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临终的时候,因缘怎样才能够具足?能够往生西方呢?

行人临终的时候,因缘怎样才能够具足?能够往生西方呢?

答:如有一种大根机的人,平素的时候,真信、切愿、念佛,信愿既极真切,念佛功夫又极纯熟,临终的时候,不须旁人助念,他自然如平素一样的信愿念佛,无有丝毫的动相、静相、起相、止相、苦相、乐相、顺相、逆相,念念之心,安住阿弥陀佛洪名(如来果海实相正定)之中,弥陀经说:‘一心不乱,即得往生’是也。(念心是自力能感的因,佛境是他力所感的缘。)这是因缘具足的关系。

又有一种寻常的行人,平素的时候,真信、切愿、念佛功夫未能纯熟,到了临终的时候,那信愿求生西方的心,较平素还要过切,无论什么病苦,种种烦恼发现,他的求愿往生西方的心,始终不移,就是念佛难得提起,其家属人等都有知识,了解临终利害等事,皆无悲哀种种事情的障碍。加有善友们开导一切,和帮助念佛。那病人的心,念念依止著阿弥陀佛的洪名,到了命终最后念佛的那一念心(自力能感的因),随著所念的佛(他力所感的缘),往生西方。这是因缘具足的关系。

又有一种人,平素的时候,全不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的事情。到了临终的时候,遇著善友开导,或说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庄严的乐事,令病人心生欢喜欣求,又说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接引众生的本愿功德,令病人心生正信,念佛求生西方。那病人听到,心生欢喜,信受念佛,决定求愿往生西方。眷属人等,皆听善友们指导,皆无悲哀哭泣种种的妨碍。此人命欲将终的时候,念念念(自力能感的因)佛(他力所感的缘),比儿子忆念慈母,还要恳切。命终即便蒙佛慈力接引往生西方,这是因缘具足的关系。以上也是略提这三种人临终的时候,自力他力具足,自能感应道交,因缘和合往生西方。

选自《饬终须知》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净土法门法语:无论对人、对事、对物,只要你有贪心,就堕饿鬼

净土法门法语:无论对人、对事、对物,只要你有贪心,就堕饿鬼

1、无量劫来到今天,我们在六道轮回里头真的是住无量劫了,不是一生、二生、三生,不是。一个轮回把前世的事情忘得干干净净,只有极少数的人记得前生的事情,那多半是积善根的,不是很多人都有。所以说“当入其中...

一个超简单的方法,让您所有心愿皆得满足,并除一切业障!

一个超简单的方法,让您所有心愿皆得满足,并除一切业障!

南无花相如来多致他(一)布涩闭(二)布涩闭(三)苏(引)布涩闭(四)莎呵。此陀罗尼多有功能。以陀罗尼咒华二十一遍。如所备具向如来塔中散之。彼人所有心愿皆得满足。复尽一切业障。——摘自《五千五百佛名神...

消业的原理与方法?

消业的原理与方法?

消业的原理与方法? 学生:老师,功可以抵过是吗?也就是功可以消业是吗?改命的方法是不是就是积累功德啊? 老师:这个问题你自己思维完毕了吗?学生:我觉得是,但是要怎么积累功德又是一个问题。 老师:如...

佛教故事:佛经民间故事:龙王槃达的故事

佛教故事:佛经民间故事:龙王槃达的故事

龙王槃达的故事古时候拘深国有个国王叫抑迦达,他有一儿一女,儿子名须达,女儿叫安阇难。国王非常疼爱这对儿女,给他们准备了各种游戏、享乐的东西;为了让他们能畅快地游泳,甚至给他们筑了座金水池。有一次,当...

什么才是真孝、大孝之道?

什么才是真孝、大孝之道?

有些事错过了就是永远,有些人一转身就是一辈子。美好的时光一闪而逝,如何好好地珍惜当下,把握人生,是值得我们学习一生的课题。小时候,总骗爸妈说:我没钱;现在,总骗爸妈说:没事我还有钱。小时候,在外面买...

珍爱得越多,幸福就越多

珍爱得越多,幸福就越多

一个老和尚引领一位年轻人来到一个一座高山前,问:此山若何?年轻人说:伟岸,嵬峨,挺拔,秀美。老和尚说:跟我上山吧。一路上山无语。走着走着,年轻人累了,乏了,路不好走,年轻人诸多抱怨。等到了山头,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