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门法戒录:善恶之报 丝毫不差 (后魏 慧嶷)

善恶之报 丝毫不差 (后魏 慧嶷)

南北朝(后魏)时,崇真寺僧慧嶷,死后七天又复活,说自己和五个比丘在阎罗王面前接受审判的经过。第一个是宝明寺僧智聪,说他一生苦行,专习禅定,得生天界。第二个是般若寺僧道品,说他诵念《涅槃经》,也升天界。第三个是融觉寺僧昙最,说他讲《华严经》和《涅槃经》,闻法的多达一千人。阎王说:在众僧面前讲经,你我慢贡高,心中怀着人我,在比丘当中,最为粗行。宣布交付主管的。来了十个穿青衣的,将他送进黑门。第四个是禅林寺僧道弘,说他教化四众和施主们,造各种经像。阎王说:做比丘的人,必须收摄身心,专心诵经和参禅,不得干预世俗的事。你用教化求财,起了贪心,也叫送进黑门。第五个是灵觉寺僧宝真,说他原先做县官,曾经舍家财造寺院,辞官后出家,虽没参禅诵经,可是礼拜没有缺过。阎王说:你做县官,违法敛财,还有打着幌子修寺庙,哪是你出的力 也叫送进黑门。慧嶷是因为错捕被释放回来,便向太后报告这件事。太后派遣官员分赴上述五个寺院调查,回称实有这五个僧人,都是死去七天,他们生前的行为,和慧嶷说的相同。

(出《僧训日记》)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法音集:善自珍重

佛教故事:法音集:善自珍重

善自珍重守成法师著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位道人,常在河边用功学道,为时已经十二年之久,可是一颗心仍然放不下,所谓目色耳声,鼻香口味,身静而意游,贪想不除,恒念六欲。如是走心散意,曾无一日宁息,因此十二年...

佛教故事:百喻故事广释:36、贪取天眼

佛教故事:百喻故事广释:36、贪取天眼

36、贪取天眼贪心是人类的天性,可是贪也有善贪恶贪,有正贪与邪贪。多数的人都是为了自私自利而贪。为了财色名利多多亦善而引起了造恶的行为,所以佛经说贪嗔痴为三毒了。从前有一位修道的人,在寂静的山中苦修...

静波法师讲述如何学佛

静波法师讲述如何学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则应。今天在这里能够有这样一个殊胜的因缘,同大家结一次法缘,来表示我的法供养。《维摩经》中有这样一句话:‘诸供养中,法供养圣。’当然,作...

放生指南:放生生物的选择

放生指南:放生生物的选择

依据所选择的放生地点及金额,来决定生物的种类(空飞、陆上、水中)及数量,其中应注意事项如下:不同的自然环境,有其适居的物种,可以请教当地人或熟悉该环境的人,不可以错乱。例如把海水鱼放到淡水流域中,其...

男人干家务时,女人不要叨

男人干家务时,女人不要叨

我是近视眼,但在家里基本不戴眼镜。这些日子为了让我少出门,减小被感染的危险,我在家负责洗衣做饭,老公主动担起外出买菜、打扫卫生的责任,日子过得和和美美。直到有一天,我戴上了眼镜……哇,地上怎么这么脏...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在家菩萨戒篇之六重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在家菩萨戒篇之六重

佛教基础学.在家菩萨戒篇之六重释照光法师第四 优婆塞菩萨戒篇一 释题目[优婆塞菩萨戒][优婆塞]指在家之男性佛教徒。又有音译为乌婆塞、伊蒲塞、伊婆塞、乌波索迦、邬波索迦,或作优波娑迦、优婆娑柯等名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