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做红尘中的勇士

达真堪布:做红尘中的勇士

为什么小乘修行者在山上修行?因为他接受不了这些外境。他有慈悲心,但是没有大慈大悲心,所以他不敢面对。但是大乘不一样,大乘修行者是在红尘中修行。为什么叫菩萨摩诃萨?摩诃萨有勇士的含义。为什么叫勇士呢?就是敢面对。他有大慈大悲心,他要救度众生,就要到社会中,就要面对这些是非。不能舍弃这些众生,否则就不是勇士,就不是菩萨摩诃萨了。

愚痴颠倒是凡夫的一种本性,所以我们更应该慈悲他们,摄受他们,通过各种善巧方便,该软就软,该硬就硬。佛像为什么有寂静和忿怒的呢?那是善巧方便啊!需要硬的时候,手段要硬一点;需要软的时候,手段要软一点。善巧方便是很重要的。你不能永远是软的,那样度不了众生;但如果你一直是硬的,也度不了众生。所以要通过各种善巧方便去度化众生。

有的众生今生今世就能被救度,有的众生来世可以被救度,有的众生是很多生生世世以后才能被救度。但是你不能厌烦,或者舍弃这些众生。现在有的人根本不了解佛法,甚至还诽谤佛法,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也不能舍弃他们。虽然没有面对面交流的机缘,但是我们也要默默地发心发愿:愿他们将来也能遇到佛法,愿我将来成佛的时候,他能成为我的眷属,使我能够引导他,救度他。

处处都要发善心,处处都要结善缘。这样,将来我们的恶缘就少了,善缘就多了,利益众生的范围就大了。有的佛利益众生的范围广一些,有的佛利益众生的范围小一些,这和愿力有关。比如辟支佛有两种,其中一种,是一个人单独在一个地方,虽然成就了,但是他没有眷属。这与他在因地时的愿心、愿力有关系。

你能够善待众生,众生也一定会善待你。你觉得他不好,想伤害他,众生不一定不知道,心的感应谁都有。

你有好的感,肯定会有好的应;你有不好的感,肯定也会有不好的应。自己一定要好好发心,不要受别人影响。修大乘佛法的人更应该怜悯、慈悲众生。

凡夫的本性就是这样。他高兴了,就会赞叹你,而且特别夸张;他不高兴了,就会诽谤你,也会特别夸张。凡夫的脸色也是变化无常的,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别总是计较这些,这都很正常。应该慈悲、善待他们,愿将来能够救度他们。这样你才有机会救度他们。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学佛感悟:脚踏实地的行动,换来了美好的未来

学佛感悟:脚踏实地的行动,换来了美好的未来

接二连三的“好运”,必然不是巧合的简单相加我从小并不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学习成绩并不好。而这样的情况在我初二的时候却发生了突变,原本课堂上听不懂的那些天书,我突然听懂了;不爱学习的我也开始对学习产生...

喇嘛钦或喇嘛千诺的意思?

喇嘛钦或喇嘛千诺的意思?

我们经常听到“喇嘛千诺”一词,或“喇嘛钦”,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当我们遇到违缘,亲朋好友对上师三宝不敬,甚至诽谤,怎么办呢。虾扎活佛:上师说,不要在意,不要心动,不要和他们争执。要时刻想着上师三宝时刻...

大豆粉和面粉混合营养更高

大豆粉和面粉混合营养更高

大豆粉即用大豆磨成的粉,它的营养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它最好的食用方法不是单独做成食品或直接食用,它需要一个载体,那就是面粉。由于两者的粗细度相同,面粉可以与大豆粉以任何比例混合,并且可以制成各种主食如...

如何挽回 精神出轨不做对方差评师

如何挽回 精神出轨不做对方差评师

什么是出轨,就是丈夫背着妻子与另外的女性有着不正当的交往。无论是精神上的出轨还是肉体上的出轨,本质上都是背叛了原本属于二人的婚姻生活。哪怕精神出轨的他只是在和第三者互聊暧昧短信,但这已经是一种危险的...

修行必须从实际问题入手,谈经论道一堆,神奇体验一把,但遇事依然烦恼痛苦,修行何用?真修行必须在具体的痛点上进行,痛得越深,你其实离真理越接近。

那就像黎明前的黑暗,越黑暗意味着黎明越接近。因此,不要把修行变成逃避现实烦恼的港湾,一时的安宁舒服过后,苦的还是自己。

修行必须从生活问题入手,每一个生活问题都是法门入口,每一个问题都是道场。真正的道场不是道观、不是禅堂,不是共修者的祥和之地,道场就在每一个当下,每一个眼前的念头。

如果你的婚姻有问题,婚姻就是你的道场;如果你和孩子关系有问题,亲子就是道场;如果你工作发生矛盾,矛盾就是道场。

如果你陷入生活的无聊,无聊就是道场;如果你有金钱的问题,金钱就是道场;如果你对死亡忧心忡忡,生死的真相就是道场。

道场在你每一个受难处,道场在你每一个被卡住的地方,道场在你生命中每一次的绝境处,修行必须在那里进行!不要试图绕过人生的种种问题,不要离开真实的内在,哪里有问题,就在哪里修,直到修通,真相示现。

道观、禅堂、共修点心情好就没问题?那不过是自欺欺人,你只是在逃避。修行也不是向他人显示你的自我:“看我修得多好!我懂这经那经,我能双盘,我有超能力。”

修行是向你自己的人生示现:“嗯,烦恼可以转瞬即逝”,“这个问题不再成为问题”,“情绪尽可翻过高山峡谷,尽可穿越惊涛骇浪,但我的真心随时充满喜悦平静与自由,因为它本来就是”。

修行的“果”是给自己这个实惠,修行不是为了遇见道,而是为了遇见终极真相的自己。

修行不单是为了见证终极真相,更是见证你经历每一个心境的刀山火海与高山峡谷,在每一个痛点、卡点、烦恼上,空性的回归。

证悟与解脱必须发生在具体的烦恼执点上,就在此刻——当下,而不是在某个幻想的将来或境界中。

修行不能把你带离实际,修行必须走向实处、向实处的最深处用功。你不能离开生活和大地修行,否则只是另一种逃避问题的方式,只是头脑自慰的自欺把戏。

修行无须执着于哪个信仰、哪部经典,修行无须执着于哪个法门、哪层境界.,修行就是不断地“破”,为什么破?因为有生以来,你不断地“立”,你立了太多,那些坚执的“立”都已变成你的障碍与牢笼,所以只有破。

破须以痛为师,破的入口和老师,就是你的痛点,破的终极处,是破我执。而“破”,其实并不存在,它只是一种毫不犹豫的勇气与决心,它是一个纯粹的认出。

这个认出,并不费力,但必须付出极大的勇气才能做到,那是面对极痛的勇气,面对恐惧的勇气,而你没有逃离!


只有在其中精进,解剖自我的勇气,才有到达终极处的机会。认出自我的最真面目,意味着根本没有东西可破——那只是一念的消失。

修行必须带来活生生的生命体悟,不是带你离开眼前的现实存在,不是带你进入你的头脑、梦境、神奇故事,修行必须时刻把自己拉回当下,回到眼前的如实。

修行是一种来自心识源头的呼唤,它时刻只重复地呼唤:“回来,回到当下,回到你的本来”。

修行不是问题思辨,不是高深探讨,不是玄想未来,不是演绎智慧,修行是全然地觉知当下。当下解剖,当下觉知,当下觉知,当下解决,直到终极处,连觉知亦成为多余,清明地直面人生,如实而修。

你是在真修行,还是在逃避现实的烦恼?

修行必须从实际问题入手,谈经论道一堆,神奇体验一把,但遇事依然烦恼痛苦,修行何用?真修行必须在具体的痛点上进行,痛得越深,你其实离真理越接近。那就像黎明前的黑暗,越黑暗意味着黎明越接近。因此,不要把...

相随心变,学佛转运,秘在何处?

相随心变,学佛转运,秘在何处?

很多朋友对我讲,我的样子变了,变得好看了,让人看了舒服。我问以前呢?朋友们说,以前的你凶巴巴的,扭曲的脸像是收保护费的,不敢靠近你。回家找到以前的照片,是啊。好吓人,像朋友讲的,很凶,很愤恨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