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格局与破格

格局是说一个东西的大小和样式,一般指建筑物的结构和格式,例如金銮殿就是皇家的格局。一般说来,房子的建筑有长形、圆形、不规则形;而一个有规模的建筑,必须要方正,因为方正才有气派,方正才能见出其雄伟的气势。中国的四合院也都是采取方正的式样。过去扬州天宁寺有一副对联:“一寺九门天下少,两廊十殿世间稀。”我们今日不复得睹如此雄伟的建筑,但可以想见它的规模、庄严。

房子建筑有不同的格局,一个人的心量、智慧也可以用格局大小来表达。有的人格局很大,有的人格局很小,如何表现人的格局呢?

其一,做人的格局要正直。做人各有各的格调,各有各的风范,不管你是什么格局,正直是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特质。无论你士农工商各行各业,在社会上立身处世要想让人敬重,做人正派耿直是不可缺少的条件。有的人圆滑灵巧,性格变化莫测,让人捉摸不定,这种人不容易为人所接受。

其二,心量的格局要宽宏。做人正直之外还要讲究心量。心量狭小、悭吝不舍、自私执著,这种人不会受人欢迎。一个人贫富、智愚、能力大小还在其次,主要是看你的心量如何。心量大,可以容人,表示格局大,就可以成就大事;心量小,不能容人,表示格局小,自然难有成就。我们看一个人将来有什么作为,先看他的心量。佛法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每一个人本有的心量大如虚空,何妨放宽心量,包容宇宙万有,自能与之平等同观。

其三,事业的格局要深远。现代人要创造一番事业,举凡塑料业、电子业、保险业、航空业、海运业等,不管什么,都要有长远的计划。例如开设一家保险公司,不能三年五载就关门歇业,否则如何对那些参加人寿险、平安险的客户交代?他们的保险金要向谁领取呢?他们的权利谁来保障呢?所以必须要有长远的计划,不能让事业短命,昙花一现就无法见容于世。

其四,思想的格局要广阔。一个居高位的领导人,能否把公司、团体带向一个崭新的境界,就看他的思想是否广阔。一个伟大的人物,不只是思想要缜密周全,尤其要有海阔天空的广博思想。所谓海阔天空的思想,并不是天马行空不切实际,在广阔的天空中有他一定的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在广阔的海洋里也有一定的潮汐去还。我们每一个人不妨自问:我的格局能如高山巍峨、海洋广阔吗?

世间万事都有一定的格局,有时候格局也不是一成不变,有些事需要破格处理,结果才会更好,例如:

一、人才要破格录用。姜太公八十岁遇文王,一席谈话便获得赏识重用。文王知道他有惊天动地的能量,因此不问由来经历,亲自驾车,带回朝中,封为太师。姜太公年岁已老,与文王素无往来,假如不破格录用,是文王的损失,周朝也无法维持八百年的基业。刘邦破格录用韩信,特别为他筑坛拜将;唐太宗为了提升魏徵的声望,不只经常赞美他,甚至表现出敬畏他的样子,让魏徵得以发挥谏臣的功能。

二、僵局要破格打开。古代中国因为边疆民族不断侵犯中原,汉唐两代都曾用和亲的方法打开动武的僵局。王昭君和番、文成公主下嫁西藏,都是破格谋取和平。

三、过失要破格原谅。春秋时管仲曾经箭射齐桓公,几次三番想置桓公于死地。后来管仲遭齐桓公所擒,鲍叔牙建议重用之。齐桓公说:“他曾想射杀我!”鲍叔牙说:“他过去心中只有公子纠,当然要为主射杀公侯;今日你释放他,他可以为你射天下!”果然,齐桓公破格重用管仲为宰相,后来终于为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能破格原谅,哪有管仲发挥才能的空间呢?三国时诸葛亮因街亭失守,不得不挥泪斩马谡;人才难得,假如能破格原谅,可以让他戴罪立功,不也是惩罚之道吗?

四、宗教要破格交流。敌对的国家,为了和平,要破格对谈;对立的团体、机构,如果能破格商谈交流,必能获致意想不到的利益。“战则损,和则贵”,为什么这个世界不破格从和平上来努力呢?宗教界,由于大家的信仰不同,各自对立,不相往来;人和人都可以握手言欢,人和神、神和神为什么不可以破格和平相处呢?世界如许广大,单独一个宗教就能满足全人类的信仰吗?各自尊重,破格交流往来,必定有破格的所获!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还有一个是什么?还有一个就是要练习我们内在不被念头捆住。九法界众生以心体不能离念,你要想不起念头不可能的,你就是勉强压到你不起任何念头了,那个“犹是法尘分别影事”,还是你的意识造出来的一个假空,并不是真空,并不是真空妙有,并不是真正的空性智慧,而是你的意识造出来的一个假空。我们的意识是很有力量的,它也是很狡猾的,你不是老是说空吗?它就造一个假空来骗你,只要你用知识的话,你都不能真正地契入。

  其实我们修行不要害怕,不要害怕自己起念头,只要不执著就好了。要练习从自己的念头之中解脱出来,谁能够障碍我们?谁能够局限我们?自己的念头局限自己。要练习从自己的念头之中解脱出来,不要被自己的念头困住。而不是去试图消除它,那样是很笨的办法。你希望大声念佛、大声念经,希望妄念不要起来,把它压下去、把它消除,这不是最好的方法。你只要不被它捆住就好了,不要去尝试消除它,你尝试消除它,那个念头还是意识心、还是凡夫的妄心,那你修行就错了,犹如缘木求鱼,转求转远。

  所以修行的方法不能错,因地不能错。《首楞严经》上说“因地不真,果招纡曲。”因地上你用妄心来修,用第六意识心来修,你不知道用真心来修,你修不成,犹如煮沙而欲其成饭,那是不可能,这个沙子你要到锅里面煮上一万年,它还是沙子,不可能成为米饭,要用真心来修。所以要超越凡夫的大脑思惟,不要运用记忆和解读,而要运用觉照和欣赏。

  修行人就是觉照和欣赏,在一切环境之中都很自在、都很快乐,他用现观的智慧。任何东西他都能欣赏他,为什么?他都能产生智慧,因为活的事物,遇到活的生命,当然因缘成熟就生智慧。而且如果我们是用知识,我们只是看到一个片段,这朵花形成,它由无穷无尽的因缘才能形成,你只是看到植物学这么一点,好像大海里的一滴知识,那其他广大的知识你都不知道了,你被它捆住了,所以这就是局限性,这就是画地为牢,这就是你被自己的念头、被自己的知识绑住、困死了。

  所以要超越自己的念头,不要被它绑住,但是不要害怕它,不要放纵它,放纵它是生死凡夫,压抑它也不是究竟之道,而只是觉照它,一觉照,你用真心去觉照它,它就转为智慧。正如禅师所说的“好雪片片不落别处”,落在哪里?好雪片片是念头,不断地起来,你只要觉照,它就全部归到真如性海里面去了。

------摘自大愿法'师《不执著的智慧》

要练习我们内在不被念头捆住

  还有一个是什么?还有一个就是要练习我们内在不被念头捆住。九法界众生以心体不能离念,你要想不起念头不可能的,你就是勉强压到你不起任何念头了,那个“犹是法尘分别影事”,还是你的意识造出来的一个假空,...

佛教故事:金玉良言:报恩的过程

佛教故事:金玉良言:报恩的过程

报恩的过程有一位轻生者被寺里的一位僧人救起后,仍然坚定地说:大师,您何必费力救我,我已下定决心不再活下去,今天不死,明天还得去了结的。僧人捻须笑道:是的,我确实制止不了你寻死的决心,可是,我想问你一...

亲佛法师:二课合解 第十九讲

亲佛法师:二课合解 第十九讲

《二课合解》第十九讲5月3日上午 9:00,释亲佛法师在榕桦寺念佛堂继续向四方信众讲授《二课合解》中的“回向仪”。亲佛法师在开讲前对2009年第二个“佛七”和释迦牟尼圣诞法会进行了简要的总结,总的要...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故事集:象品·第二十三品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故事集:象品·第二十三品

象品第二十三品父亲与不肖的儿子们求偶时期的财护(注),难以驯服,但被人系缚后,不吃任何食物,只惦记着森林。(译者注)舍卫城中有位年老的婆罗门非常富有,他有四个儿子,每个儿子结婚时,他就分给那位儿子应...

三位高僧的惜福事迹

三位高僧的惜福事迹

印光祖师惜福的事迹: 印光大师一生,于惜福一事最为注意。衣、食、住等,皆极简单粗劣,力斥精美。民国十三年(1924),余至普陀山,居七日,每日自晨至夕,皆在师房内观察师一切行为。师每日晨食仅粥一大...

时尚:屋顶菜园

时尚:屋顶菜园

在美国纽约市中心一座仓库的楼顶,一群热衷绿色环保的年轻人开辟了一个有机农场——“布鲁克林农庄”,虽然成立时间还不到两年,却因健康良好的运作和热心绿色公益的态度而受到附近居民的欢迎。上个月,国际权威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