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智法师:什么是律师?《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343-346)

纯智法师:什么是律师?《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343-346)

343、什么是律师?

答:《宝云经》说:“具足十法名律师:

1,善解戒律所起;

2,善解戒律甚深处;

3,善解戒律细微事;

4,善解戒律此事得彼事不得;

5,善解戒律性重戒;

6,善解戒律制重戒;

7,善解戒律制起因缘;

8,善解声闻戒律;

9,善解辟支佛戒律;

10,善解菩萨戒律。

344、为什么说一定要对说法的法师恭敬,还要注意哪些?

答:说法的法师是代佛宣说佛法,除了如法供养,礼请说法开示,还得不生嗔心、不起患恼之心。法师说法,有时说得多,有时说得少,是没有一定的,是看当时听众的情绪,或多或少说的。我们听法的人,只好随法师的意,绝对不可因为多说少说而生嗔心。或者有些法师说法,规矩是很认真的,训诫是很严格的,稍微有点不如法,就不客气的指责,我们听法的人,不可因此而生嗔心,以为法师故意刁难。还有应当知道,就是说法的法师,也还是个故夫菩萨,身心行业的活动,自然不免少有过失,我们听法的人,不可因此而生嗔心。法师说法,完全是依佛的教法而说,而佛所说的教法,是针对众生的心病而发的,如果说到我们心病上去,虽不顺于自己的情意,也当认为这说得很对,绝对不可因此而生患恼之心,甚至对于法师表示高度的不满,以为法师在揭我的伤疤。法师在此说法,时间虽然很久,但你可不能因为供养的负担重,厌患自己的费财太多而生恼心,以为法师在此贪图供养,为什么不到别处去弘法?如果这样想,过失是很大的。要知道供养说法的法师,是不应该一一丝毫的小气的。但是,现在这样的居士已经很少了。

345、为什么要常请礼拜法师?

答:常请说法,是口业的虔诚,以示你的乐法情殷;三时礼拜,是身业的虔诚,以示你的为法不懈;不生嗔恚,是意业的虔诚,以示你的敬法不慢。如是三业虔诚而求佛法,真可说是尽善尽美的为法。当知做个佛子的人,有法则身心就得到滋润,无法则身心就自然干枯,得法是就成为佛法的大富长者,失法是就成为佛法中贫贱之人。是以菩萨行者,不得不尊重法。且如能够知觉法性,刹那就可成为圣者。所以为法精勤供养,功德最大。

346、具有哪些缘才能构成菩萨戒的“不请法戒”?

答:同样要具有四缘:

一,是法师——就是实有大乘解行的法师;

二,法师想——就是确实把他当作是位法师来看,如果不知道他是一位法师,那是不犯的;

三,不请心——就是没有请法师说法的心,或者对法师怀有嗔恼的心理不请,或者由于忘误而不请说,前面因为有烦恼的存在,是染污犯,后面没有烦恼的夹杂,是非染污犯;

四,漠然空过——就是法师明明在你的面前,你本可从法师那里得到法益,但是你漠然的空过这个大好的因缘,所以,随事结成你的轻罪。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孝的故事:忍辱太子

佛教故事:孝的故事:忍辱太子

忍辱太子在毗婆尸佛时候,婆罗奈国的国王,聪慧贤能,很受国人尊敬。可是国王没有子女,这使国王很忧郁。后来经过十二年不懈地向天神祈祷,王后终于生了一个男孩。这男孩生来心地慈善,相貌和悦,具备大人物的面相...

钟茂森博士: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

钟茂森博士: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

钟茂森博士: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 【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 这一句话表面的意思并不深,就是让我们要常行方便,给人以帮助,要做种种的阴德、善事,来积累福田。安士先生在发明这一段文里面他...

化永法师:莲华般若屋 心常清净

化永法师:莲华般若屋 心常清净

据说,当年的“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来的。还说,阿弥陀佛进厨房做饭,文殊、普贤呢就在外面挑水打柴。嗨,先不管这些啦,人家诸佛菩萨到我们身边来呀,大多都是为我们服务的!现在,我们一同分享两位大菩...

地藏十轮经:福田相品第七之二

地藏十轮经:福田相品第七之二

.no-mobile{display: none;} @media (min-width: 960px){ .no-mobile{display:inline;} } .no-pc{display...

夫妻和合符图片跟实物有一定差别,不影响使用

夫妻和合符图片跟实物有一定差别,不影响使用

在挽回婚姻请和合符做和合术的时候,可能有些人就会发现夫妻和合符图片跟实物有一定差别,但是其实是不影响使用的,如果实在是担心的话,可以跟道长询问清楚究竟会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此外,可以进行一些增进感...

长寿从慈悲中来,短命从杀生中来

长寿从慈悲中来,短命从杀生中来

长寿从慈悲中来,短命从杀生中来,对他人的生命懂得爱惜尊重的人,才能得到珍贵的生命;暴戾凶残、作贱生命的人,不知赞天地的化育,如何能感得天地之寿呢?遭致短命旱夭的果报是必然的道理。 佛教的福寿观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