你把御笠放到地上,不是糟践了吗?"他说。似乎山伏都特别珍惜斗笠和手杖。

"不糟践。"我平静地回答。

"禅宗究竟对什么感激?"他又问道。

"什么都要感激。"我只能这样回答。见他一脸茫然,似乎不知所云,便又说:"下雨之时,感激雨伞;外出之时,感激木屐。"说罢,只见他一揖,便踪影消失。看来,这位山伏知道对斗笠和手杖要感激,却不知道对地面和木屐也要感激。

"不能说米,要说御米。不能说淘米,要说为米效劳。"永平寺开山道元禅师这样教导我们。他教育人们不能直呼为米,要称御米;不能用淘米这样随便的说法,要说为米效劳。

对所有的东西冠以敬辞,恭敬相称是佛法的教诲,也是日本民族长期以来的传统。但这绝不是因为万物都有像人一样的灵魂才应尊敬,而是自己的感恩之心使然,情不自禁地去做。

传说莲如上人毕恭毕敬地拣起掉在檐廊上的一张手纸,说"佛之生命也"。无论什么东西,虽然没有灵魂但是有生命。每一件东西都有其功用,所以必须珍视它的生命,珍视它的功用。而且,一张手纸也包含着无法衡量的人的劳力。对付出的劳力必须珍视。尊重东西即尊重人的劳动。

人受万物滋养,同时人拥有滋养万物之心。滋养万物的终极关怀,称为佛心。我们必须在对万物感恩的同时,发一大佛心施爱于万物。过去有句话叫"养儿方知父母恩",引发滋养万物的终极关怀,就能深切领悟所有生命的来之不易。必将为自己被抚育滋养而感恩不尽。

似乎马上有人在那里等着叫板:若无灵魂,祭祀故亡的父母、祖先,岂非多此一举!那不叫迷信吗?然而这并非有灵则祭,无灵则不祭的问题,因为无论有没有灵魂,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要祭。对父亲、母亲以及关照过自己的人不感恩,对已不在的心爱的人不思念,世上有这等人吗?正是感恩的心,善良的爱心驱使我们"祭如在焉",情不自禁地对故人合十祭拜。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他出生便患恶疮求治无门经历此事后病痛事业愈合

他出生便患恶疮求治无门经历此事后病痛事业愈合

舍卫国里有一大富长者,为了祈求后嗣有人,费尽苦心,不只重聘迎娶高门大姓的女子,并以各种伎乐娱乐新娶的夫人。没想到夫人十月受孕,竟生下一个患满恶疮、流脓流血的男孩。可怜的孩子一出世就没有一天好日子,不...

佛教故事:孝的故事:不孝顺感召我的婚姻不成

佛教故事:孝的故事:不孝顺感召我的婚姻不成

学佛不孝顺感召我的婚姻不成,学佛让我学会了孝顺,教我转变了命运......在我小的时候,因为父亲很爱喝酒,喝完酒后会耍酒疯,小时候的记忆中,每到快傍晚的时候内心就很恐惧,如果父亲按时下班了,我和母亲...

没抓住这两点,怎么修行都不能解脱

没抓住这两点,怎么修行都不能解脱

如果一个人有正见,不管闻思佛法、受持戒律、行持善法还是弘扬佛法,什么事情都能做好,如果没有正见,不要说不能做到这些,甚至凡与之结缘者也会堕落恶趣。其实,修行就是抓住两个要点:一是清净的正见,二是随顺...

爱因斯坦:我愿意成为一名佛教徒

爱因斯坦:我愿意成为一名佛教徒

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宗教不但不与科学相违,而且每一次的科学新发现都能够验证她的观点,这就是佛教。《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我不能设想真正的科学家会没有这样深挚的信仰。这情况可以用这样一个形象来比喻:科...

宝宝爱吃素 父母该如何正确对待

宝宝爱吃素 父母该如何正确对待

素食可降低许多疾病,包括:心脏病、结肠癌和乳腺癌。不过,加入素食者行列的第一步是获取正确的咨询。这些指导方针最主要的来源包括:素食食谱、杂志和素食者的饮食分配结构表。家长应与医生讨论孩子是否适合素食...

成唯识论

成唯识论

成唯识论成唯识论成唯识论卷第一稽首唯识性。  满分清净者。  我今释彼说。  利乐诸有情。今造此论。为于二空有迷谬者生正解故。生解为断二重障故。由我法执。二障具生。若证二空。彼障随断。断障为得二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