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条佛言使女子言辞清净,气质优美

佛陀住世的时候,有少女名叫宝女,特到佛陀之处,请问如何修养品格及说话时的态度,怎样才能使言辞清净。佛告宝女,有以下所列诸法,可以使少女言辞清净,气质改变,态度优美一切如意,常生快乐:

1. 羞惭:

一个女孩子,要常常有羞得脸红,惭愧惶悚的样子,才不会为人所厌恶。

2. 造德:

一个女孩子,不可生缺德心,做缺德的事;凡是所言所行,一切造作,都要表现出一种女性柔美之德性。

3. 常怀耻愧:

一个女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切切实的觉悟,自知廉耻,颜面上要有惭愧的神色,而心里觉得不好意思。

4. 等修于善:

一个女孩子,在平时对身、口、意三业,要同时等修一切善法。

5. 不为劣恶:

一个女孩子,不可作出卑劣而使人觉得厌恶的事情来。

6. 不索讥谤:

一个女孩子的一切言语和行动,在人面前,在人背后,都要端庄,不可有招人讥评或诽谤之事。

7. 不为卒暴:

一个女孩子,要养成忍辱的德性,千万不可因些许小事,或遇不解的困惑,而寻短见,心存暴卒,都是不可以的。

8. 教化诸天:

一个女孩子,平常要学习许多美妙的言词,或布施济世的道理,常常讲给人听,要以天使自居,使人听了你的话,或是一则动听的故事,人人都有快乐和光明优美的感觉,因受感化,死后生天。

9. 不兴恐惧:

一个女孩子,不要像个罗剎女,颜面上虽然美丽,而心中毒恶不堪,随时制造恐惧的情绪,那是要不得的。

10. 烧诸恶趣:

一个女孩子,千万不可做出贪瞋痴,杀盗淫的恶事来,要常修戒定慧,有了智慧的光明,也就可把三恶道的种子烧焦而不生长了。

11. 开演善归:

一个女孩子,平素所作所为,都要以求最善良的归宿为原则,不可轻浮放荡不羁而妨害自己美满的幸福。

12. 贤圣所命:

一个女孩子,要时常有希圣齐贤的观念,要常行圣道,自以为贤圣所命,做一个光明的使者。

13. 恭奉明智:

一个女孩子,要时常有恭谨的态度,要奉行一切善业,要有光明的智觉。

14. 其内清净:

一个女孩子,要时刻保持自己内心的清净,外表上要天真活泼,在内心要常乐我净。

15. 善修于外:

一个女孩子,于外表方面,要时刻注意修持,不良的现象,都要修掉;有了真善美的表现,使人见之而生欢喜

16. 而爱言教:

一个女孩子,无论在家或外出,都要保持一种谦恭和气的美德,随时接受他人的善言指教。

17. 分别言辞:

一个女孩子,要时刻保持智觉,不可糊里糊涂,无论听什么人说话,都要有判断是非好坏的能力,分别其言辞,千万不可受到花言巧语之徒所欺骗。

18. 言无误说:

一个女孩子,无论在什么地方,向人说话,千万不可误说,以免害己误人。

19. 口演柔软:

一个女孩子,无论对什么人说话,都要以和雅音,出柔美语,不可粗声大气,说话似鸣锣,则不美矣!

20. 言语殊特:

一个女孩子,要有高尚的风度,优美的气质,一般俗言俚语,野鄙之辞,不可挂在口上,凡是出言必善必美,使人听起来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为妙。

21. 口畅香洁:

一个女孩子,说话要流畅,出言尽美尽善,使人听起来,有一种口齿芳香,纯朴圣洁的感受才好。

22. 而随教命:

一个女孩子,无论在家庭、在学校,或在亲戚朋友之处,对于长辈有所教导,或命令作事,要随而不抗,喜而乐从才对。

23. 无有欺诈:

一个女孩子,随时随处,要品行端正,不可养成欺骗诈取的不良恶习。

24. 无所热恼:

一个女孩子,无论在任何地方,不可乱交,更不可随便与异性为友,不堕情欲之中,保持清凉,不生热恼。

25. 造业可爱:

一个女孩子,所作所为,一切行为,都要使人不生厌恶,身、口、意三业为善,都要使人有一种清凉爱乐的感觉才好。

26. 内无有失:

一个女孩子,无论在任何地方,内心上都要时刻光明觉照,起心动念,不可误失。

27. 外亦无误:

一个女孩子,只要随时保持心念没有任何过失,而表现于外的,或在行为方面,也就不会误事了。

28. 不为罪业:

一个女孩子,无论在何处,只要心地纯良洁白,内外无失,即不会造出任何的罪业。

29. 造众福地:

一个女孩子,要有慈悲的心肠,要好好的读书,成就学业,或作善良的职业,所想所为,都是为了社会群众,福利人群。

30.乐于佛道:

一个女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常乐于诸佛圣教,自觉觉人,自利利人,上求下化,而行菩萨之道。

31. 传语至诚:

一个女孩子,要特别注意,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就是替人传话,也要至诚,不可不实。

32. 言辄获利:

一个女孩子,凡是说话,言语之间不可伤人害己,凡所言语,动辄获益,不可不利才好。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我们真正能够为众生的时候,才能得到解脱;我们真正能够饶益众生的时候,才能得到自在。没有自私自利,没有要求、不求回报地去关心照顾他人,就是饶益众生。

 

    饶益众生才能得到解脱,但是一定要从家人做起。没有要求、不要回报地去关心他们、照顾他们,为他们付出,这就是修行。家人和周围的人是与你最有缘分的众生,是最需要你的众生,一定要从他们做起,然后再慢慢扩大范围。从父母、儿女,再慢慢扩大到亲朋好友,扩大到邻里同事,扩大到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最后扩大到所有的众生,需要这样的过程,不是一下子要做到。

  

    先把家里内部的关系搞好。连最有缘分、最了解你的众生都没有度化,想去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是不可能的。第一个事情没有做好,第二个事情能做好吗?

 

    寂天菩萨的《入行论》中也讲了,发心的时候要慢慢扩大范围,尤其是实际做的时候更要按次第。从自己身边有缘的众生做起,无缘的众生你想帮也帮不了,想度也度不了。“我对外人挺好,但是我对家人不行。我对其他人有慈悲心,但是对家人始终发不出来慈悲心。”这就说明了你就是没有慈悲心!那些外人不经常接触你,不太了解你,也不是特别需要你,所以没有什么矛盾和冲突。家人不一样,天天接触,互相太了解了,太熟悉了,你那么自私,互相很难相处。其实你跟家人在一起的时候,才是你真正的心态,真正的面目!对外人乐乐呵呵的,挺祥和的,这都是装的,时间长了也不行。

 

    所以从家人做起,好好地过日子,这就是修行!你周围的人,你的家人,这些都是众生,你一边伤害他们,让他们起烦恼,一边供佛拜佛,佛菩萨能高兴吗?不可能的!没有条件地、不求回报地去关心他们、照顾他们、为他们付出,他们不可能不感动,一定会对你五体投地,一定会跟随你,跟你学,跟你修,这不就度化了么!你表法没有表好,他知道你学佛学成这样,连人都做不好,还能被你感化吗?还能跟随你吗?不可能的!

 

    你要转变自己。你自己转变了,所有的都会转变。有些人学佛修行以后真转变了,所以周围的人也转变了,命运也转变了。身体健康了,家庭和睦了,工作顺利了,一切吉祥了。你完全发清净心为他人好,完全是饶益他人的,不自私,不自利,他人自然而然就会跟随你。清净心有这个力量。

把菩提心从家庭扩大到法界

    我们真正能够为众生的时候,才能得到解脱;我们真正能够饶益众生的时候,才能得到自在。没有自私自利,没有要求、不求回报地去关心照顾他人,就是饶益众生。  ...

张西镇: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一

张西镇: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一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一一一O九、本经叙说帝释于败军途中,慈心不践杀鸟子,以故得威力摧伏阿修罗军。佛陀以此事劝勉比丘应修慈心,赞叹慈心功德。我听到这样的说法: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那...

禅茶一味是什么味?

禅茶一味是什么味?

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正文 -茶中有禅,禅中有茶,茶禅就会一味,茶味就是禅味,禅味也就是茶味,禅茶不就一味了吗!至于,茶禅一味是什么味呢?禅茶一味的第一味,是苦甘之味。人有四大...

一道隔墙

一道隔墙

一道隔墙事实上,天堂里当然不乏正正派派的工程师、律师、银行家。这则譬喻是在警讽世人:天堂与地狱就在一墙之隔,心地纯正,磊落光明,不诈不取,守法行善,就是人间天堂;反之,便是人间炼狱。这则譬喻另外启示...

素食:净其身,清其心,正心修德,有益健康

素食:净其身,清其心,正心修德,有益健康

(一)素文化的发展:提到素食,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两个方面:正心修德和有益健康。不错,自从人类走出蛮荒,素食就一直在这两种理念的影响下发展变化着。(二)正心修德:远古的人类生活于自然中,他们的饮食取之于...

索达吉堪布:如何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佛教徒?

索达吉堪布:如何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佛教徒?

索达吉堪布:如何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佛教徒? 问:如何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佛教徒? 索达吉堪布:只有真正认识到生死轮回皆无实义,六道犹如火宅、罗刹洲、剑叶林般可怕,为求自他解脱而趋入佛门,才能称得上是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