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2015年6月网络学子问题回复

达真堪布:2015年6月网络学子问题回复

问:看灌顶的视频能否接到灌顶?接受灌顶时需要观想吗?

答:灌顶分很多种。有因灌顶、道灌顶和果灌顶。因灌顶、果灌顶都是不通过上师或者其他一些外在因素而得的。道灌顶分道之基灌顶、道之道灌顶和道之果灌顶。

道之基灌顶,即刚进入密乘时,上师领你进入坛城,阶段性或一次性地给予四灌顶而令相续成熟。道之道灌顶,不用通过外缘,通过自身观想而接受灌顶。此时是观想上师,从上师处接受灌顶。道之果灌顶,是最后大光明之灌顶。

一般而言,看灌顶的视频无法接到灌顶。是否能得到灌顶,在灌顶的金刚上师、接受灌顶者和灌顶方法等方面都是有要求的。接受灌顶时,应该如理如法地观想,诸如本尊及坛城等。

问:我没有出离心和菩提心,也不想受菩萨戒,请问可以接受灌顶吗?灌顶还可以受持哪些戒律?

答:灌顶即意味着受持密乘戒,应该有别解脱戒和菩萨戒的基础。

上师仁波切开示说:基、道、果这些灌顶,先不必着急。灌顶对上师,对坛城,对接受灌顶的人都有要求,如果加行没修好,出离心、菩提心没生起来,灌不进去,无有意义。就像我们要种地,土壤也很重要。所以要先让自己的相续成熟,机缘成熟时,灌顶与窍诀,自然而然就能得到,佛菩萨、善神正在给你安排,给你准备。

问:我的工作是有点违法的博彩投注,我暂时还离不开这个职业,我该怎么办?请问我可以受八关斋戒吗?

答:1、《善生子经》云:“博戏(赌博)有六失。博戏有六变当知,何谓六?胜则生怨、负则热中、朋友戚之、怨家快之、有狱凶忧、人众疑之,已有斯恶则废事业,未致之财不获,既获者消,宿储耗尽。”从事违法的博彩投注,从佛法角度不属于正业,易引发贪嗔痴慢疑等烦恼。因此最好能远离这一行业。如果实在不能远离,也应忏悔。今生做此职业,也是往昔自己恶业成熟所致,所以应猛厉忏悔。从因上入手,猛厉忏悔往昔恶业;因结束了,果自然结束。

2、自己可以受持八关斋戒。在受戒期间,应该避免犯戒,不宜有赌博、妄语等犯戒行为,尽量守护清净戒条;若实在难以避免,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受持一条或多条。

问:念度母赞时应该怎么观想?

答:根据上师仁波切对其他仪轨观想内容的讲解,念诵度母赞时,可以按下面方式观想:

(1)万法一心。观想自己融入法界,与法界一体,万事万物和我们一起念,如此力量强大。

(2)虔诚祈祷上师度母,观想上师度母放光照耀法界,遣除自他一切众生的罪障、痛苦,一切众生均获得共不共成就。之后上师度母化为光融入自心,自心与上师度母的智慧无二无别,安住于此状态而念诵。

问:什么是内外密的违缘?请举些例子。

答:相对而言,外违缘容易识别、对治,内违缘和密违缘不容易识别和对治,尤其是密违缘,有时甚至以为是好事,但实际是障碍。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动物的故事:家猫与流浪猫的友谊

佛教故事:动物的故事:家猫与流浪猫的友谊

家猫与流浪猫的友谊家里有两只猫,都是女的。女猫甲是捡来的,闺密在电话里可怜兮兮地说:它跟着我呀,一直跟着你收养它好不好?它特别懂事。虎斑纹小猫,白围脖,白手套。我低头看看脚边的女猫乙,它抖着一身老虎...

素食中的5大清肠高手(实用)

素食中的5大清肠高手(实用)

素食主义者们好!在如今这个社会中环境污染、电脑辐射、不良饮食习惯等都有可能导致人体产生各种生理垃圾,废物长期在体内堆积,则会引发记忆力减退、面色灰黄、便秘、痔疮等系统疾病。如何排出成为不少女性关注的...

佛经上为什么说业障重的人口味比较重?

佛经上为什么说业障重的人口味比较重?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佛教故事:人物故事:隋朝高僧圆寂后仅存一具白骨!

佛教故事:人物故事:隋朝高僧圆寂后仅存一具白骨!

礼敬佛像 如同真佛 (隋 慧偘)隋朝蒋州大归善寺释慧偘,俗姓阳,晋陵曲阿人。他具有神通,世俗不知道。平时礼敬佛像,如同真佛一样。凡走到有佛站立塑像处,不敢坐下,劝人造像,只造坐佛。途中遇人有难时,舍...

成峰法师:其实不想走

成峰法师:其实不想走

其实不想走12月25日佛七中,每天都安排法师给大家就念佛法门做开示。轮到济法师的时候,他问下面近三百个老菩萨:“如果佛七期间,阿弥陀佛来接你们去极乐世界,你们愿不愿意去呢?”“愿意”几百个人异口同声...

跟《金刚经》学心态。

《金刚经》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人生的大问题:“云何降伏其心?”

也就是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如何才能降服心中乱七八糟的想法?

如何才能使得自己身心清静?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就是金刚经的主旨。

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烦恼时,往往只是责怪环境,而很少有人懂得去反省自己的内心,其实心才是一切烦恼的根源。

佛法说“一切唯心造”,我们拥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出现什么样的世界。

心态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生的苦乐。拥有健康的心境,是快乐幸福的根本。

1. 不强求。

《金刚经》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我们为什么不能拥有良好的心境呢?

就是因为我们还有烦恼,所以才不能获得自在。

我们之所以感到痛苦烦恼,是因为我们心中有太多的欲望。

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感到烦恼,自卑,痛苦。

既使欲望暂时实现了,又生怕会失去或者又有了更大的欲望。

因此,我们的身心永远在苦海中沉浮,永无出头之日。

我们之所以有欲望,是为了膨胀自我,是认为世间有很多东西是真实存在和可以得到的。

而真相却是: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变化无常,如镜花水月般虚无缥缈,瞬息即逝。

因此,对于世界上的一切都应该看淡,对遭遇的一切都应该坦然面对,不应该执着。

人总是过多地考虑自己,从自己的欲求出发,想得到文凭、学历,想得到亲情、友情、爱情,想得到财富、金钱、美人,想得到名誉、地位,想得到家庭、事业,想得到健康、长寿……

其实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世间的一切有什么是永远的呢?

2. 肯奉献。

《金刚经》中说: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布施就是奉献。有人说我自己还不够用,或者我自己都一无所有,没有什么好奉献的。

其实一句温暖的问候,一片诚挚的爱心,一个美丽的微笑,任何自己觉得可以利益他人的东西都可以用来奉献。

勿以善小而不为,当奉献成为习惯,你会从别人的快乐中得到更大的快乐。

世界上懂得奉献的人,是最富有的人。人们往往贪图别人给予自己的,这其实是最贫穷的想法。

一个人自呱呱落地,到小学、中学、大学,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别人的给予,究竟又有几个人想到自己给予了别人多少呢?

日常生活中我们给予别人一句善意的劝告,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都是可以给人以启迪和帮助的,有时甚至是让人终生难忘的。

奉献贵在真心和无私,而不是为了沽名吊誉,或谋取钱财。

正如《聊斋志异》开宗明义第一篇《考城隍》上所说:有心为善,虽善不赏。

3. 能放下。

《金刚经》中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无住”精神,可以缓解现代人的压力感,使人保持澄明心性。

当今时代是一个物欲涌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的时代,有些人不再谈论人生、理想、国家、社会,而是更多地谈论电影、股票、服饰、美食、足球、明星等等。

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五光十色目不暇接的世界。

享受现代物质文明是现代人应有的权利,但人切不可成为物质的奴隶,陷溺于拜金主义的狂潮,从而导致精神家园的失落。

人除了物质生活,还要有充实的精神生活,精神上去充实才是真正的富贵,精神上的满足才是真正的幸福。

现代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都具有“庸人自扰”的本性:对于悠关自身之事作过多的无谓思考,是困扰自身的主要原因。

更要命的是,人的这种“能力”不需要有事实依据,但凭想象就可以了。

假使心起了烦恼,那么即使在社会上很有地位、财富,生活也是空虚的。

如果心中颠倒梦想,高楼大厦无异于监狱,美味佳肴就是毒药。

古人说: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

只要心安定了,就算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茅草小屋,心中也很安定、 自在。

如何才能降服心中乱七八糟的想法?

跟《金刚经》学心态。《金刚经》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人生的大问题:“云何降伏其心?”也就是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如何才能降服心中乱七八糟的想法?如何才能使得自己身心清静?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就是金刚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