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四章 佛法司库

第四章 佛法司库

具足五种特质的弟子

在佛陀宣布的杰出弟子当中,阿难达尊者是唯一在五种特质上被宣布为杰出者。其它比库都只擅长一种,或有两位比库擅长两种,但阿难达是被宣布为五种特质皆第一的比库弟子:

多闻者,即通晓很多佛陀的开示者;

具念者,即具有良好记忆(正念)者;

正行者,即精通教法秩序者;

坚定者,即在研究等各方面皆坚定者;

佛陀的侍者。

五种特质皆源于正念

如果我们仔细看便会了解,这五种特质皆源于正念。正念是心的力量与忆念的力量统理回忆与观念。它是随时能运用心的功能随其意愿,做它的主人。

简而言之,正念是谨慎、守纪、自制、控制与自律、狭义来说,正念是记忆的能力阿难达的这项能力已达到惊人的程度。他能立即记住一切事情,即使只听过一次。他能正确无误地重复佛陀的开示到六万字,而不会遗漏任何一个音节;他能诵出一万五千首佛陀的四句偈。

有人能做到这种程度,听起来可能会让人觉得很不可思议。但我们记忆会如此有限,是因为心早已塞满了千百件无用的事,使得我们无法掌握记忆。佛陀曾说,我们忘记事情唯一的原因是五盖贪欲、嗔恚、昏眠、掉悔与疑(AN 5:193),或其中之一。

因为阿难达是「有学」,所以能随意放下这些障碍,并完全专注在所听闻的事情上 。因为他不为自己求任何事,所以能毫不迟疑或扭曲地吸收开示,正确地整理它们,知道如何归类,在不同的表达方式中认出共同的元素,并像自信的、熟练的户籍人员,能在黑暗的记忆回廊中找到他的路。㈠

从大师的口出生

这所有因素都归入「多闻」的特质中。在这意义下,多闻者已抛开固执,侧日能容纳实相的容器。他即已听闻许多实相,这意味着她以去除自身所有的非实相。

这种人是「从大师的口出生」,是真实的修行者,因为他让自己被佛陀的教法所塑造。因此,多闻者是最谦虚与最认真拥护实相的人,一切好的事都记在心里,并根据他们来行动,他将这归因于从老师那里听来的「法」,而不会说是自己的能力。这种人是真正谦虚的。

多闻与修心的特质,被称为阿难达五种特别能力里的第一种,根据记载,他的所有弟子也都博学多闻(SN14:15)。但佛陀说,在这方面很难找到和阿难达一样的人(AN3:78)。当沙利子问阿难达,那种比库能为牛角婆罗树林增添光彩时,㈡他这么回答:

有比库是多闻者,他记得所听闻的,并珍惜它们,对于那些初、中、后皆善,以及以正确方式口耳相传完全清净梵行的教法,这一切他都广学多闻,谨记在心,并藉由口诵的方式让自己熟悉,以他的心检视,并以正见彻底洞察。他对四众听者说法,以完整、局部或契理契机的方式,导引他们究竟断除潜伏的烦恼。(MN32)

第二种特质正念(sati)在此意味着内心保留听到的开示,以及它们对自我探究的应用。

第三种特质趣(gari),不同译者有不同的解释,但根据古代注释,它是指察觉开示的内在关联与连贯性的能力。阿难达能做到这点,因为他非常了解相关教法的意义与重要性,以及其言外之意。因此,即使他的念诵被问题打断,仍能从中断处接着念诵下去。

第四个特质坚定(dhiti),是指他对研究工作,及记忆、念诵佛陀话语,还有随侍佛陀,都能精进且不屈不挠地奉献。第五也是最后一个特质,是完美的侍者,如先前所述。

佛法司库

这五种特质合在一起,使阿难达在僧团中取得特殊职位「佛法司库」(dhamma-bhandagarika,亦有「佛法守护者」之意)的资格。在政府组织里,bhandagarika 是库藏官负责贮藏、保存、守护与分配国家财富者。如果库藏官不适当、不负责任,政府的税收就会减少,国家也会陷入破产与灾难之中。如果库藏官是精明的,国家财富就能被明智地运用,国家也会享有繁荣与太平。

全世间之眼

在佛陀的教说中,财富就是佛法,以及教说的弘传、久住,特别是在佛陀般涅槃后,这些教法需要被细心地保存,以及忠实地传递给后代子孙。因此,佛法司库的角色非常重要,持有的人藉由在世上完整地保存佛陀教法,就能理直气壮地自称为「全世间之眼」:

若有人想了解法,

彼应求助于此人,

具多闻之持法者,

佛陀睿智之弟子。

具多闻之持法者,

大觉宝藏守护者,

彼是全世间之眼,

应礼敬具多闻者。(Thag.1030-1031)

在选择阿难达为他教说的守护者时,佛陀选择了一个人格特质完全符合这职位需求的人。藉由广学多闻,阿难达完美地接收了四十五年来佛陀所传的各种教法。藉由敏锐的秩序感,他能以正确的顺序忠实地保存它们,并以符合佛陀本意的方式解释其结构。藉由坚定,他一直非常努力,且弟子们在他的管教下,也都能接收完整的教法并正确地修行,然后在辗转传给他们的弟子。

在佛教传统中,佛陀的教法共有八万四千个「法蕴」(dham-makkhandha),在一首偈之中,阿难达宣称自己已经完全接收它们:

从佛接收八万二,

再从比库收两千,

共八万四千法蕴,

启动佛陀之*轮。(Thag.1024)

众人的楷范

因为他在随侍佛陀的比库里的关键地位,阿难达自然成为首任瞩目的焦点,使得他必须面对许多人。对所有亲近他的人来说,他在许多方面都是楷范,包括:他清净的行为;他对佛陀与僧团无怨无悔的关心;他坚定的友谊;他的耐心;他随时都准备帮助别人。

一些潜在的冲突,只要有他在甚至不会发生,如果真的发生也会受到他的影响而缓和与解决。阿难达是个没有敌人的人,透过他所示范的身教与言教,带给别人强烈而深远的影响。他身为佛陀忠实伴侣的形象,尤其给当时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阿难达永远都能掌握情况,就如国王对事务拥有最高超的理解力。由于他的谨慎,他因而能处理、安排佛陀和僧团的所有日常事务。透过杰出的记忆力,他能从经验来学习,永远不会重复同样的错误,而多数人由于缺乏记忆力,总是一再地犯错。

因此,他很会认人,虽然只见过一次面 ,他还是能应对得当,不会让人有受到敷衍的印象。他的慎重,自然而符合事实的情况,以致所有理性的人都会同意他。

原注

㈠即使在今日的缅甸,仍然有比库能背诵出整部大藏经,计有四十五大册之多。

㈡见巴利佛典【佛陀的圣弟子传】(1)《佛法大将沙利子.神通大师马哈摩嘎喇那》,页107-108。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索达吉堪布:如何让自己更会说话,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

索达吉堪布:如何让自己更会说话,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

索达吉堪布:如何让自己更会说话,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 问:如何让自己更会说话,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 索达吉堪布:要知道,一句话会伤天地和气,一件事会酿成终身祸患。我们平时说话时,一定要心存厚道、口...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佛陀开示种姓制度现象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佛陀开示种姓制度现象

你知道印度的种姓制度吗?种姓制度在印度有着很长的历史,现代的印度社会都没有根除这种制度。优越感是一种我慢,我执的表现,我慢、我执是烦恼与生死流转的根源。那么佛陀又是如何看待种姓制度的呢?有一次,佛陀...

白度母心咒

白度母心咒

白度母心咒白度母心咒原文: 嗡达咧都达咧都咧玛玛阿优尔布涅嘉那布真因咕如梭哈白度母心咒注音:嗡ong达dá咧liè都dū达dá咧liè都dū咧liè玛mǎ玛mǎ阿ā优yōu尔ěr布bù涅niè嘉ji...

佛教故事:谈佛说禅悟人生:搬柴运水皆是禅

佛教故事:谈佛说禅悟人生:搬柴运水皆是禅

搬柴运水皆是禅一般人常常对生命的消逝,充满了无可奈何,然而,佛法却警惕人们要时刻心存危机感,激励人们要珍惜光阴,并且善用有限的生命,来成就无限的慧命和功德。佛光禅师的弟子大智,出外参学二十年后归来,...

海上飘流14小时念观音获救

海上飘流14小时念观音获救

每当我遇到困难的境界,内心沮丧的时候,一想起这件事,就会使我又信心百倍地念佛。这件事,是我的好朋友阿清菩萨告诉我的。阿清菩萨有一个朋友,她的先生是海洋学院毕业的。有一年,在快过年的时候,和几位海洋学...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皮筋里的智慧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皮筋里的智慧

一天,我的一个学生来找我。他面容憔悴地诉说着他的不如意。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一所大公司就职。他的搭挡糟糕透了。一项任务,其他各组早就完成了,自己也完成多时,可其搭档至多完成一半。因此,他常常因为搭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