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格式化会清除垃圾,修行路上是否需对自己进行格式化?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句话“习惯不习惯的习惯会习惯的,舍得不舍得的舍得终会舍得”,细细品来越来越觉得有滋味。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的普及,“格式化”这个词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了。电脑的格式化操作通常为了将现有的磁盘或分区中所有的文件清除。

其实我们人也应该定期对自己进行一次“格式化”。把内心错误的认知和垃圾定期倒一倒,把不愉快的人和事,从记忆中删除,才有更多储存快乐和美好的空间。

学佛的我们在修行的路上更离不开对自己进行“格式化”,让自己时时保持一个“空杯”的心态,这样才能做到吐故纳新不断提升自己。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小故事,说的是日本明治时代南隐禅师的事。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自恃学问深厚,听说南隐禅师佛法精深特来向他问禅,以便一较高下。

两人落座后,南隐禅师以茶相待。他烧好茶水注入这位教授的杯中,直到杯满也没有停下来。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知道再也不能沉默了,于是说道:“禅师,茶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

由禅师的话我们得知能禁锢我们内心的没有别人只有我们自己,只有觉察认知到这一点,然后努力提醒自己不执于内心固有的和习惯于依赖的模式,我们的心才不会被缚住。佛教教人“放下”不仅仅是放下高涨的欲求,还有自我的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等,就如故事中的自认为学养深厚的大学教授,实际上不仅不能让人感到渊博,反而相形见绌狭隘得很。

作为学佛修行人,出家的也好在家也罢,成就解脱之前都是凡人,并不会因为懂了一些佛教常识,修学了一些佛法就立刻脱掉凡夫习气转凡成圣了,所知障照样会侵袭我们的心灵。有很多修行人,因为修了很多年,就觉得自己所了解的佛教知识便是全部,有这种想法是很可怜的,犹如坐井观天。

所以我们当知,无论我们世间身份地位如何了得,无论是否学富五车,都得承认自己能力和知识的不足与短缺,毕竟宇宙是无边无际的。正如南无羌佛所说,从生下地那每天开始算,如果活一百年,每天读一本书,到死也不过读了三万多本,而世间的书籍何止三万,更别说茫茫宇宙之真知了。由此可推凡夫的知识储量多么微小,完全没有理由自以为是,以眼前之区区障万物之悠悠。

当我们自命不凡心中装满学问、财富、权势、成就、自得而没有众生、没有悲悯和慈爱的时候,偏见和狭隘甚至邪见就跟随了我们,我们自认为高高在上拥有了一切,实际却恰恰相反,注定只能是轮回路上的可怜虫。

撰文:多 持
编辑:篱菊半开

(以上内容仅代表笔者的个人学佛知见,一切法义应以佛陀说法为准。)

恭闻南无羌佛的法音,修学《极圣解脱大手印》、《藉心经说真谛》、《学佛》和《什么叫修行》,是学佛最正确快捷的成就之道。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三章 马哈咖咤亚那的皈依佛法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三章 马哈咖咤亚那的皈依佛法

第三章 马哈咖吒亚那的皈依佛法生为司祭之子在他的最后一世,苟答马佛(Gotama)出世时,马哈咖吒亚那诞生在:中国西南方向阿槃提国的首都优禅尼城(Ujjeni),是司祭(purohita,或译为辅相...

古人祈求观音送子的一组感应事迹

古人祈求观音送子的一组感应事迹

(出自1924年许止净《观音菩萨本迹感应颂》,郑金坤居士语译) ●湖南岳州(今岳阳)的杨心斋,朝拜普陀山。梦见大士折瓶中柳枝给他,说:“给你为子。”后来生下男孩,起名“嗣柳”。——《狯园》●湖南衡山...

达真堪布:开悟以后还有烦恼吗

达真堪布:开悟以后还有烦恼吗

达真堪布:开悟以后还有烦恼吗 问:开悟了后不容易起烦恼了,还是开悟了以后起烦恼更容易转念去对治,不会伤害到自己和其他众生? 答:开悟有好多种,证到八地菩萨果位的时候才没有烦恼,之前还是有烦恼。证悟了...

佛教故事:能海大师传:九、德行成就

佛教故事:能海大师传:九、德行成就

九、德行成就修行成就,以成就上师功德为第一。欲成师德,必重承传。得承传者成就易,承传殊胜者成就大,此一定之理。师其得汉禅藏密殊胜承传,曾自谓:临济正宗传至能海四十四代,康公所传之法于某二十九代。又曰...

老公有第三者怎么办?怎么让老公回心转意

老公有第三者怎么办?怎么让老公回心转意

老公有第三者怎么办?民间有一种可以增进夫妻(感情)的法术叫做和合术,据说当两人的感情已经破裂到无法修补的时候,和合术能够起到破镜重圆的作用,怎么让老公回心转意,很多人就通过和合术老公和好,挽回感情婚...

禅宗大德故事:隐居地方

禅宗大德故事:隐居地方

无德禅师一向在行脚,一天来到佛光禅师处,佛光禅师对他说:你是一位很有名的禅者,可惜为什么不找一个地方隐居呢?无德禅师无可奈何地答:究竟哪里里才是我的隐居之处呢?佛光禅师道:你虽然是一位很好的长老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