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的起源,你知道吗?

有一天,佛祖心想:此四部之众,有很多人都懈怠,都不常听法,也不精进修行,使身能作证,又不祈求未获者获,未得者得。

我现在应使此四部之众,能真正渴仰于法。

那时,佛祖乃不告辞四部之众,又不带侍者,就有如屈伸手臂之顷,从祇桓精舍隐没,往至于三十三天。那时,释提桓因遥见佛祖之莅临,就率诸天众,向前去迎接佛祖,行头面礼足之礼后,就请佛就座,并且作如是之语而说:「善来!佛祖!久违觐省了!」

这时,佛祖曾作如是之念:我现在应当用神足之力,将自己的形体隐起来,使众人都看不见我在于甚么地方。

当时,佛祖又作如是之念:我今在于三十三天,应该化作极为广大的身。

那时,在天上的善法讲堂之处,有一金石,纵广为一由旬。

佛祖在于那个时候,就在于该石上结跏趺之坐,其身乃遍满于该石上。

那时,如来的生母-摩耶夫人,乃率诸天女到了佛祖之处,行头面礼足之礼后,坐在于一边,而作如是之说:「违奉甚久了!现在能得看到您到这里来,实在承蒙大幸。我很渴仰思念看到您,佛陀今天方来!」

这时,佛母摩耶,行头面礼足之礼后,坐在于一边。

释提桓因也礼如来之足,也坐在于一边。

三十三天也同样的礼如来之足,然后坐在于一边。

这时,诸天之众,都得见如来在于那个天上,使诸天众都得增益,而减损阿修罗。

那时,佛祖渐次和那些诸天之众演说妙论。

所谓论,就是:施论、戒论、生天之论,以及说明欲就是不净之想,淫为秽恶的事,出要才是真正的安乐。

那时,佛祖已见来集的诸位大众,以及诸天人的内心已开,意识已解,就用诸佛佛祖常所说的法:苦、集、灭、道,普与诸天讲说。

诸天就各在于其座上,灭尽诸尘垢,而得法眼净。

又有十八亿的天女之众,当时得见道迹,三万六千的天众,都得法眼净。

这时,如来的生母,就从座起,礼如来的双足之后,还入于天宫之中。

那时,释提桓因白佛说:「我现在应该用那一种饮食来供如来之食呢?是否应用人间之食呢?或者应用自然的天食呢?」

佛祖告诉他说:「可以用人间的饮食物来供如来之食。所以的缘故就是:我的身体出生在于人间,长在于人间,在于人间得成为佛之故。」

释提桓因白佛说:「如是!佛祖!」

这时,释提桓因又白佛说:「到底要用天上的时节好呢?或者用人间的时节好呢?」

佛祖告诉他说:「用人间的时节为宜。」

回答说:「如是!佛祖!」

当时,释提桓因就用人间的饮食,又用人间的时节来供奉如来之食。

那时,三十三天的诸天们,都各各相谓说:「我们现在看见如来之食,乃为人类同样的食。」

这时,佛祖便作如是之念:我现在应当入于如是的三昧:欲使诸天如果要进,便得以进,欲使诸天,要退便能得退。

这时,佛祖就进入于这种三昧,在诸天进退都能随其时宜。

这时,在人间里的四部之众,看不见如来的日子,已经太长,就往至于阿难之处,白阿难而说:「如来现今在于甚么地方呢?我们都渴仰如来,欲见如来!」

阿难回答说:「我们也同样的不知道如来到底在于甚么地方的!」

这时,波斯匿王,和优填王们,都到阿难之处,问阿难而说:「如来今天到底是在于甚么地方呢?」

阿难回答说:「大王!我也不知道如来所在的地方!」

这时,二位大王,因为思覩如来之故,就因之而生苦患。

那个时候,群臣曾诣优填王之处,白优填王说:「今天有所病患吗?」

当时大王回答说:「我现在因为愁忧之故,致成病患的。」

群臣白王说:「为了甚么事愁忧而成病患的呢?」

大王回答说:「由于看不见如来之故的。如果我再看不见如来的话,便当会命终的。」

这时,群臣便作如是之念:应当要用甚么方法,才能使优填王不会在于此时命终呢?我们应该作如来的形像为是。就这样的思考之后,乃向大王劝言说:「我们欲作如来的形像,也可以藉此来恭敬承事作礼。」

这时,大王听此语后,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就告诉群臣说:「善哉!你们所说的,极为有理!」

群臣白王说:「应当要用甚么珍宝来制作如来的形像好呢?」

当时,大王即敕令国界之内的诸奇巧的师匠,而告敕他们说:「我现在欲制作如来的形像。」

巧匠们回答说:「如是!大王!」

这时,优填王即用牛头栴檀,作如来的形像,其高度为五尺。

这时,波斯匿王听到优填王制作如来的形像,高度为五尺,而为供养的消息后,波斯匿王就同样的召集国内的巧匠,而告诉他们说:「我现在欲造如来的形像,你们应当替本王制造佛像。」

当时,波斯匿王曾生此念:应该要用那一种珍宝来作如来的形像好呢?须臾又作如是之念:如来的形体,乃黄如天金,现在应当用黄金来作如来的形像为是。

这时,波斯匿王就令人用最好的纯粹的紫磨金,来作如来的形像,高度为五尺。

那个时候,在阎浮里内,始有如此之二如来的形像。

故事出处:

小乘阿含部第0539部增壹阿含经第二十八卷 符秦三藏昙摩难提译

增一阿含经新译(悟慈长老)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名词:善心(名词解释)

佛教名词:善心(名词解释)

善心(佛教解释)善心(shn xīn),形容好心;善良的心意。语出《荀子乐论》: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生经》卷四:其五百童,虽有善心,宿命福薄。《云笈七签》卷九五:大王及诸...

大安法师:《阿弥陀经》的三部重要注疏

大安法师:《阿弥陀经》的三部重要注疏

古往今来《佛说阿弥陀经》有诸多的注疏,这些注解里面有三部我们要加以注意。第一是莲池大师的《阿弥陀经疏钞》,第二部是幽溪传灯大师《阿弥陀经略解圆中钞》,第三是蕅益大师的《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莲池大师的...

绽放动人的莲花,人在红尘

绽放动人的莲花,人在红尘

绽放动人的莲花,人在红尘色无量故般若波罗密无量受想行识无量故般若波罗密无量缘无边故般若波罗密无边众生无边故般若波罗密无边摩诃般若波罗密经佛告憍尸迦⊙有事就有烦恼,下定决心去做事,则任何困扰都不算烦恼...

真觉上师:听闻佛法的时候总是记不住怎么办?

真觉上师:听闻佛法的时候总是记不住怎么办?

真觉上师:听闻佛法的时候总是记不住怎么办? 弟子问:听闻佛法的时候总是记不住怎么办? 真觉上师答:导致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第一,自己不重视。第二,因缘不具足。第三,业障所致。第一,“自己不重视”这方...

达真堪布:怎样判断自己是否有戒定慧的功德

达真堪布:怎样判断自己是否有戒定慧的功德

达真堪布:怎样判断自己是否有戒定慧的功德 问:怎样判断自己是否有戒定慧的功德? 达真堪布答:“我今天受居士五戒了!”“我受菩萨戒了!”是不是受了这些戒,就具有戒学功德了?不一定。你受戒了,你的心相...

学佛基础-《入法门论》科解(一)释 名

学佛基础-《入法门论》科解(一)释 名

《入法门论》科解(一):释 名阿王诺布帕母 著多扎信雄仁波切 科解 契证真理谓为入,即是证入之意。大乘义章曰:「证会名之为入。」依循此论之开示,渐次深入修学,即可证入诸法真理,故名为入。  肇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