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禅理故事: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

学佛就是要你认识自己,找到永恒的生命。

慧律禅师

人这一生最难做到的就是认识自己,所以古希腊的智者在太阳神阿波罗的神庙门上留下了这样的警训:人啊,认识你自己!

不自知所导致的结果就是活不明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活着,不明白人活着有什么意义。人生在世,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该干什么;活了一辈子,不知道自己究竟干了些什么,更谈不上幸福、成功。

自知,其实就是一个人生定位的问题,很多人活得够用心、够努力,活得忙碌,活得辛苦,但就是活得不快乐、不幸福、不成功,因为他们就是不知道什么该坚持,什么该放弃,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人活一世,必须要对自己有一种清醒的认识,才能活得明白,活得真实。西方有一句谚语: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么整个世界都会为之让路。

佛法里面有一个词叫觉悟,什么是觉悟呢?著名学者于丹对这个词有过这样一番解析:觉是■字头,下面一个看见的见,悟是竖心旁加一个吾,所以觉悟本初的含义就是见我心,也就是有能力看见自己的心。

有一个学僧慕名求见著名的智常禅师。当时,智常禅师正在锄草,草中刚好跑出一条蛇,禅师举锄便斩。

学僧见此情景,不以为然地嘲讽道:小僧久仰此地慈悲道风,可到了这里来,却只看见一个粗人。

智常禅师道:像你这么说话,是你粗,还是我粗?

学僧不服气地问:什么是粗?

智常禅师放下锄头。

学僧楞了一下又问:什么是细?

禅师举起锄头,作斩蛇的姿势。

学僧愈发奇怪了,道:你说的粗细,叫人无法了解!

智常禅师就反问道:先不要管什么粗细,请问你在什么地方看见我斩蛇?

学僧毫不客气地道:当下。

智常禅师用训诫的口气道:你当下不见到自己,却来见我斩蛇做什么?

学僧终于有所省悟。

学僧是悟了,你是不是也像那个学僧一样有所启发呢?

上中学的时候学过一篇古文,其中有这么一段话: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人们总是喜欢关注别人,却忘了花点儿时间去审视自己,所以才会有很多的烦恼。其实,人这一生应付自己就够头疼的了,更何况把别人的烦恼也加诸自己身上呢!

我们处在一个正在发生巨变的大时代,各种社会元素都在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也更复杂。当我们面对自己的时候,你会发现每一天都会比过去更迷惑,因为我们要面对的东西越来越多,可抉择的东西也更繁复。

当我们开始每一天的生活时,面对未知的人生,我们需要更多的觉悟,更需要去认识自己,以生活为依据,从佛法中找到一点儿简单的真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如果他们在学佛,也许这起家庭悲剧不会发生

如果他们在学佛,也许这起家庭悲剧不会发生

前些天,我们单位组织员工旁听了一场法院案件庭审。这起案件的大致情况是这样的:儿子为了占有父亲的房产,多次到父亲家中找茬,最近一次又跑去父亲家的院子里去种树,以示占领,父亲坚决反对,并且说,只有老子死...

毒心恶报

毒心恶报

毒心恶报过去有一个人,夫妇结婚好几年,他们一直渴望着有一个儿子。尤其丈夫等得最着急,为了生子,他就又娶了一个小妾。因为经过太太的同意,所以小妾是接回家里同住的。过了不久,这个妾真的生下一个又白又胖的...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14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14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14】药师禅:内心的昏暗,因忏悔而光明;无边的烦恼,因忏悔而止息;坚固的憍慢,因忏悔而柔软;覆藏的恐惧,因忏悔而安乐;仇结的怨怼,因忏悔而解除;无明的嫉妒,因忏悔而包容;怠惰的...

徐恒志居士-有关佛性答问

徐恒志居士-有关佛性答问

问:佛教常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搞清楚佛性问题与学佛关系重大,所谓佛性究竟是什么?答:五十年代我曾和佛教青年探讨过有关佛性问题;近年来,也曾围绕这一问题,谈过我的一些肤浅见解,现在综合起来进行解答,作...

海涛法师:怎样修行才能转变家族的厄运

海涛法师:怎样修行才能转变家族的厄运

海涛法师:怎样修行才能转变家族的厄运 问:我的家族,每一代排行老大,女孩子成家以后,到四十五岁中间就会守寡,而且生活也会变得很艰难,我现在该怎么做才能够转变,让下辈子不会这样子辛苦? 海涛法师答:...

佛教故事:心静自然禅:心灵的尺度

佛教故事:心静自然禅:心灵的尺度

心灵的尺度猜疑需要一定的尺度来衡量你心里的距离,我们要学会把握这个距离的尺度,既不回避猜疑,又不过分去猜疑,把猜疑做到恰到好处,有利于我们正确分辨事物。我们必须注意,我们狭小心胸,是滋生猜疑的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