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海回狂白话卷三:决疑论_中阴异同类

第三卷 决疑论 中阴异同类

中阴异同类(七问七答)

问:经上说的中阴身是什么?

答:就是人死去之后的神识,如《大般涅槃经》所说。经文大意说:临命终时,亲属围绕哭泣,其人惊慌恐怖,没有办法控制自己。一生所作的善恶业力,全都显现在眼前。身上的热气散尽之后,过去的色、受、想、行、识五阴灭,生起中阴身。入胎之后,中阴身消失,未来的色、受、想、行、识五阴生。譬如灯亮暗灭,灯灭又暗,相续不断。

问:有人说人身内有三魂七魄,一个魂投胎,一个魂守尸,一个魂受罪,是这样吗?

答:这些说法都是道士编造的,参见《文献通考》。要是这样的话,转世一次就会留下两个鬼,转世十次留下二十个鬼,千次留下两千个鬼。一人留下两千个鬼,两千人就留下四百万个鬼。时间一长,遍处都是鬼了,请问这些旧鬼将来如何安置?作为一个凡夫,怎么可能有成百上千个化身呢?再请问哪个鬼能幸运地投生,哪个鬼却不幸而受罪呢?

问:正人君子命终的时候,心中自然能做得了主。为什么到了中阴身时,却把人看成是牛、马、鹅、鸭呢?

答:人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无法作主。就好像梦中发生的颠倒错乱,圣人也会有。孔子岂不知道周公已经去世几百年,可他在梦中见到周公时,恐怕未必把他看成死去的人。此外孔子岂不知道活着的人不应受祭奠,为什么他还是梦见自己坐在厅堂前的两根柱子中间受人祭奠?声闻投胎后会记不清过去,初位菩萨转世后也会有所迷惑,更何况是凡夫呢?

问:人在临命终的时候,若是动了欲念,必然会堕入恶道。但本书卷二轮回观中,西瞿陀尼洲的中阴身上前拥抱天女,为什么却能生天?

答:临终时的念头,固然非常关键,而生天的福报还是由平日的善行积累而来。譬如树枝向东长,断的时候会往东倒。向西长,就会往西倒。

问:《观无量寿佛经》中,九品往生极乐世界,临终都见到莲花。而北郁单越洲中品生天,也见到莲花。两者有什么区别?

答:《观无量寿佛经》中,每一品往生都有化佛来迎接。北郁单越洲生天,没有化佛迎接。

问:即将投生到狗胎和猪胎中的人,往往能见到各种美女。而西瞿陀尼洲生天时,也能见到美女。两者有什么区别?

答:一属情欲,一属善念。善念使人轻盈清静,因此就会上升。情欲使人沉重浊乱,因此便会下降。如《楞严经》所说:纯是善念就会上升,必然生到天上。如果能修福修慧,又有往生净土的志愿,自然业障消除,豁然开悟,往生佛国。情欲少而善念多,就成为飞仙、鬼王或飞行夜叉。情欲和善念大致相当,就会不升不降,生到人间,其中善念多的就聪明,情欲深的便愚钝。情欲多而善念少,就沦入畜生道,其中欲念重的为走兽,欲念轻的为鸟类。七分情欲、三分善念,就会沉入水轮之下,成为饿鬼。九分情欲、一分善念,就会堕入地狱,其中欲念稍轻的生于有间地狱,欲念重的生于无间地狱。纯是情欲,就会堕入阿鼻地狱。

问:堕入阿鼻地狱的人,刚进去的时候,会把八万四千剑林看成是宝树,把炽热的烈焰看成是莲花,把各种铁嘴虫看成是凫雁。而生到天上的人,也见到种种境界,有什么区别呢?

答:堕入地狱的人,命终时由于受到热恼逼迫而产生妄想,由妄想产生幻觉。而生到天上的人,周身感到轻松舒适,热了就有凉风吹来,冷了就有暖气扑面,岂可一概而论?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陈大惠:弟子规看天下王神父的忏悔 上集

陈大惠:弟子规看天下王神父的忏悔 上集

陈大惠:弟子规看天下王神父的忏悔 上集 【弟子规看天下】 王神父的忏悔 上集 各位观众: 大家好!这个栏目的名字【弟子规看天下】,【弟子规】好像是今天很多人说这是教孩子的,其实它的道理非常深,但是...

宽运法师:但念无常 慎勿放逸

宽运法师:但念无常 慎勿放逸

但念无常.慎勿放逸──宽运法师弥陀佛七开示《普贤菩萨警众偈》云:「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时间就这样每天一分一秒地过去,我们的生命也随之...

达真堪布:在这样的状态中念,才能感应道交、消除业障

达真堪布:在这样的状态中念,才能感应道交、消除业障

达真堪布:在这样的状态中念,才能感应道交、消除业障 十多年了,很多人仪轨念得特别熟,不用看都能背下来了,但都是跟着哼,根本没有去思维内容。有的人比较老实,观想了,但是也没有三轮体空的智慧。我们观的...

佛教故事:哲理小故事: 牵牛救爷

佛教故事:哲理小故事: 牵牛救爷

牵牛救爷儿童的智慧故事确不少,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七岁神童,成人莫及,今天我说的也是一个七岁儿童的智慧故事。从前有一老爷,田地百余亩,院宅数座,老婆三个,儿子、孙子成群。他出入坐轿,丫鬟服侍,...

信佛功德经

信佛功德经

信佛功德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阿拏迦城庵罗园中。与大众俱。尔时尊者舍利弗。食时着衣持钵。入阿拏迦城。于其城中。次第乞已。复还本处。收衣洗足。敷座而...

六道众生投胎转世的判断

六道众生投胎转世的判断

六道轮回是古印度婆罗门教的世界观。后来释迦牟尼佛出世,随顺此世界观用以度化世人断诸烦恼永离生死。婆罗门教的世界观在一定程度上能为信众带来福报,所以佛称其“多牛,多马,多珠宝”。但婆罗门教不能令众生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