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永明道潜禅师悟道因缘

永明道潜禅师悟道因缘

杭州永明寺道潜禅师,清凉文益禅师之法嗣,俗姓武,蒲津(今山西永济)人。道潜禅师容姿端雅,身长七尺,胸前有黑子七点,状如北斗。时人皆谓其非为常人。成年后,投中条山栖岩大通禅院,从真寂禅师落发出家。道潜禅师持戒精严,讷于言,敏于行。真寂禅师圆寂后,道潜禅师便入雁门,朝五台山,以其戒行清净,多次感文殊菩萨显圣。后游方,居无定所。

初谒法眼,法眼禅师便问:子于参请外,看甚么经?

道潜禅师道:《华严经》。

法眼禅师问:总别、同异、成坏六相,是何门摄属?

道潜禅师道:文大《十地品》中。据理则世出世间一切法,皆具六相也。

法眼禅师问:空还具六相也无?

道潜禅师一下子被问得懵然无对。

法眼禅师道:汝问我,我向汝道。

道潜禅师于是便问:空还具六相也无?

法眼禅师道:空。

道潜禅师一听,豁然大悟,踊跃礼谢。

法眼禅师问:子作么生会?

道潜禅师道:空。

法眼禅师于是点头称是。

第二天,有一群四众士女入院礼佛。法眼禅师问道潜禅师:律中道,隔壁闻钗钏声,即名破戒。见睹金银合杂,朱紫骈阗,是破戒?不是破戒?

道潜禅师道:好个入路。

法眼禅师于是给他印可,说道:子向后有五百毳(cui)徒(僧徒),为王侯所重在。

道潜禅师悟道后不久,即礼辞法眼,驻锡于衢州古寺,阅读大藏经。

曾有上堂法语云:佛法显然,因甚么却不会?诸上座欲会佛法,但问取张三李四。欲会世法,则参取古佛丛林。无事久立。

此法语颇有深意,值得玩味。

后来忠懿王请道潜禅师入王府,为宫中士夫传授菩萨戒,并为他特建大伽蓝,号慧日永明,署号慈化定慧禅师,同时还发给他月俸,以表供养。

道潜禅师示寂于北宋建隆二年(961)。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诵佛号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诵佛号

诵佛号这是一件真实的故事,是我亲身体验的,发生于今年六月五日下午约五点钟的时候。当时我正与三位朋友在庭院闲谈,突然堂妹(名叫秀珠,我四叔的长女,十一岁)跑过来喊叫著:大哥!大哥!我哥哥(指我四叔的长...

索达吉堪布:作为佛教徒,是不是话越少越好?

索达吉堪布:作为佛教徒,是不是话越少越好?

索达吉堪布:作为佛教徒,是不是话越少越好? 问:作为佛教徒,是不是话越少越好? 答:无著菩萨曾说:“多言可生不善业,纵然未生虚度日,除非定利自他语,精进禁语极重要。”确实如此,话太多了很容易产生不...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3.贪睡的比丘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3.贪睡的比丘

3.贪睡的比丘佛陀常教导弟子们在学习佛法时要认真,要用心,绝不能懈怠、懒惰。大多数弟子都遵从佛陀的吩咐,勤奋修行,很多弟子因此得了道,修成罗汉,消除许多烦恼和痛苦。但是有一个比丘,就是不肯用功,每当...

佛教故事:机缘成熟,不得不念佛

佛教故事:机缘成熟,不得不念佛

機緣成熟,不得不念佛我是一个偶然的因缘,陪别人听经而进入佛门的。那时,最难理解的就是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西方极乐世界的真实存在。我看过一些书,也问过很多人,但都不能使我满意,使我信服。不过我相信诵经...

释迦摩尼称谓的意义与其俗世名称

释迦摩尼称谓的意义与其俗世名称

佛教文化的创始者是释迦摩尼想必这个是众所周知的一件事情,但是我们日常所说的释迦摩尼到底在佛教理念之中有着什么样的特殊含义,而对于释迦摩尼的俗名也是我们考究一个一个大部分。这篇释迦摩尼称谓的意义与其俗...

皇帝饶他命,鬼神不答应

皇帝饶他命,鬼神不答应

皇帝饶他命 鬼神不答应 羊聃,字彭祖,晋朝时的庐江太守。为人苛刻粗暴,倚仗着自己是皇帝的姻亲,任意恣纵之极,就是有一点小怨小忿,必定施加刑戮。世上也真有见义勇为、真不怕死的人。征西大将军庾亮,用槛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