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徒劳行--十五:不除嫉妒及五毒,修般若徒劳也

般若之法为最高佛法之法义,也是诸有如来与众生之本来面目,宇宙真如。行人欲达生死解脱,必了般若!

诸佛菩萨诠言般若法义,繁至六百卷般若经,简至文殊菩萨无言表法,皆示般若法之至高无上精妙也。

般若法其义既深且高妙,自非常者所能证之,然不了般若之谛无有成就可言,故实为行者之所需也。

行人欲达般若之证境,首以文字般若悟其法义,依其句面法义去起悟,进而以观照般若为观照起修,证之实相般若,此为般若法之三序也。

既需证之般若实相,必了达万法之性源本空之理,知悉其无常性,一切世间之相皆悉幻化,乃虚无之假象,如梦幻泡影,皆无有实相。

故修行人欲证般若,须了空谛,断除世法之贪爱执着,则嫉妒及五毒等,皆须破除,不可存焉。

如若执之,则世法诸相假有而存,实系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分解而灭。此理尚未能了悟,空性亦未可达,故不可了生死之谛也。

由是即知,嫉妒及五毒等幻相,行人必除之。

凡嫉妒者,易由己他之比照,而促使其嫉妒之性,对他人或他物滋生瞋恨之心;

或暗中觊觎使坏,或明处攀比攻击,或唇枪齿棒,冷嘲热讽,对所嫉妒之对象百般刁难;

甚至不顾行持有违法规道德,为己嫉妒之念而思维报复,采取若干低劣卑鄙之下三滥手段去非法打击、中伤人家等等。此等皆为恶劣之行径也。

至若五毒者则更甚之!其乃藉指诸般恶行之概称、借喻不净之污垢惑业。故彼等世间有为之相皆可落入其中,而此等由因缘而生之一切法实乃般若法之对障品,存其之执不可证达实相。

况且涉足其间,则所为之恶业极其糟糕:有的行人由嫉妒及五毒使然,见不得其他同学佛法之师兄弟有胜己之处;若其师略对某弟子有赞许之词,便妒恨不已,巴不得将此人立即踩在脚底下,以泄心头之毒焰;

又由毒念驱使,连带对上师亦滋生不满情绪,四处诽谤其师,话其师待众生不平等;

甚至若此人乃一女弟子,还恶口污蔑上师与其有染,关系如何不一般、上世今生如何了得,怎样特殊等等;

在佛法界散布谣言,令不明真相之众生心生退悔之念,断尽有情之慧命,实属罪大恶极之徒也。

类此之行人由嫉妒及五毒故,必将遭至恶果甚至现世报,若不痛改犯下之罪,必直堕无间地狱!

嫉妒及五毒之恶由是可见也!

世间之人由其使然,更为尽诸多恶行。

有的众生见到他人工作职位有所提升,心中便按捺不住嫉妒之念,恨不得马上就把人家扯下来,自己去霸占其位;为此目的而不惜无的放矢,搬弄是非,败坏他人声誉;乃至无中生有捏造事实陷害无辜众生,令他人含冤受屈,身陷囹圄。

有的众生由嫉妒及五毒怂恿故,见他人做的生意比自己的好,或恐他人对自己构成威胁,便买通亡命之徒去杀死其人;或纵火焚屋,害得他人连栖身之处都没有,人财尽失。

更有的众生由五毒之使然,见不得人家和和美美,便喊打喊杀,穷兵黩武,挑衅事端。他人痛苦了,自己就当是找了乐子。他横竖不怕千夫指,只要自己享受就成。

此等之人可以说与魔妖没有两样!

但是既为了恶业,终究是要偿报的,由不得哪个逃脱!这是嫉妒及五毒的必然果报,绝来不得半点姑息将就,是任何世间众生乃至何等高明之修行人皆不可例外的。

由是之故,当悉无论是嫉妒还是五毒,彼等皆为有漏之因,倘若修行人为此般潜入漏尽之法,必障翳满身,功德俱焚。

妒心毒念所为黑业垢行覆盖光明自性,即会无具正见,而竖邪见幢,更不可依文字般若之理悟其本性,自然不可了生脱死,证般若实相,达空性慧了。

至此之行,亦徒劳也!

声明:这是阿王诺布帕母《子必依论》里面的一段,为了避免断章取义,如果要学习完整义理,请看完整经书。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传:第十二回 鉴精诚老父回心 愿修行女奴宣誓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传:第十二回 鉴精诚老父回心 愿修行女奴宣誓

第十二回 鉴精诚老父回心 愿修行女奴宣誓话说妙庄王听了妙音、妙元两位公主一番劝解之后,不觉长叹一声说道:儿啊!你们还只道为父真的忍心叫你三妹妹受苦?却不知为父的另有一片苦心,原想使她受些磨折,抛弃修...

佛教故事:处世哲理:5角和100元

佛教故事:处世哲理:5角和100元

有一个男人,乘坐上公交车后,发现只有一张百元钞票,于是歉意地把钱递给售票员。售票员找不出零钱,只能无奈地示意他坐下,却又因此事犯起嘀咕:有种人特爱占小便宜,拿一张大额钞坐公交车,人家找不开零钱,就能...

三个妙招教你怎么样才能挽回前男友应该怎么找

三个妙招教你怎么样才能挽回前男友应该怎么找

爱情有时候想一阵风,如果你不小心错过了就是错过了,看不见也追不上。爱情还有时候还像一坛酒,你放的越久,他就有可能是香飘四溢。而挽回就要像就一样,不仅要慢慢的来,还要耐心等待,越持久的等待,你的收获就...

佛教故事:心生菩提树:靠内心的光明寻找前进的方向

佛教故事:心生菩提树:靠内心的光明寻找前进的方向

靠内心的光明寻找前进的方向德山禅师有一次到崇信禅师那里悟道。崇信禅师住在龙潭,德山禅师初到龙潭的时候,因为心情不好,似乎牢骚满腹,于是在山门外大声叫道:说什么圣地龙潭,既不见龙,又不见潭!崇信禅师在...

修道者的故事,不容错过

修道者的故事,不容错过

1、从老地方来 本真法师是湖北人氏,曾在云居山参禅多年。有一天黄昏本真法师独自一人在九江一个无人渡口处坐着歇息,忽见二男一女,穿着入时,从江面腾空跃出,飘然若云,从他面前经过,有说有笑,见他也不答理...

素食与修行之讨论(二)

素食与修行之讨论(二)

什么时候用什么层次,是很重要的事情,济公吃肉,要理解,发心不吃,要理解,更要理解两者的关系,不要把两者对立!不过。。。呵呵,。。。的确有不好理解的地方,比如耶稣吃羊肉,等等,到底什么时候用什么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