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条佛言使女子言辞清净,气质优美

佛陀住世的时候,有少女名叫宝女,特到佛陀之处,请问如何修养品格及说话时的态度,怎样才能使言辞清净。佛告宝女,有以下所列诸法,可以使少女言辞清净,气质改变,态度优美一切如意,常生快乐:

1. 羞惭:

一个女孩子,要常常有羞得脸红,惭愧惶悚的样子,才不会为人所厌恶。

2. 造德:

一个女孩子,不可生缺德心,做缺德的事;凡是所言所行,一切造作,都要表现出一种女性柔美之德性。

3. 常怀耻愧:

一个女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切切实的觉悟,自知廉耻,颜面上要有惭愧的神色,而心里觉得不好意思。

4. 等修于善:

一个女孩子,在平时对身、口、意三业,要同时等修一切善法。

5. 不为劣恶:

一个女孩子,不可作出卑劣而使人觉得厌恶的事情来。

6. 不索讥谤:

一个女孩子的一切言语和行动,在人面前,在人背后,都要端庄,不可有招人讥评或诽谤之事。

7. 不为卒暴:

一个女孩子,要养成忍辱的德性,千万不可因些许小事,或遇不解的困惑,而寻短见,心存暴卒,都是不可以的。

8. 教化诸天:

一个女孩子,平常要学习许多美妙的言词,或布施济世的道理,常常讲给人听,要以天使自居,使人听了你的话,或是一则动听的故事,人人都有快乐和光明优美的感觉,因受感化,死后生天。

9. 不兴恐惧:

一个女孩子,不要像个罗剎女,颜面上虽然美丽,而心中毒恶不堪,随时制造恐惧的情绪,那是要不得的。

10. 烧诸恶趣:

一个女孩子,千万不可做出贪瞋痴,杀盗淫的恶事来,要常修戒定慧,有了智慧的光明,也就可把三恶道的种子烧焦而不生长了。

11. 开演善归:

一个女孩子,平素所作所为,都要以求最善良的归宿为原则,不可轻浮放荡不羁而妨害自己美满的幸福。

12. 贤圣所命:

一个女孩子,要时常有希圣齐贤的观念,要常行圣道,自以为贤圣所命,做一个光明的使者。

13. 恭奉明智:

一个女孩子,要时常有恭谨的态度,要奉行一切善业,要有光明的智觉。

14. 其内清净:

一个女孩子,要时刻保持自己内心的清净,外表上要天真活泼,在内心要常乐我净。

15. 善修于外:

一个女孩子,于外表方面,要时刻注意修持,不良的现象,都要修掉;有了真善美的表现,使人见之而生欢喜

16. 而爱言教:

一个女孩子,无论在家或外出,都要保持一种谦恭和气的美德,随时接受他人的善言指教。

17. 分别言辞:

一个女孩子,要时刻保持智觉,不可糊里糊涂,无论听什么人说话,都要有判断是非好坏的能力,分别其言辞,千万不可受到花言巧语之徒所欺骗。

18. 言无误说:

一个女孩子,无论在什么地方,向人说话,千万不可误说,以免害己误人。

19. 口演柔软:

一个女孩子,无论对什么人说话,都要以和雅音,出柔美语,不可粗声大气,说话似鸣锣,则不美矣!

20. 言语殊特:

一个女孩子,要有高尚的风度,优美的气质,一般俗言俚语,野鄙之辞,不可挂在口上,凡是出言必善必美,使人听起来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为妙。

21. 口畅香洁:

一个女孩子,说话要流畅,出言尽美尽善,使人听起来,有一种口齿芳香,纯朴圣洁的感受才好。

22. 而随教命:

一个女孩子,无论在家庭、在学校,或在亲戚朋友之处,对于长辈有所教导,或命令作事,要随而不抗,喜而乐从才对。

23. 无有欺诈:

一个女孩子,随时随处,要品行端正,不可养成欺骗诈取的不良恶习。

24. 无所热恼:

一个女孩子,无论在任何地方,不可乱交,更不可随便与异性为友,不堕情欲之中,保持清凉,不生热恼。

25. 造业可爱:

一个女孩子,所作所为,一切行为,都要使人不生厌恶,身、口、意三业为善,都要使人有一种清凉爱乐的感觉才好。

26. 内无有失:

一个女孩子,无论在任何地方,内心上都要时刻光明觉照,起心动念,不可误失。

27. 外亦无误:

一个女孩子,只要随时保持心念没有任何过失,而表现于外的,或在行为方面,也就不会误事了。

28. 不为罪业:

一个女孩子,无论在何处,只要心地纯良洁白,内外无失,即不会造出任何的罪业。

29. 造众福地:

一个女孩子,要有慈悲的心肠,要好好的读书,成就学业,或作善良的职业,所想所为,都是为了社会群众,福利人群。

30.乐于佛道:

一个女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常乐于诸佛圣教,自觉觉人,自利利人,上求下化,而行菩萨之道。

31. 传语至诚:

一个女孩子,要特别注意,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就是替人传话,也要至诚,不可不实。

32. 言辄获利:

一个女孩子,凡是说话,言语之间不可伤人害己,凡所言语,动辄获益,不可不利才好。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惟觉法师:佛法的信有几种_佛法信的四种层次

惟觉法师:佛法的信有几种_佛法信的四种层次

信,有四种层次:一、初信;二、正信、三、深信;四、证信。初信一般人由于生活上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或者是身体不健康、家庭不和谐,或者是情感、事业上的问题东求西拜,逢庙烧香、见像磕头,求恩主公、土地公、...

观世音菩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世音菩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guān zì zài pú sà .观 自 在 菩 萨 .xíng shēn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shí .行 深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时...

转世为人猪

转世为人猪

转世为人猪一九八八年冬,上宣下化上人率领万佛圣城法界大学访问团第三次到马来西亚弘法。十一月廿九日上人南下到叭株吧辖,在觉慧禅寺接见信众。果然不出所料,在四十多名求见上人的信众中,都是有病要求上人加持...

古代择吉日结婚的由来 原来古人早就知道择吉日

古代择吉日结婚的由来 原来古人早就知道择吉日

择吉日结婚的由来在中国流传已久,在古代,男女成婚之前,必须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这个程序步骤称为六礼,在六礼中占有比较重要地位的步骤就是纳吉和请期,这就和结婚择吉日有关了,询问新郎新娘的姓名和生辰八字...

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

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

那么,我们应该做到什么程度为止呢?将我们的饮食习惯做大幅度改变已经无可回避。但我 们除了植物食品中什么都不该再吃吗?我们的界线在哪里?划一条明确的界线是颇为困难的事。我可以提一些建议,但读者会发现...

佛教故事:宗门故事:香严禅师开悟故事_香严禅师悟道因缘

佛教故事:宗门故事:香严禅师开悟故事_香严禅师悟道因缘

唐朝时候,有位香严禅师,最初在百丈禅师那里参禅,但直到百丈禅师圆寂,香严禅师也没有悟道。于是他又去拜百丈禅师的徒弟,也就是自己的大师兄,沩山灵佑禅师,依止他继续参学。在百丈禅师那,香严虽没有悟道,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