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念耳闻得三昧

按照《楞严经》中所说的,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耳门最易成就,即反闻闻自性;而末法时期,念佛法门最保险、最稳妥。耳门是观世音菩萨修的,念佛是大势至菩萨修的,这两大菩萨又恰好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两大菩萨。所以印光大师提倡,用“心念耳闻”方法来念佛,容易得念佛三昧。

印光大师有开示:“无论在家在庵,必须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著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常生惭愧心,及生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汝果能依我所说而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欲摄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不敢起别种念想。第二要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则妄想自渐渐消灭矣。即默念,也要听。以心一起念,即有声。自己的耳,听自己心里的声,仍然明明了了。楞严经大势至菩萨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注重在听。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心,即意根。口,即舌根。听,即耳根。心念,口念,耳听,此三根一摄,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闻别的气味,身也不敢放逸懈怠,故名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自无污杂妄念,故名净念。净念,必须要常常相继不断,故名净念相继。能净念相继,久而久之,则得念佛三昧。此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故云,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三摩地,即三昧之别名。如此念之,决有净念常存,妄念全无之一日。

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者。乃念到相应时,虽常念佛,了无起心动念之相。虽不起心动念,而一句佛号,常常称念,或忆念。故云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也。无念,不可认做不念。无念而念,谓无起心动念之念相,而复念念无间。此种境界,殊不易得。不可妄会。

若论其法,必须当念佛时,即念返观。专注一境,毋使外驰。念念照顾心源,心心契合佛体。返念自念,返观自观。即念即观,即观即念。务使全念即观,念外无观。全观即念,观外无念。观念虽同水乳,尚未鞫到根源。须向者一念南无阿弥陀佛上,重重体究,切切提撕。越究越切,愈提愈亲。及至力极功纯,豁然和念脱落,证入无念无不念境界。所谓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念,即如如佛者。此之谓也。工夫至此,念佛法得。感应道交,正好著力。

今修念佛法门,当依大势至菩萨所示,如子忆母之诚心,修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实行。果能死尽偷心,则一心不乱,念佛三昧,或可即得。然念佛三昧,乃三昧中王,且勿视为易易。纵不即得,当亦相去不远矣。都摄六根,为念佛最妙之一法。念时无论声默,常须摄耳谛听。此乃合返念念自性,与返闻闻自性之二义而兼修者。返闻单属自力,返念兼有佛力,则为益大矣。心念属意,口念属舌,耳听属耳,眼皮下垂,即见鼻端,则眼鼻二根亦摄。五根既同归一句佛号,身根焉有不恭敬严肃之理乎。故知都摄六根,下手在听。能都摄六根,则心识凝静而不浮散,便名净念。以六根既摄,杂妄等念潜消故也。净念又能常常相继无或间断。则念佛三昧,可即得矣。故下曰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此大势至菩萨,以教化九法界一切众生者。实三根普被,有利无弊也。果肯依之而修,当必有观行相似等利益可得也”。

静坐时,印光大师又教我们可以随着呼吸来念。

印光大师开示:“念佛功夫本来要在一切时一切处,抖擞精神,念兹在兹,假使悠悠忽忽,实难得念佛的实益。为了使念力容易纯熟,在坐中调息念佛,实是一个善巧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在静坐时,心中跟随自己鼻端的呼吸,来默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可在吸时念"阿弥,"呼时念"陀佛";或呼时念"阿弥",吸时念"陀佛"。念时的快慢,可随呼吸的长短,总以不急不缓,听其自然为宜。这样在坐中万缘放下,安心默念,由呼吸出入的自然规律,佛号也就随之而念念不断,心息相依,经过持久练习,心相愈来愈静,气息也若存若亡,而一句佛号仍绵绵密密,不散乱,不昏沉,渐渐证入无念、无不念的境地。所以《坐禅三昧经》说:"菩萨坐禅,不念一切,惟念一佛,即得三昧"。《首楞严经》也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这样的静坐念佛,不但能使妄想消落,正智现前,同时,因调息之故,又能使气血流畅,体力轻健”。《般若花/徐恒志》节录

 (注:要随着呼吸的节奏来念佛,而不是让呼吸随着念佛节奏而走!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是呼吸随着念佛节奏而走,身体会觉得不舒服;如果是念佛随着呼吸的节奏自然而念,这样不仅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反而能够达到无念而念的状态。也可以一字一念,这样也很自在!)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人物故事:宏海法师:圆果法师的往生瑞相实录

佛教故事:人物故事:宏海法师:圆果法师的往生瑞相实录

今天我们要给大家分享一位圆果法师往生的实录。实际上,我们一听到记载下来的这些成功往生的圣贤们啊,总觉得好像有点距离,他们是他们,我们是我们。实际上生的是一个世界,往的是一个净土,是息息相关的。给大家...

向炫富者说“不,其实你并非真富有!”

向炫富者说“不,其实你并非真富有!”

而今炫富已是一个常态,什么都可在网上炫。而各网络媒体的小编们也热衷于跪舔这些炫富,如数家珍地评论每件物品的价值,仿佛拥有了这些“梦寐以求”的奢侈品就是拥有了成功的人生,就能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人物/媒...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书经感通—释福登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书经感通—释福登

书经感通释福登明朝万历初年代,有一位出家人释福登,居住于龙门妙德庵。他每日用功勤修耐力是相当惊人的,原来他竟然刺舌尖让血流出来,然后将血分成二分,一分研朱砂书写华严经用,另外一分持咒施食给鬼神。他这...

星云法师:老做小

星云法师:老做小

在佛教里有这么一则故事: 有一个信徒到寺院拜佛,知客师招呼过后,随即对身旁的老和尚说:“有信徒来了,请上茶!”不到两分钟,又对老和尚说:“佛桌上的香灰要记得擦拭干净!”“拜台上的盆花别忘了浇水呀!”...

莲花执妙色,遇佛离凡尘

莲花执妙色,遇佛离凡尘

 莲花执妙色,遇佛离凡尘【经文】世尊在罗阅只耆阇崛山,时有淫女,名曰莲华,善心自生,便弃世事,作比丘尼。独诣山中,行到佛所,未至中道,有流泉水,女因饮水,澡手照影,自见面像,姿妍无比,即便念言:‘云...

素食护生:我愿生生世世不吃众生肉

素食护生:我愿生生世世不吃众生肉

我是一个素食者,我不强迫您吃肉,我想请您问问您自己:吃动物的肉真的能带来健康吗?  在您边吃着这些众生肉、边说香的时候,您可曾想过:它们也有妈妈!它们也有儿女!   请您看看这些生命,它们和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