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六)-海仁老法师(9)

法称为内尘等四句,简迦叶所观之法尘,非当机入道方便。前五根所对色声香味触为外尘;前五尘落谢之影子,为意根所缘之法,名为内尘。此内尘必凭外尘,所落谢之影子而有,则属必有一定方所之法。然则所观之法尘,及能观之智,俱限于一定方所,而不能遍一切时处。能所既不能互遍互涉,云何以此不常不圆之法尘,为本修因,而令初心,速证圆通。

见性虽洞然,明前不明后;四维亏一半,云何获圆通?鼻息出入通,现前无交气;支离匪涉入,云何获圆通?舌非入无端,因味生觉了;味亡了无有,云何获圆通?身与所触同,各非圆觉观;涯量不冥会,云何获圆通?知根杂乱思,湛了终无见;想念不可脱,云何获圆通?

辰二简五根

初四句简非阿那律陀所观之眼根。眼根见性,虽能洞然照了前境,然于四方但能见前及左右,而不明后,于四维中,但见前之两维,而不能见后之两维,如前文:‘三分言功,一分无德。’云何以此不圆之见性,为本修因,而欲初心,速证圆通。

鼻息出入通等四句,简非周利槃特伽所观之鼻根。鼻中气息,出能通于外,入能通于内,唯出入之中间,停而不通,故曰现前无交气。支谓出支与入支,由于出入息分开隔离,中间不能相续互摄,而缺少中间四百功德。故鼻息虽通而不圆常,云何以此不圆不常之根为本修因,而欲初心,速证圆通。

舌入非无端等四句,是简侨梵波提所观之舌根。舌入非无端而有,必因味尘而显。若亡外之味尘,则内之舌根亦不有。云何以此生灭无常之舌根为本修因,而令初心,得速证圆通?

身与所触同等四句,简非毕陵伽婆蹉所观之身根。身根与前所简六尘中之触尘同。触尘要身根与所触之尘合,方显冷暖等触尘之相。身根亦然,要与所触之尘合,始显能觉之知觉性,离则无知,中有间断。故身根与所触之尘,均非圆觉圆观,且身根与触尘,各有边际涯畔,分量亦各不同,二者合,则因根有相,由尘发知;离别彼此不能冥知会通。合有离无,其性不定,云何以此不常不圆之根为本修因,欲令初心,速证圆通。

知根杂乱思等四句,简非须菩提所观之意根。知根谓第七识,为意识所依之根。恒审思量,常缘法尘,无时止息,谓之杂乱思。此杂乱思之意根,终不能见湛然明了之觉牲;因意识最强,一时难以调伏,非修戒定慧,不能断惑证真,故曰想念不可脱,云何以此乱思妄想之意根,为本修因,欲令初心,速证圆通。

识见杂三和,诘本称非相;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鼻想本权机,只令摄心住;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说法弄音文,开悟先成者;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元非遍一切,云何获圆通?神通本宿因,何关法分别?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

辰三简六识

初四句简舍利弗所观之眼识,非常机入道之方便。识见谓眼识,由内根外尘相对,识生其中,谓之杂三和。诘究其生识之本元,了无可得,以识非从根生,非因尘有,亦非自生,更非和合而有,曰诘本称非相。眼识自体既无一定,云何以此不常之眼识,为本修因,而欲速证圆通。

心闻洞十方等四句,简非普贤菩萨所观之耳识。心闻即耳识,耳识之所以能洞彻十方,圆闻无碍,皆因普贤菩萨,久修法界行之大因,威力而成就。此是深位菩萨之功,非初心所能入,云何以此深境,而欲初心,依之修行,欲证圆通。

鼻想本权机等四句,简非难陀所观之鼻端白。因难陀内心散乱,故佛权巧方便,教其观鼻端,以摄妄想,令心安住。既有能住之心,则鼻端白即成为所住之境,云何以此有所住之心,为本修因,而欲速证圆通。

说法弄音文等四句,简非富楼那所观之舌识。舌识说法,乃播弄音声,语言文字而已,于第一义谛,全不相干。富楼那本是大菩萨,旷劫以来,宣说苦空,深达实相,久已开悟,非今仅凭舌识说法而成阿罗汉者。盖名句文身,是舌灭之法,原非无漏,云何以此有漏生灭法,为本修因,而欲初心,速证圆通。

持犯但束身等四句,简非优波离所观身识。持戒清净不犯,但能约束身识而已。非身识范围,如口之妄语,两舌恶口,意之贪嗔痴,则无所束。且身识因和合根尘而有,元非周遍于一切时处,云何以此生灭不遍之身识,为本修因,欲令初心,速证圆通。

神通本宿因等四句,简非目犍连所观之意识。不可测度曰神,自在无碍曰通。目连虽旋识复湛,发本明耀,获得神通第一,究其根源,乃宿生广修功德所致,非关今生意识缘法尘分别之事。以意识念念攀缘法尘,皆因有法尘之境,若离法尘,则无能缘之识,故曰念缘非离物。云何以此攀缘之意识为本修因,欲令初心,速证圆通。

若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有为非胜性,云何获圆通?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离;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若以风性观,动寂非无对,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若以空性观,昏钝先非觉;无觉异菩提,云何获圆通?若以识性观,观识非常住;存心乃虚妄,云何获圆通?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

辰四简七大

初四句是简非持地菩萨所观之地大,若以地大之性,为所观境,则地性是坚凝障碍而非通达,属有为法,非圣人所证之圆通性。如持地菩萨,初平道路,是修有为,后遇佛教,以欲平大地,先当平心,方归圣性。云何依此有为之法,为本修因,而欲初心,速证圆通。

若以水性观等四句,是简非月光童子所观之水大。若以水大之性为所观境,则修水观从狭至广;皆由想念而成,非真实有;欲证真实之如如理;必须用始觉之如如智,非凭起念分别之觉观。故曰如如非觉观。今以此分别觉观之生灭无常法,为本修因,云何能令初心,速获圆通。

若以火性观等四句,是简非乌刍瑟摩所观之火大。若以火大之性为观境,因乌刍厌有欲火而求出离而已,非真实离过绝非之真性。况初心之机,非尽是欲火炽盛者,云何以此有为之火为所观境,而欲初心,速证圆通。

若以风性观等四句,是简非琉璃光大士所观之风大。风之动摇相,乃对寂静言。动则无静,静则无动,属于生灭无常之对待法。既有对待,则非绝对待之无上觉体,云何以此生灭对待之生灭法,为本修因,而欲初心,速证超生灭绝对待之圆通。

若以空性观等四句是简非虚空藏菩萨所观之空大。虚空由晦昧而成曰昏,冥顽无知曰钝。若以此昏钝之虚空为所观境,空性昏钝,自非灵明觉知之性,既无觉知,则与正觉菩提相异,云何以此昏钝无知,与觉性有异之虚空,为本修因,而欲初心,速获灵明觉知之圆通?

若以识性观等四句,是简非弥勒菩萨,所修唯识观。识谓八种识心,皆从缘生,性非常性。存心起观,已属虚妄,况所观之识大,更是生灭无常之法。云何以此不常之生灭心,为本修因,而令初心,获真常圆通之果。

诸行是无常等四句,简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非当机入道方便。因念佛三昧,虽用心念而非口念;虽用净念相继之意根而非妄想之意识。但用净念,并非无念,然则前念并非后念,后念已非前念,故曰诸行是无常。前念灭,后念生,前后相继,即属生灭,故曰念性元生灭。若以念佛为因,往生净土为果,则事实相符,往生无疑。然欲以此生灭心为本修因,欲令初心,获证不生不灭之圆通性,岂非因果殊感?基于因果定律,绝不可能以无常因,感真常果。若然以此生灭心为本修因,云何能令初心,速证圆通。

我今白世尊:佛出裟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

卯二显是分七。辰初泛明此土入道所宜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挽回女友的快速方法  找到原因最关键

挽回女友的快速方法 找到原因最关键

为何相爱的两个人,在相处了一段时间后,矛盾就会慢慢的增加,难道他们都互相不爱对方了吗?答案当然不是的,感情中出现矛盾那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合适的两个人。两个人之间的默契都是需要时...

佛教故事:正法眼藏第一卷之下

佛教故事:正法眼藏第一卷之下

径山大慧禅师宗杲集并著语绣水春门居士徐弘泽校阅晦堂和尚示众云敲空作响谁是知音击木无声徒劳侧耳不是目前法莫生种种心起灭不相知个中无背面象王行处狐兔绝踪水月现前风云自异到遮里乾坤收不得宇宙不知名千圣立下...

高僧揭示「家暴」背后的因果

高僧揭示「家暴」背后的因果

高僧揭示「家暴」背后的因果前言:今天有一个事特别火,网上舆论也很多,就是有一位网红被她前男友家暴的事情,从世间法角度我们非常同情她的遭遇,小编也有朋友曾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不过我们学佛了、从佛法角度,...

喝绿茶可预防结肠癌(图文)

喝绿茶可预防结肠癌(图文)

美国学者近日公布的一项新研究成果称,通过动物实验显示,绿茶提取物质多酚可减少患结肠癌的几率。据英国媒体12月7日报道,这项研究结果是在美国癌症研究学会发起的第六届国际预防癌症(癌症食品)大会上公布的...

星云大师宽心:生活中如何自我提升

星云大师宽心:生活中如何自我提升

星云大师宽心:生活中如何自我提升一日,佛陀的弟子舍利弗、目犍连来到庵摩罗园。很多年轻的比丘看见师兄回来,都很欢喜,赶快出来迎接,很多人一起讲话。佛陀看到了,大声喝道:舍利弗、目犍连,出去!你们不要再...

星云法师:佛教对「安乐死」的看法

星云法师:佛教对「安乐死」的看法

佛教的所有经典,都是座谈会的纪录!虽然在三藏十二部经里有一部‘无问自说’,也就是佛陀未待他人问法,而自行开示的教说。但是翻开大藏经,除了《阿弥陀经》是佛陀无问自说以外,几乎所有经典里都有一位当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