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八大人觉经原文

(后汉沙门安世高 译)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

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净土法门法语:为什么忏悔文天天念,罪业没有能化解?

净土法门法语:为什么忏悔文天天念,罪业没有能化解?

1、学佛的同学无论在家、出家,每天晚课都要念忏悔文,忏悔文只是形式,为什么?没有真正忏悔,没有把经上所说的真正当做一回事情来办,所以忏悔文天天念,罪业没有能化解;不但没能化解,烦恼习气还不断在增长,...

中级佛学教本:第廿五、廿六、廿七课、综合指要

中级佛学教本:第廿五、廿六、廿七课、综合指要

第廿五、廿六、廿七课 综合指要1.所谓得者:是本来没有而现在有之谓,若本来即有,则不名为得。无上正觉,为佛及一切众生所共有,本自圆满具足,故成佛时,虽得亦不名为得。如空中之月,本来自有,不过,一切众...

索达吉堪布:以怎样的心态闻法获得的功德更大?

索达吉堪布:以怎样的心态闻法获得的功德更大?

索达吉堪布:以怎样的心态闻法获得的功德更大? 问:以怎样的心态闻法获得的功德更大? 答:大家现在听课,不要像为了生计而上班那样勉强,应当像病入膏肓的患者,为了治疗自己疾病,正在享用无死甘露一般欢喜...

惟有能忍才能止诤

惟有能忍才能止诤

惟有能忍才能止诤有一次,佛陀在俱啖弥的地方说法的时候,弟子群中发生很强烈的争执,争执的人互不相让,佛陀就集合大众说教道:“你们不要诤,用诤来止诤是不能止的;惟有能忍才能止诤。我希望你们都要尊重忍的德...

佛教故事:和颜爱语:法在释尊在

佛教故事:和颜爱语:法在释尊在

法在释尊在按照我们禅门的解释,法即释尊的觉悟。将释尊的觉悟原原本本、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有这个觉悟的地方,释尊就能永生。打比方说,"灯灯无尽"一语见于《维摩经》,如果将一支蜡烛的火移到下一支蜡烛,即使...

佛经的结集

佛经的结集

佛灭度后,佛教界的第一件大事是王舍城关于佛藏的五百结集,这一结集决定了原始佛教的动向,也造成了佛教分化的必然趋势。所谓结集,其实就是对佛陀所说的经进行编辑,这个编辑建立在各位弟子记诵的基础上,即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