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和颜爱语:什么都要心存感激

什么都要心存感激

我还在天龙寺僧堂的时代,东福寺曾举办开山祖650周年远忌佛事,我与众云水僧都去参加。两周大法会结束,我想坐火车回嵯峨,徒步来到京都车站。在候车室候车时,我把云水僧戴的圆形大斗笠摘下来放在地上,为了不碍事把东西摞在上面。

这时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位山伏(在野修行者),偶然立到我眼前。他头戴兜巾,手持锡杖,装束怪异。

"你把御笠放到地上,不是糟践了吗?"他说。似乎山伏都特别珍惜斗笠和手杖。

"不糟践。"我平静地回答。

"禅宗究竟对什么感激?"他又问道。

"什么都要感激。"我只能这样回答。见他一脸茫然,似乎不知所云,便又说:"下雨之时,感激雨伞;外出之时,感激木屐。"说罢,只见他一揖,便踪影消失。看来,这位山伏知道对斗笠和手杖要感激,却不知道对地面和木屐也要感激。

"不能说米,要说御米。不能说淘米,要说为米效劳。"永平寺开山道元禅师这样教导我们。他教育人们不能直呼为米,要称御米;不能用淘米这样随便的说法,要说为米效劳。

对所有的东西冠以敬辞,恭敬相称是佛法的教诲,也是日本民族长期以来的传统。但这绝不是因为万物都有像人一样的灵魂才应尊敬,而是自己的感恩之心使然,情不自禁地去做。

传说莲如上人毕恭毕敬地拣起掉在檐廊上的一张手纸,说"佛之生命也"。无论什么东西,虽然没有灵魂但是有生命。每一件东西都有其功用,所以必须珍视它的生命,珍视它的功用。而且,一张手纸也包含着无法衡量的人的劳力。对付出的劳力必须珍视。尊重东西即尊重人的劳动。

人受万物滋养,同时人拥有滋养万物之心。滋养万物的终极关怀,称为佛心。我们必须在对万物感恩的同时,发一大佛心施爱于万物。过去有句话叫"养儿方知父母恩",引发滋养万物的终极关怀,就能深切领悟所有生命的来之不易。必将为自己被抚育滋养而感恩不尽。

似乎马上有人在那里等着叫板:若无灵魂,祭祀故亡的父母、祖先,岂非多此一举!那不叫迷信吗?然而这并非有灵则祭,无灵则不祭的问题,因为无论有没有灵魂,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要祭。对父亲、母亲以及关照过自己的人不感恩,对已不在的心爱的人不思念,世上有这等人吗?正是感恩的心,善良的爱心驱使我们"祭如在焉",情不自禁地对故人合十祭拜。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按照这四个法宝去做,你的生命就一定顺利!

按照这四个法宝去做,你的生命就一定顺利!

文:寂静法师许多人都喜欢问这样一个问题:“我怎样做才能让我的人生顺利,让生意顺利,让孩子顺利?”其实,拥有顺利的人生,只要四个法宝就可以了。按照这四个法宝去做,你的生命就一定顺利!如果你的命都顺了,...

日常的佛心行禅:顺其自然

日常的佛心行禅: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快撒点草籽吧!好难看哪!小和尚说。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说,随时!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不好了!好多草籽都被吹走了。小和...

纯智法师:为什么说“进入佛家,以戒为本”呢?(251—255)

纯智法师:为什么说“进入佛家,以戒为本”呢?(251—255)

纯智法师:为什么说“进入佛家,以戒为本”呢?(251—255) 《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251、为什么说“进入佛家,以戒为本”呢? 答:戒是一切善法功德的根本,也是完成涅槃菩提的根本,因此,不走上...

口出妙香

口出妙香

很久以前,印度有一位阿输迦王。虽然,国王并没有真正契悟佛法的真理,但是对佛法不但具有相当的信心,而且发心非常广大。所以在一天当中,建造了八万座佛塔。国王不仅仅是建塔,每天还虔诚供养许多位法师,并恭请...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忍辱的力量:将军的忏悔!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忍辱的力量:将军的忏悔!

梦窗国师有一次搭船渡河,当船正要开航离岸时,有位带着佩刀拿着鞭子的将军,大喊道:等一下,船夫!载我过去!全船的人都说道:船已开行,不可回头。船夫也大声回答道:请等一下班吧!这时,梦窗国师说道:船家,...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一得一失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一得一失

南泉普愿禅师问一学僧道:夜来好风?学僧:夜来好风。南泉:吹折门前一颗松。学僧:吹折门前一颗松。南泉禅师转身又问旁边站立的侍者道:夜来好风。侍者:是什么风?南泉:吹折门前一颗松。侍者:是什么松?南泉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