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格式化会清除垃圾,修行路上是否需对自己进行格式化?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句话“习惯不习惯的习惯会习惯的,舍得不舍得的舍得终会舍得”,细细品来越来越觉得有滋味。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的普及,“格式化”这个词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了。电脑的格式化操作通常为了将现有的磁盘或分区中所有的文件清除。

其实我们人也应该定期对自己进行一次“格式化”。把内心错误的认知和垃圾定期倒一倒,把不愉快的人和事,从记忆中删除,才有更多储存快乐和美好的空间。

学佛的我们在修行的路上更离不开对自己进行“格式化”,让自己时时保持一个“空杯”的心态,这样才能做到吐故纳新不断提升自己。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小故事,说的是日本明治时代南隐禅师的事。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自恃学问深厚,听说南隐禅师佛法精深特来向他问禅,以便一较高下。

两人落座后,南隐禅师以茶相待。他烧好茶水注入这位教授的杯中,直到杯满也没有停下来。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知道再也不能沉默了,于是说道:“禅师,茶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

由禅师的话我们得知能禁锢我们内心的没有别人只有我们自己,只有觉察认知到这一点,然后努力提醒自己不执于内心固有的和习惯于依赖的模式,我们的心才不会被缚住。佛教教人“放下”不仅仅是放下高涨的欲求,还有自我的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等,就如故事中的自认为学养深厚的大学教授,实际上不仅不能让人感到渊博,反而相形见绌狭隘得很。

作为学佛修行人,出家的也好在家也罢,成就解脱之前都是凡人,并不会因为懂了一些佛教常识,修学了一些佛法就立刻脱掉凡夫习气转凡成圣了,所知障照样会侵袭我们的心灵。有很多修行人,因为修了很多年,就觉得自己所了解的佛教知识便是全部,有这种想法是很可怜的,犹如坐井观天。

所以我们当知,无论我们世间身份地位如何了得,无论是否学富五车,都得承认自己能力和知识的不足与短缺,毕竟宇宙是无边无际的。正如南无羌佛所说,从生下地那每天开始算,如果活一百年,每天读一本书,到死也不过读了三万多本,而世间的书籍何止三万,更别说茫茫宇宙之真知了。由此可推凡夫的知识储量多么微小,完全没有理由自以为是,以眼前之区区障万物之悠悠。

当我们自命不凡心中装满学问、财富、权势、成就、自得而没有众生、没有悲悯和慈爱的时候,偏见和狭隘甚至邪见就跟随了我们,我们自认为高高在上拥有了一切,实际却恰恰相反,注定只能是轮回路上的可怜虫。

撰文:多 持
编辑:篱菊半开

(以上内容仅代表笔者的个人学佛知见,一切法义应以佛陀说法为准。)

恭闻南无羌佛的法音,修学《极圣解脱大手印》、《藉心经说真谛》、《学佛》和《什么叫修行》,是学佛最正确快捷的成就之道。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八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八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八阿弥陀经讲记(八)我们这有个女老师,她才出生八十天她父亲就死,母亲把她带着,她父亲死了两年才转世。五岁时一天忽然说起大人话:你们找某处某家找来,我要给她说话。找去就说家里还...

理净法师:如何看父母和子女的俗世因缘?

理净法师:如何看父母和子女的俗世因缘?

理净法师:如何看父母和子女的俗世因缘? 问:佛教如何看待子女? 答:从佛法上讲,子女与父母之间是一种相互的业缘关系,或者是父欠子债,或者是子欠父债。当然,这种业缘有善也有恶,如果是吃斋修善而修来的...

大寂尼师:净土探究(二十六)

大寂尼师:净土探究(二十六)

丙、如何才能亲见宇宙万象的缘起真理?在现在的时代里,一般的知识青年,多深信于科学、物理学的实际验证,为了适应、度化时下的知识青年信佛、学佛,以现代最新的太空科学知识来辅助、认识佛法的基层面,是必须的...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300篇(276-280)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300篇(276-280)

276、很久以前,我接到我的同事的一个电话,他问我愿不愿意为一个试题的评分做鉴定人。好像是他想给他的一个学生答的一道物理题打零分,而他的学生则声称他应该得满分,这位学生认为如果这种测验制度不和学生作...

家有老母

家有老母

是佛教开启了我的良知,明白了为人之子的事理。二十五岁以前仿佛只知道对父母索要和抱怨,把父母的辛苦养育当成理所应当。现在有时回家,看到三十、四十大几的姐弟们依旧劳顿老母,工作、生活不顺利,在她身上撒气...

超越因果,不是绕过因果!

超越因果,不是绕过因果!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