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大德故事:无生无灭无去无来

大约公元七一三年七月一日,六祖慧能召集门人,当众宣布说:我八月份就将离开这个世界,你们有何疑问,我可为你们解答。如果我走后,就没办法教导你们了。

大家听到这个消息,都流泪哭泣起来,而只有神会,神情自然,也不哭泣。六祖见后对大家说:只有神会,他受具足戒还不到十年,却已悟得善与非善的平等,也不因赞美与毁谤而有所动。没有悲喜到达了最高境界。而其它人均未悟得,你们如此悲泣是为了什么?又是为谁?如果是为了不知道我将去何处,那么我自己知道将要去的地方。如果我不知道去何处,就不能预告你们我将离去。你们如果知道我的去处,就不会如此悲泣!法性本体是无生无灭无去无来的。你们听我诵一真假动静偈,如照此修行,就不会忘失禅的宗趣。

此偈大意是:一切的法都没有真实的体性,如把它当作真实,所见的真实,实际上都不真实。只有本源自性的真实是离相的真实,才是真实不虚的。凡是有知觉的就会生起动的作用,而没有知觉的也就不会生起动的作用;如只修不动的禅定,那么与没有知觉的事物没有什么区别。如果寻求真正的不动,在动的上面有不动的功用。不动的就是不动,即是无有知觉的事物与木石一般,永远不是成佛的种子。要能区分诸事表相,但第一义永远是不动摇的,即是自性本源,一但有如此高深见解,也就是真的妙用。告诉诸位求道之人要努力用心意,不要身在大乘门下,却执着生死的知见!如与人谈法,言下相应,就共同探究佛法义理;如果语言不相契合,就合掌表示欠意,不让对方起争论的心。我们的教法本来是不与他人争高下的,争论本身就失去了大法的道义,如执着争执的法门,你的本源自性即已流入生死之门了。

此后徒众们都向六祖作礼,并体会师父的法要,依法修行,更没有争论的事情发生。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魏凤菊:转佛心,为我心。发心作佛,必定成佛

魏凤菊:转佛心,为我心。发心作佛,必定成佛

魏凤菊:转佛心,为我心。发心作佛,必定成佛 魏凤菊老师简介: 魏凤菊居士,河北保定人,女,现年45岁,身体健康,纯朴善良,吃苦耐劳,初中一年级文化,是一位很普通的农村妇女。魏居士2007年入佛门,...

放松,就是接受万事万物的当下

放松,就是接受万事万物的当下

放松,就是接受万事万物的当下,不再创作更多的联想,与一切现象安然相处。Photo by Ravi Pinisetti on Unsplash .no-mobile{display: none;} @...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在家菩萨戒篇之六重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在家菩萨戒篇之六重

佛教基础学.在家菩萨戒篇之六重释照光法师第四 优婆塞菩萨戒篇一 释题目[优婆塞菩萨戒][优婆塞]指在家之男性佛教徒。又有音译为乌婆塞、伊蒲塞、伊婆塞、乌波索迦、邬波索迦,或作优波娑迦、优婆娑柯等名目...

佛教故事: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没必要看轻自己

佛教故事: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没必要看轻自己

没必要看轻自己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神圣的使命,从低等的无知的到较高的生命形态,其存在的意义不在于本身的条件优劣,而是要看你如何来看待,看你如何来发挥。有这么一个寓言,一只...

佛教故事:谈佛说禅悟人生:满院香到香满村

佛教故事:谈佛说禅悟人生:满院香到香满村

满院香到香满村佛教推崇助人为乐,提倡与人分享幸福。学会与人分享幸福,自己也就会得到双重甚至更多的幸福!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与人和睦相处,与人为善,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才会真正感到快乐。智德禅师在院子...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做人做事的经典原则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做人做事的经典原则

(一)谦字诀处世唯谦字了得,若一味狂妄自负、骄傲自大,只会失去处世的根本,落得个孤苦伶仃、千夫所指的骂名下场。(不可目中无人;得意不要忘形;有本事不必自夸;请教不择人)(二)淡字诀为人处世,交朋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