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严法师:谈“宽柔”

证严法师:谈“宽柔”

一般人说:“理直气壮。”
师言:“理直要气‘和’。”

一般人说:“得理不饶人。”
师言:“得理‘要’饶人。”

若是“理直气壮”,会有什么问题呢?
师言:“我们若认为自己有道理,什么都要争到赢,这样就太刚强了,太刚强就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和睦。所谓‘得理不饶人’,我有道理就要跟你争到底的局面,因为执着于自己的理上,反而会使众生造业,这是错误的。要为众生考虑,行道时要使众生都能培养善业,因此需‘理直气和’。”

又问:“理直气和”怎样说呢?
师言:“人是需要爱的,太严则冲失了爱。有理的时候,气度更要宽和,才能圆融了‘爱’,烘托了‘理’;所以做人宜‘外和内正’。”

弟子:“作人做事要怎样才能圆融?”
师言:“圆就是圆满,待人处世要用圆的方法,不要用尖的方法。因为尖的会伤害到人,同时也会扎到别人的心。”

一位师姊表示:“日常工作上常感到很伤心。”
师言:“打开心门!如果门大开,任何人出出入入,直畅无碍;反之,门窄了,任何人出入都会碰到的。”

有人刚进慈济,总会说:不知道要作什么?
师言:“坐在那儿,起一分欢喜心,即是真功德。”

有些人常会这样说:“师父,当我要发脾气时,想到您说的欢喜心,就会把气压下来,但却忍得好难过喔!”
师言:“就是因为还有忍的心才会难过,若能培养时时欢喜的心,放大心胸去容纳一切,自然就会起清凉喜悦心,也就不需要忍得那么苦啊!这就是一步一步的修养,如同细水长流一般,再硬的脾气、再固执的心,也都会被你的这份柔和善顺所感化。”

一位慈济委员请示:“每访问急难贫户,看他们慌然无助,不知应如何安慰之?”
师言:“应先以柔和慈言爱语,温暖其无助惶恐的心神,再慢慢建立其宗教信仰,精神有所依止,方能应付眼前困厄。我们的工作不仅对苦难众生作实质上的帮忙,于精神上的舒解更为重要;救人急,救心更急。”

什么叫做柔和谦虚的“菩萨仪容”?


师言:“我们对贫困的众生,讲话语气要轻柔,态度要谦虚而亲切;贫困的众生,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物质而已,更需要爱。爱的表现,是在于形态上。所以,不能有傲慢的表现,对他们一定要温和亲切。”

弟子请示:“如何才能宽容他人?”
师言:“普天之下,没有我不爱的人,也无我不信任之人,无不原谅之人。如果我们能俱足此‘三无’,则能使心理健康并正常发展,而自然会宽容人、爱人、信任人。”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达真堪布:怎样才算得到了上师的摄受?

达真堪布:怎样才算得到了上师的摄受?

达真堪布:怎样才算得到了上师的摄受?作者:达真堪布 “五种他圆满”的最后一个是师已摄受。真正得到善知识的摄受很难。“我怎么没有得到上师的摄受呢?我皈依了某某法王、活佛,某某法师、堪布……”这不一定是...

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下世投胎身穿金衣出生

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下世投胎身穿金衣出生

早年有位长者,他的夫人怀了孕,口中能披发出异常好闻的清香之气。香气飘得很远,全部城市都能闻到。国王远在深宫里也闻到这股异香,于是吩咐消磨侍卫去查访原因,发明香气来自长者家。于是国王召见长者问道:“...

印祖故事: 王幼农来山拜谒 师叮嘱踏实念佛

印祖故事: 王幼农来山拜谒 师叮嘱踏实念佛

民国六年(1917年)夏天,陕西三原人王幼农辞去了粤海道(1912年广东裁府,全省划为六道。粤海道,又名广肇罗道。辖广州府、肇庆府、罗定州属三十县。)道尹的职务,返回上海,正好见到四川的老上司云南大...

青年节特辑:青年赋予了“人间佛教”生命活力

青年节特辑:青年赋予了“人间佛教”生命活力

    五台山的法师说“学佛要趁早”,等到有一天告别“年轻”的时候,就会越老越慈祥,越老越有力量。佛学家有两个与青年密切相关的判断:其一,佛教赞美青年;其二,大乘佛教是典型的人间...

每天像修整鲜花一样修正自己的心行,才能结菩提之果!

每天像修整鲜花一样修正自己的心行,才能结菩提之果!

农历七月初七是佛母和金巴法王的殊胜日,我提前在网上订了向日葵用于殊胜日供奉。向日葵很新鲜,装在了一大一小两个花瓶里,每个花瓶中花朵的数量相同。在养护向日葵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现象:每天同样的换水、修...

佛教故事:隽永故事:最胜供养

佛教故事:隽永故事:最胜供养

最胜供养文/噶玛天津仁波切在大月氏弗迦罗城中,有一画师、名叫千那。受聘到异国作画十二年,获酬劳三十两黄金。画毕归国回到故乡时,听见法会鼓声,好奇前往,见许多出家人诵经,香烟袅袅,信心清净。合十顶礼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