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基础知识-一:三业 六根

三业:

业就是行为活动的意思。

1,从行为的施发者来说,有三种:

身业、口业、意业。

2,从行为的性质来划分也有三种:

善业、恶业、无记业。

什么是三业?(详见《入法门论》)

答:身业、口业、意业。

1、身业:身之所作,凡身体行为动作,身体之一切语言如坐、卧等皆属身业。

2、口业:口之所语,盖一切语言气息口之言传示之他者,皆属口业。

3、意业:意之所思,谓思想意识之大小想法打算运筹起心动念皆属意业。

六根:

根,能生之义。以能对外境产生感知认识,所以叫做“根”。根有六种:

 一、眼 能见色者是。以能对色而生眼识,故谓眼根。

 二、耳 能闻声者是。以能对声而生耳识,故谓耳根。

 三、鼻 能嗅香者是。以能对香而生鼻识,故谓鼻根。

四、味尘 ,谓种种饮食肴膳美味等,是名味尘。

 五、触尘 ,触,即着也。谓男女身分柔软细滑,及纱衣上服等,是名触尘。

 六、法尘,谓意根对前五尘分别好丑,而于心中存留五尘影像,是名法尘。

六根清净:

即六种感官与外境相对时,不于境中生起喜欢或不喜欢之念,就是对种种外境无动于心,但心中了了分明。这在佛教中是相当高的境界。

六根不净:

即对境生心,为境所转。从这一点来说,凡夫莫不如此。

了解更多相关法义,详见《入法门论》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第四十节 治秃

佛教故事: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第四十节 治秃

第四十节 治秃昔有一人,头上无毛,冬则大寒,夏则患热,兼为蚊虻之所唼食。昼夜受恼,甚以为苦。有一医师,多诸方术。时彼秃人,往至其所,语其医言:唯愿大师,为我治之。时彼医师,亦复头秃,即便脱帽示之,而...

以坦然的心看待他人的品评

以坦然的心看待他人的品评

以坦然的心看待他人的品评从前,有两位小和尚,一个姓黑,一个姓白。为了拜师学艺,做进一步的修炼,他们讨论各自分开去寻求名师。同时,他们也约定,十年后的今天,他俩一定再回到分手位置的渡船码头,不见不散。...

四千万人中的幸运儿  学佛让我圆了做母亲的梦!

四千万人中的幸运儿 学佛让我圆了做母亲的梦!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古训。但凡哪对夫妻,婚后要是没能延续香火,那就是最大的不孝。所以不孕不育已成为很多家庭的心病,多少夫妻为了想要一个自己的孩子,遍访名医,寻求偏方,只要能怀孕,吃再多的苦都心甘...

佛弟子访谈(七十)学佛的好处这么多,为什么有些人得到的受用却相对少呢

佛弟子访谈(七十)学佛的好处这么多,为什么有些人得到的受用却相对少呢

您知道学佛的好处这么多,为什么得到的受用却相对的少呢?隆慧法师分享无著菩萨专修慈心三昧,感得弥勒菩萨现身教化的公案。主持人:隆慧法师,我们继续收集一些听众的问题,就再次请您就详细的解答。上一集的节目...

佛教故事:布衣百姓:佛进入

佛教故事:布衣百姓:佛进入

佛进入摄摩腾原是中天竺人,精通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经常到各地周游,传播教化。一次,他前往天竺附属小国宣讲《金光明经》。当时正赶上敌人侵犯边境,摄摩腾说:佛经中说:能够宣讲佛经、佛法,可以得到地神的保...

修慧不修福、修福不修慧与福慧双修

修慧不修福、修福不修慧与福慧双修

有这样一个佛教故事。从前,有兄弟二人一起出家。哥哥每天精进持戒,参禅打坐,却忽视修福德;弟弟则相反,常做善事,广行布施,供养三宝,积累了大量福德,但不重视学经闻法,不能严持戒律,戒律多有毀犯。后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