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佛光山大专佛学夏令营 星云大师与青年人接心

星云大师与大专青年接心

2011年佛光山大专佛学夏令营,6月25日至28日於佛光山举办,由中华佛光青年总团主办,三百位各大专院校青年参与,接受佛法的洗涤。佛光山开山星云大师亦与青年接心,青年则从佛陀纪念馆、佛光事业、生活修行等各方面,请教大师如何找到自己人生的价值与方向。

四天营队安排“佛陀的一生”、“学佛行仪”、“佛法与人生”、“信仰与人生”、“高僧行谊”等课程,并安排学员参访佛光山各殿堂;学员表示课程内容十分充实,并对佛门的生活体验印象深刻。

无我理念建佛馆

青年把握与大师接心的殊胜因缘,询问佛陀纪念馆的启建缘起,大师表示,一九九二年时,贡噶多傑仁波切感念大师对汉藏文化贡献,赠送佛陀舍利予佛光山;其后种种奇妙因缘灵感,终於让人事时地物圆满,顺利建设佛陀纪念馆. 大师强调任何的建设,空想无用,需要内心想法与外缘和合促成。而佛陀纪念馆的理念是「无我」,一切为佛陀、为众生、为历史、为文化而建筑.

青年亦请教大师不曾受正规教育,何以能有组织地创建佛光体系?大师以其在丛林求学的经历,指出虽然修行辛苦,但内心充满欢喜,不浪费时间,争取人我时空的方便,凡事从做中学,慧由心生,地理风水都在自己的心理。

对於青年提出出家应具备的条件,大师则幽默yal 说,出家难但在家更难,出家要有慈悲的心,爱护众生和随众的性格。

棒喝是慈悲智慧

面对大师的智慧,青年好奇大师是否会生气、起烦恼;大师说佛陀也有生气骂人的时候,乃因看到众生愚痴,不知惭愧的罪过,透过棒喝教育,希望能提起众生正念,这是从慈悲心出发的善巧方便。

大师也强调,“人间佛教”就是佛教,并不是他创立的,而是佛陀对“人”演说的法,其理念就是“佛说的、人要的、净化的、善美的”,人间佛教就是回归佛陀的时代,鼓励青年要学习佛陀示教利喜,实现和平、和谐的人间净土,力行“三好”、“四给”、“五和”的理念。

最后大师勉励在场所有的青年,自觉才能健全,要做自己生命中的贵人。

佛教重视学佛、行佛

昨天结营典礼中,特别邀请佛光山教育院院长慈容法师、丛林学院女众学部院长永固法师、中华佛光青年团执行长妙凡法师、丛林学院男众学部主任慧裴法师与众人综合座谈。慈容法师告诉青年,佛教不是求佛、拜佛,而是“学佛、行佛”;要有“无我”的观念、接受的器量、忍耐的力量、惭愧的心态四个观念。

佛光山义工团的杨镇宇於会中分享他的义工经验,提及受到大师一半一半的包容观念,让他成长受惠。而来自葡萄牙、香港的青年表示,佛光山就像他们的家,令他们感到舒服且安心,并羨慕台湾青年可以很容易亲近道场学佛。而另一位青年朱建斌亦分享,他因学佛改变生命,从连一所高中都考不上的学生,重新奋发,现在已就读硕士班,勉励青年勇敢面对考验,“上天不会给你克服不了的难关. ”

永固法师表示,佛光山是青年法身慧命之家,欢迎世界各地的青年时常回家,永续佛法慧命,妙凡法师最后提醒青年“问一声汝今何处去,望三思何日与君再来—回头是岸”。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妙祥法师:念佛时闻到的香味,就是守戒所得的清净之香

妙祥法师:念佛时闻到的香味,就是守戒所得的清净之香

关于持戒的功德,《戒香经》云:“佛告阿难,世有众香,惟随风能闻,不能普闻。若持佛净戒,行诸善法,如是戒香,遍闻十方,咸皆称赞,诸魔远离。”佛对持戒的功德就讲了,世间有香,惟随风能闻,不能普闻。若持佛...

满一上师:如何保持道场清净?

满一上师:如何保持道场清净?

满一上师:如何保持道场清净? 问:满一上师:我们那里有个寺院,不时有人去扰乱,如何保持道场清净? 答:第一,看道场开放没有,在我们国家要讲政策,未开放举行佛教活动肯定会被取缔,不受法律保护不行。第...

念佛超越生死的奇人牛人

念佛超越生死的奇人牛人

宋朝的大思想家沈括,在他写的《梦溪笔谈》里,记载了一个江南人郑夷甫的故事。郑夷甫是沈括的亲戚,这个人很年轻,而且相当有学问,但是有一次他碰到了一个算命看相的,说他会短命,这下子他就背了思想包袱了,非...

挽回爱情心态很重要 关注对方的动态

挽回爱情心态很重要 关注对方的动态

分手后怎么挽回?挽回爱情时不要消极地威胁对方。女孩子最讨厌的就是威胁,虽说你曾经真的是她命中很重要的人,可是当她最不想看到的那个人是你时,你还有事没事去打扰她,做让她担心你的事情,只会让你在她心中地...

跟《金刚经》学心态。

《金刚经》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人生的大问题:“云何降伏其心?”

也就是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如何才能降服心中乱七八糟的想法?

如何才能使得自己身心清静?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就是金刚经的主旨。

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烦恼时,往往只是责怪环境,而很少有人懂得去反省自己的内心,其实心才是一切烦恼的根源。

佛法说“一切唯心造”,我们拥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出现什么样的世界。

心态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生的苦乐。拥有健康的心境,是快乐幸福的根本。

1. 不强求。

《金刚经》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我们为什么不能拥有良好的心境呢?

就是因为我们还有烦恼,所以才不能获得自在。

我们之所以感到痛苦烦恼,是因为我们心中有太多的欲望。

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感到烦恼,自卑,痛苦。

既使欲望暂时实现了,又生怕会失去或者又有了更大的欲望。

因此,我们的身心永远在苦海中沉浮,永无出头之日。

我们之所以有欲望,是为了膨胀自我,是认为世间有很多东西是真实存在和可以得到的。

而真相却是: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变化无常,如镜花水月般虚无缥缈,瞬息即逝。

因此,对于世界上的一切都应该看淡,对遭遇的一切都应该坦然面对,不应该执着。

人总是过多地考虑自己,从自己的欲求出发,想得到文凭、学历,想得到亲情、友情、爱情,想得到财富、金钱、美人,想得到名誉、地位,想得到家庭、事业,想得到健康、长寿……

其实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世间的一切有什么是永远的呢?

2. 肯奉献。

《金刚经》中说: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布施就是奉献。有人说我自己还不够用,或者我自己都一无所有,没有什么好奉献的。

其实一句温暖的问候,一片诚挚的爱心,一个美丽的微笑,任何自己觉得可以利益他人的东西都可以用来奉献。

勿以善小而不为,当奉献成为习惯,你会从别人的快乐中得到更大的快乐。

世界上懂得奉献的人,是最富有的人。人们往往贪图别人给予自己的,这其实是最贫穷的想法。

一个人自呱呱落地,到小学、中学、大学,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别人的给予,究竟又有几个人想到自己给予了别人多少呢?

日常生活中我们给予别人一句善意的劝告,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都是可以给人以启迪和帮助的,有时甚至是让人终生难忘的。

奉献贵在真心和无私,而不是为了沽名吊誉,或谋取钱财。

正如《聊斋志异》开宗明义第一篇《考城隍》上所说:有心为善,虽善不赏。

3. 能放下。

《金刚经》中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无住”精神,可以缓解现代人的压力感,使人保持澄明心性。

当今时代是一个物欲涌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的时代,有些人不再谈论人生、理想、国家、社会,而是更多地谈论电影、股票、服饰、美食、足球、明星等等。

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五光十色目不暇接的世界。

享受现代物质文明是现代人应有的权利,但人切不可成为物质的奴隶,陷溺于拜金主义的狂潮,从而导致精神家园的失落。

人除了物质生活,还要有充实的精神生活,精神上去充实才是真正的富贵,精神上的满足才是真正的幸福。

现代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都具有“庸人自扰”的本性:对于悠关自身之事作过多的无谓思考,是困扰自身的主要原因。

更要命的是,人的这种“能力”不需要有事实依据,但凭想象就可以了。

假使心起了烦恼,那么即使在社会上很有地位、财富,生活也是空虚的。

如果心中颠倒梦想,高楼大厦无异于监狱,美味佳肴就是毒药。

古人说: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

只要心安定了,就算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茅草小屋,心中也很安定、 自在。

如何才能降服心中乱七八糟的想法?

跟《金刚经》学心态。《金刚经》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人生的大问题:“云何降伏其心?”也就是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如何才能降服心中乱七八糟的想法?如何才能使得自己身心清静?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就是金刚经的...

大师教你看风水 好的住宅风水是这样的 你家有没有

大师教你看风水 好的住宅风水是这样的 你家有没有

古人对于风水是很看重的,因为人体的气息和大自然的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建筑物的气息也是和大自然密不可分的,谁家都想拥有好的风水,因为好的风水可以带来好的运气。那怎么看风水呢?今天风水大师就告诉你好的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