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因果报应:灵蛇报恩

灵蛇报恩我佛慈悲,普渡众生苦厄,地藏菩萨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此等大慈大悲,天地为之动容。不慈不悲,何以成佛?佛者,得证智慧,慈悲为怀,了却无常者也。慈悲之心,己所不欲,勿加众生。俗云:吃人半斤,还他八两,汝若为禽兽,亦乐乎刀斧临躯,供人盘餮?故佛戒杀茹素,慈念众生感怀上天慈悲,得证菩提正果。近世俗众食不厌精,凡山林鸟兽,水泽鱼龙,尽皆穷罗,以逞口欲。殊不知杀生造业,累世堕入轮回,冤亲纠缠相报,不可不察也。佛云:众生一切平等,畜牲恶鬼,六道众生,皆有佛性,若一心向佛,亦有缘得道,印证涅?,永脱轮回。昔日佛祖灵鸠说法,天龙八部,尽皆聆训。若未逢佛法,先入网网,即若天龙部众,亦无得道之日。故慈悲众生,力行放生,弥大功德,慈悲正道也。昔有大德,结庐于阳明山,见有猎户活捉一蛇虺,欲卖予屠户,佐为蛇羹。大德感我佛慈悲,蛇蝎虫虺,亦有好生之德,当予生路,即取币与猎户,救下蛇虺放回山林,临行晓以大义,望其不得无故伤人。此蛇颇有灵性,匍匐点首方蜿蜒入林。是夜大德入梦,有一年轻男子翩然前来,叩首再生大恩,直言吾乃日间所放之蛇,知恩主久患腰疾,特来相报。大德不居其功,谦逊此乃三宝本分,望蛇君勤修佛法,得证正果。男子叩首再三,方乘雾而去。大德一夜梦觉,缠身之疾不药而愈,回思梦中所见,如幻似真,直感放生功德无量。此证佛言众生皆佛,纵若众人畏布之蛇虺,亦有佛性。昔佛祖入定,蛇王张首为之护法,助佛祖顿悟,功德比天。况我三宝子弟,更应遵循正道,参悟圣谛,宏扬佛法,渡己渡人。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第三十节 饱餐恶水 净秽不分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第三十节 饱餐恶水 净秽不分

第三十节 饱餐恶水 净秽不分金山活佛喜欢吃人家倒的剩饭,贱糕,以及恶水缸里的饭和水,是否是他的怪癖也不知道。每到一宇都是如此,在他心里已经到了不垢不净的地位,可是在我们凡夫心里,以为这是肮脏污秽的东...

净土法门法语:佛陀教学境界之广大,不可思议

净土法门法语:佛陀教学境界之广大,不可思议

1 中国古人常讲“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儒家只讲一世,佛法讲三世。佛教不但讲这个世间、出世间,所有的学术是应有尽有,而且还讲过去世、未来世。为什么佛讲过去、讲未来?他有这个能力,他不迷于过去,也...

哪7种布施不花钱就能得大果报

哪7种布施不花钱就能得大果报

作者:滕建波七种施因缘第七十六佛说有七种施。不损财物。获大果报。一名眼施。常以好眼。视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不以恶眼。名为眼施。舍身受身。得清净眼。未来成佛。得天眼佛眼。是名第一果报。二和颜悦色施。于父...

佛教故事:玄奘法师传第十五卷

佛教故事:玄奘法师传第十五卷

玄奘法师传第十五卷奘师追上同伴以后,继续向东南山行去,约五百余里,至健陀罗国(今巴基斯坦白夏瓦),这是在北印度境内的国家,东临信度河,都城叫做布路沙布罗城。这个地方多出贤圣之辈,古来作论诸师,如那罗...

要把佛法学好首先要做好人,我们要把人做好,最重要的是放下什么?

要把佛法学好首先要做好人,我们要把人做好,最重要的是放下什么?

作为一个人来说,不管从什么角度,要把佛法学好,首先得做好人。如果人没有做好,没有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善良一面的本质啊,应该从善去罪的话,谈学佛法是一个空谈。但是我们要把人做好,到底要做些什么呢?我以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四十五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四十五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四十五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第四十五卷 尊者众贤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辩随眠品第五之一 广辩诸业并决择已。诸契经中说感有处。皆言诸业能为引因。然见世间有离染者。虽亦造善身语意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