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佛典故事:入佛门的因缘

入佛门的因缘

舍卫国东南方的汪洋大海之中,矗立着一座美丽的小岛。它四面环海,与陆地遥遥相对,仿佛是一块与世隔绝而又可望不可及的人间仙境。

小岛地势平坦,宛如突兀在海平面上的一座别致绮丽而神秘莫测的平台,况且岛上还有一座真正的平台香华台,它被那浩瀚无垠,深邃宽厚的蓝色拥托着,更添几分神灵妙趣。

岛上树木花草郁郁葱葱,枝繁叶茂,整个小岛笼罩在一种清香淡雅,纯净光洁的氛围中,给人沁人心脾的舒畅感受。

这宝岛上的主人是五百名婆罗门女子,更是非同一般,个个才貌出众、品行高尚。她们闲居僻静之地,远离纷杂的尘世,绝不沾染世俗的污浊和卑陋。

五百女子都相信万事万物必定自然运转的道理,而且都非常诚心礼敬天地。每天专心致力于道术的学习,不断地进取,从不懈怠偷懒。也正是因为她们离群索居,又独自信仰、专修己道,所以对天下事不闻不问,消息闭塞,对佛教在世间的流传和盛行就更是无从知晓,既然不知道,也就谈不上什么信奉尊崇了。

就这样,她们在孤岛上过着平静孤寡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过于平淡、毫无起伏的日子,难免有些女子会发些感慨:

我们生为女人身,从小到大,从大到老,生命短促,时光又过得那么快,我们的肉体会一天天地衰弱、枯萎,直到死去。这个命运恐怕是谁也逃脱不了的。与其空耗时光,坐以待毙,不如趁早到香华台上许个愿,说不定能改变一下我们的命运呢?

五百个婆罗门女子相互簇拥着登上香华台。分头去采香华,不一会儿,人手一枝,聚集到一起,一齐屈膝跪在台上,将香华捧在胸前,虔诚地低头默念,然后向着天空,齐声发愿:

愿苍天垂恩,让我们这五百女子生在梵天之上,长生不死;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远离那充满罪恶、欲望和污秽的凡尘,摆脱那引起无穷无尽的忧虑、烦恼和悲愁的俗界吧!

这些女人还在香华台上设置供台,摆上供品,燃起香花。一连几天,青烟香熏袅袅不绝;五百女子日以继夜,长跪不起,祈祷梵天神明显灵,满足她们的愿望和期求。

膝盖肿了、噪子哑了,使人疼痛难忍,但她们仍祈求着,祈求着

佛陀看见这五百女子心诚坚定,也是她们得渡的因缘成熟了。于是,世尊率领众多圣弟子飞腾升空,向着孤岛而来,降落在香华台上。

经过数日以来的焚香祈祷,五百女子此时已经疲累不堪,她们虚弱的身体摇摇欲坠,眼看就要支持不住了。就在恍惚迷惘的时候,心中猛然一亮,精神为之一振,个个大睁双眼,因为眼前是从天而降的一位尊者,端坐树下,平静而慈祥地望着她们,他的身旁有五百个侍从簇拥着。

这些女子大喜过望,所有的疲惫、劳顿以及疼痛全拋到脑后,不约而同地惊呼道:

是天神!是天神显灵啦!他听到我们的祈求,来解救我们啦!她们激动得声音在打颤发抖。五百个女子顿时欢喜雀跃、泪流满面。兴奋地相互拉扯、拥抱着,相互庆贺、告慰着。

正在这些婆罗门女子欢天喜地相互拥抱的时候,只见一位从天而降的天人高声说道:

这不是天神,这是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三界之中最高无上的至尊,名号为佛。佛的法力功德,不可思议,能帮助一切众生脱离轮回,免受三毒苦厄。

五百个女子惊叹不已,立即叩拜佛陀,倾诉她们的心事:

我们生在人生间,又是女子,难免会沾染到那些丑恶的气息。因此我们决心远离尘世,精进修行,解除生死痛苦。恳请佛陀教导佛法,让我们开启智能。

佛陀回答说:你们是出于善良的本性才发此愿的。世上有两种行为所带来的报应是最快速明显的。那就是善有善报,施善得福;恶有恶报,行恶遭殃。世间的苦和天上的乐,为人处事带来的烦忧和无欲无为所伴随的寂静,哪一个才是值得追求的呢?

接着,佛陀开始为这五百个婆罗门女子说法,当佛陀说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的时候,那五百个婆罗门女子异口同声地回答:愿皈依佛陀,聆听教法,认真修学!

说话间,五百个婆罗门女个个头发脱落,身着修行袈裟,俨然是五百个皈依佛门的比丘尼。后来,这五百比丘尼继续在此香华台精进修佛,最后皆开悟证果,脱离三界生死轮回。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悟妙法师:学佛应如何寻找善知识?

悟妙法师:学佛应如何寻找善知识?

请问法师,学佛应如何寻找善知识?释迦牟尼佛、弥勒菩萨、世亲菩萨以及宗喀巴大师都宣说了善知识的法相。末法时期,具有全面功德的善知识较少,但最主要归纳为三点:1、戒律清净,包括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

净土法门法师:电台上每天有四小时的播放因果教育,救世行

净土法门法师:电台上每天有四小时的播放因果教育,救世行

净土法门法师:电台上每天有四小时的播放因果教育,救世行,念阿弥陀佛也是救世行这些年看到一些好的气象,国家逐渐重视传统文化,重视伦理道德教育,这好事情。可是真正要拯救这个世界,道德教育不够。为什么?...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到“世界”一词,很多人不知道,这个词语最初来源于佛教。

而佛教经典中,又常提到一个词语——“大千世界”。这个“大千世界”是什么?与“世界”概念相同吗?“大千世界”又有多大呢?想要弄清楚这些,首先就要了解一个问题——什么是“世界”。

《楞严经》卷四说“世为迁流,界为方位”。

“世”为迁流,属于时间的范畴。时间如流水般,处于不断迁流延续中,从过去延续到现在,再到未来,故称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

而“界”则是对于方位的界定,属于空间的范畴。佛教对空间有六方和十方之说。六方指东、西、南、北、上、下;十方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

经典中说,以须弥山为中心,在同一日月照耀下的四大洲及其中的七山八海,称为一个世界。须弥山的问题,至今仍是佛教学中的谜,一些开明的看法(如日本学者),说是出于印度古老的传说,佛陀在世时,仅是假用传说来阐明佛法,传说中的须弥山或有或无,不是佛陀所要阐明的目的,佛陀的目的,乃是利用须弥山的传说而阐明觉世济民的佛法。

小世界的范围,既是一个日月系,那该是指太阳系或恒星系了,因为每一恒星,均有若干的卫星,恒星都是日,卫星都是月。对太阳而言,月球固是月,地球等九大行星,也是卫星也是月。

积一千个世界,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每一小世界的范围,是由一个须弥山至色界的梵天;

积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每一中世界的范围,到达色界的光净天;

积一千个“中千世界”,即为“大千世界”,大千世界每一大世界的范围,到达色界的光音天。

“以三积千故,名三千大千世界。”(《释氏要览·界趣》)

每一个大千世界,都有一位大梵天王,大千世界有无量无数,大梵天王也有无量无数。据经典所说,我们人类等所在的“大千世界”名为“娑婆世界”,由释迦牟尼教化。一个“大千世界”包含十亿个世界,而宇宙中有无数的“大千世界”。(《见法华经·如来寿量品》)

我们所处的地球,乃是大千世界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单位而已,释迦牟尼为了普化他的化区,所以要用千百亿化身,才能应化周全,虽化千百亿身,仍在娑婆世界的一个大千世界中而已。

由此可见,佛教的世界观,非常的广大而又合乎近代天文学的观点。

内容整合自《俗语佛源》等经典

佛教“大千世界”有多大?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到“世界”一词,很多人不知道,这个词语最初来源于佛教。而佛教经典中,又常提到一个词语——“大千世界”。这个“大千世界”是什么?与“世界”概念相同吗?“大千世界”又有多大呢?想要...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世尊给众比丘开示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世尊给众比丘开示

世尊给众比丘开示戒为无上菩提本,长养一切诸善根。戒法为佛教的基本精神,不论是在家居士或是出家众都须严持戒律。舍卫国中,有位名叫师质的婆罗门,虽然拥有万贯家财,却始终没有子息。烦恼的师质跑去请教当地的...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故事集:地狱品·第二十二品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故事集:地狱品·第二十二品

地狱品第二十二品假装已经证得圣果的比库如果犯戒,不能调御身口意时,与其接受他人的供养,不如吞赤焰熔熔的火红铁丸。 (偈308)有一年,跋提发生飢荒,某些比库为了要有足够的食物,就假装他们已经证得清静...

多罗睺施变成须陀罗扇

多罗睺施变成须陀罗扇

多罗睺施变成须陀罗扇很久很久以前,南瞻部洲有个国王,名叫摩诃赊仇利。他的王国疆土辽阔,国力强盛,统率着五百个小国。国王有五百位妃子,却没有一个为他生下儿子。国王想:我眼看着一年老似一年,却没有一个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