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因果故事:第四章 后语

第四章 后语

佛教依业而有的轮回说,有它的事实与理论的根据,不是任何人所能否定得了的,因为吾人的生命生存,并不只在这短短一期生命,依于业力的支持,无始无终的相续,如长江大河那样的延续不息!所以有情的生命,死后固不是没有,生前亦不是没有,前一生命刚刚结束,后一生命立即开始,所以像流水一样的成为生命之流!

佛教业感轮回说,要在说明生死流转因果内在的联系。在无限的生命流里,不论是处境的不同,或者是受用的不同,全是本于种种业的性质不同,是以有情的生命相续,实际就是业报的相续,所以业与生命轮回,有著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业感轮回说的真正价值,在于自种业因,自收业果,涉于三世而成轮回,为最合理的因果规律。只要业力一日仍旧存在,生命现象就会一日不断。造业是感果的因,受报是造业的结果,所以吾人未来的苦痛或快乐,必须自己负起责任!

总之,佛法的轮回说,是以人为升沉的枢纽,一个取决于各人本身的行为,因而启示人们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并且要人知道轮回是不理想的,一个有志学佛的人,应该立志扭转轮回,挣脱业力之网,截断生命之流,依于佛法正见,广修戒定慧行,完成生命解脱!像这样的理解轮回,不但不是消极忍受,而是积极的争取身心自由!最后我要向诸位说明的,就是佛法的轮回说,一方面说明这是不容忽视的事实,另方面说明当是业报定律不可免,但如能够依于佛陀的指示,经过一个相当时期的修持,必得获得生死大解脱,并不是完全无法挽救!愿诸位从崎岖黑暗的轮回路上,转过来走上光辉的解脱大道!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布衣百姓:一个茶壶一个杯

佛教故事:布衣百姓:一个茶壶一个杯

故乡的体育场附近有一个老人聚居的茶亭,终日都有老人在那里喝茶开讲。我回乡居住的时候,总是爱去那边闲坐,听听老人在生活中的智慧与品位。有一天,一位阿伯突然听到别人说西瓜好吃,可惜子多的时候,他说:现在...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26)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26)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26) 无量寿经讲座26(法藏因地第四品) 我们释迦牟尼佛也是什么都不要,他也不要我们一文钱,释迦牟尼佛不要你一文大光钱,不至于找你要钱。和尚,庙里的僧,庙乞,不代表如来,如...

星云法师:相互体谅

星云法师:相互体谅

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不是一起吃喝,一起玩乐,一起郊游,一起戏闹;人与人之间,要互相体谅、互相信任、互相了解、互相包容,这才是可贵的情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父母儿女,有丈夫妻子,有长官部属,有亲属...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125)“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125)“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修持药师法门可获种种功德利益,令众生从中醒悟,重新洗心革面,走上成佛之道(也就是令自己现世居家安乐吉祥,健康全家)。在...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五百弥猴敬塔生天因缘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五百弥猴敬塔生天因缘

五百弥猴敬塔生天因缘释迦牟尼佛在罗阅祇国时,曾请须漫尊者带着世尊所剪下的头发及指甲,到罽宾国南方的一座山中建塔供奉。这座山里住着五百位罗汉,素来渴望能亲承佛陀教化,却苦无因缘。如今佛陀的发爪在此,犹...

在家居士如何在生活中修行?

在家居士如何在生活中修行?

修行,不一定要到寺院,也不一定要像老僧入定,其实在我们的生活里,做人处事都应该要有修行,有修养。日常生活的修行包括: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