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说人 喜嗔喻(十三)

说人 喜嗔喻

原文  

过去有人,共多人众坐于屋中,叹一外人德好极好,唯有二过:一者喜嗔,二者作事仓卒。

    尔时此人过在门外,闻人选是语,更生嗔恚,即入其屋,擒彼道已过恶之人,以手打扑。

傍人问言:“何故打也?”

其人答言:“我曾何时喜嗔、仓卒?而此人者,道我恒喜嗔恚,作事仓卒。是故打之。”

傍人语言:“汝今喜嗔、仓座载之相即时现验,云何讳之?”

人说过恶而起怨责,深为众人怪其愚惑。

譬如世门饮酒之夫,耽荒沉酒,作诸放逸,见人呵责,返生尤疾。苦引证作,用自明白。若此愚人,讳闻已过,见他道说,返欲扑打之。

译文

说人喜嗔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与许多人共坐在屋里闲聊,他们感叹某人的道德、品行都很好,只是有两个小毛病,第一是容易发脾气,第二是做事太冒失、欠考虑。

这时,那个被议论的人正好从门外经过,却偏偏听到大家议论他的这些话,非常生气,立刻走到屋里,大发雷霆,揪住说他缺点的那个人,抬手就打。

旁边人质问他:“你为什么打人?”

他回答说:“我什么时候喜欢发脾气?我在哪里做事冒失?可是这个人说我喜欢发脾气和作事欠考虑,所以我要打他。”

旁边的人便告诉他:“你现在这种举动,正说明确实爱发脾气和做事莽撞,你的这些做法大家都看到了,为什么还要忌讳自己的缺点怕别人议论呢?

世界上有这样一种人,一听到他人议论自己的缺点就抱怨人家不谅解,甚至责备别人,实际上这是让人所不能谅解的愚蠢行国。

譬如社会上喜欢饮酒的人,无节制地酗酒,一天到晚沉溺在酗酒的状态里,一味放纵自己,不能自拔,放肆去作一些越常轨的事,听见别人的斥责,不但不接受,反而抱怨嫉恨别人,寻找一些理由来为自己辩护,说自己并不像人家说的那样。正像这个蠢人,回避自己的过错不愿意听别人说自己的缺点,听到别人的批评,就要动手打人。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执着和不执着的问题

执着和不执着的问题

根据网友文章进行简要整理: 学佛的朋友经常会听到有人说“不要执著”这句话。这句话所指的对象,也是五花八门。例如有人讲戒律,旁边可能就会有人讲不要执著;有人说经典,也会有人说“不要执著”,或者还要加上...

三宝财物,十方来十方去

三宝财物,十方来十方去

布施的功德不会因为钱财多少而有大小高低,最重要的,还是菩萨道上绵长不绝的心力。就如透过供养与布施,持续滋长广种福田的善种子。许多人到寺院参加过活动,或用过寺院里的斋饭,或收到朋友赠送的佛教结缘书,常...

佛教故事:布衣百姓:新潮的香蕉帽子

佛教故事:布衣百姓:新潮的香蕉帽子

新潮的香蕉帽子话说你这天回家的时候,刚走出单位大门,就被一辆迎面弛来的垃圾车撞了个跟头。铺天盖地的香蕉皮把你砸了个半死。你大怒,站起来大骂谁这么不长眼,垃圾车有这么开的吗!不对,是垃圾车有这么推的吗...

佛教故事:宗门故事:香严禅师开悟故事_香严禅师悟道因缘

佛教故事:宗门故事:香严禅师开悟故事_香严禅师悟道因缘

唐朝时候,有位香严禅师,最初在百丈禅师那里参禅,但直到百丈禅师圆寂,香严禅师也没有悟道。于是他又去拜百丈禅师的徒弟,也就是自己的大师兄,沩山灵佑禅师,依止他继续参学。在百丈禅师那,香严虽没有悟道,但...

圣凯法师散文随笔:自我认同、自我回归

圣凯法师散文随笔:自我认同、自我回归

自我认同、自我回归圣凯法师在一本书里,看到一位88岁高龄的老太太总结人生幸福有三诀: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很简单吧!只有三条,可是真的能做到吗...

达真堪布:破戒、犯根本戒后如何忏悔?如何重新受戒?

达真堪布:破戒、犯根本戒后如何忏悔?如何重新受戒?

达真堪布:2017年莲师法会开示(一)皈依的学处 达真堪布仁波切宣讲于2017年11月21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