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法音集:奇异僧人

奇异僧人

守成法师著

清朝时代,杭州有一位奇异僧人,因遗其名字,故号为东瓜和尚。因其嗜食东瓜,人即以此绰号名之。住华严庵,为人缄默,平素既不见其参禅与看经,更不见其念佛及礼拜。衣衫褴褛,半文不蓄,神情奕奕,行动潇洒。唯独终日游行街市,寒暑无间,经十余年,缁素皆莫测其所以。师一生别无知交,唯与邻庵慧照友好。一日,走访照师,而告之曰:明年新正初六日,吾欲行矣,届时请驾临送我。照师屈指一算,距行期尚有月余,遂允为送行,决不误期。时光荏苒,瞬间已是新正六日。是日,师一本惯习,仍然游行街市,若无其事,中午犹至法慧庵应斋。斋返,见照师已在其住处候行,师问之曰:今日我兄光临,有何见教?照师笑而答言:师早已与我有约,今日特地前来相送。师曰:我真糊涂,若非兄言,几已忘却。于是,沐浴更衣,焚香礼佛。事毕,跏趺蒲团,而谓照师曰:我今既行,不可不留一偈,即请兄代为书之。偈云:终日走街坊,心中念佛忙,世人都不识,别有一天堂。说偈已,即便怡然而终。

按:古德有言:念佛不在嘴,参禅不在腿。这意思是说,真正摄心用功的人,不一定要死板板的拘于形式。所谓: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纵然忙似箭,不忘阿弥陀。禅师有云:处处真,处处真,尘尘尽是本来人。要活泼,要洒脱,时时都是摄心时,处处都是用功处。若过分的拘泥,反引起人的诟病。同时,身心也不能调摄,工夫反而不易前进。但是,话得说回头,切忌不拘形式而放荡形骸,懈怠成性,无所用心,则上当非浅。最好,如我人环境许可,四事具足的话,还是多做些形式的工夫,借此摄收身心。如学不拘形式,恐我人的根性还不够。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文 / 一诚长老

《心经》里有一句“心无挂碍”,意思是内心没有任何的牵挂和负担,这个境界很不容易达到。人来到这世上,总是有所追求的,有所求,心里就一定会有所思所想,求而不得时,所思所想就容易变成执著。

一旦有了执著心,内心就有了挂碍,没办法获得自在。所以说要做到心无挂碍很难,尤其在现实,人的牵挂和负担很重,工作、家庭、生存的竞争,生活的压力,环境的压抑,都让人的身心时刻处于紧张状态,很难放松下来。

归根结底,心里的负担重、牵挂重,是因为我们向外的攀求太多了。期求事业成功,生意兴旺;希望父母、伴侣、孩子完全符合自己的喜好;梦想财富加身,越多越好;或者总想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多——整天计算着这些,当然不可能有放松的空间。

更何况世事又是十之八九不如意,求的东西越多,失望和痛苦也就越大,如此这般,该上哪儿去找自在?

一个人白天工作时心神不宁,吃饭味同嚼蜡,晚上睡不好觉,噩梦连连,人际上也处得很紧张,那就说明他心里有很多的思虑,很多的欲望,这样的人往往心眼小,看不开,不能通达,身心也难以安住。反过来,内心通达的人,遇到什么事都不会慌张,好事也好,坏事也罢,都不会念念不忘,没有什么能够真正地动摇他,束缚他。

这样的境界就好比《心经》里另一句话所描述的那样:“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心里头没有挂碍,所以没有恐怖,不会用“颠倒”的观念去看待世事人生,任何时候都活得坦然、自在。

当年四祖禅师到南京的时候,看到山上的气与其他地方不同,就知道有高人在那里。山中住的是一位叫懒融的禅师。他住的地方,竟然有老虎替他看门。平日他也不用自己做饭,因为有天人给他送饭。

两个人见了面,就互相参禅,参到很晚。四祖睡觉时打鼾。懒融禅师听到呼噜声,睡不着。他醒着时,发现身上有虱子,就把虱子抖到地上。天亮之后,他对四祖说:“咳,什么祖师,一晚上打鼾,打我的闲岔。”四祖道:“打闲岔?你把虱子抖到地上,害它摔断了腿,叫了一夜,还打我的闲岔呢!”

呼噜响着,还听到虱子叫,这就是功夫。四祖之所以有这种“功夫”,是因为他的修为已经精深到“心无一物”的境界。一定是人的心里有什么不好的东西存在,然后生活、情绪、人际才会出现问题。如果内心干干净净,不留一物,那么任何事都不会成为你的障碍。

现在有很多人,心里头很怕啊,有很多的恐惧,害怕权力不能长久,金钱不能长留,生命无法永恒。其实,这些“怕”都怕得没有道理。任有多少能耐,谁又能永远地留住权力、金钱和生命?谁都留不住。

既然无论如何也留不住,那又何必害怕失去这些东西。明知道这世间的一切都无法永恒,偏要死死攥在手心里,不肯放手,这不是自寻苦恼么。可是偏有许多人被贪欲蒙蔽了心智,不能够明了这个很简单的道理,以至于时刻在恐怖和颠倒之中,活得沉重,烦恼多多。

古人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如果我们白天有很多的贪欲、追求不得实现,心里头累积了很多的害怕、恐惧,晚上睡觉的时候,很可能就会做噩梦。我不会解梦,但是偶尔听人提及自己的梦境,多少也能从梦中的情形推断出这个人当时的心境。

比如,一个人总是梦见自己身陷迷宫,怎么也找不到出口,这很可能就代表着这个人内心的迷惘和无路可走;若有人经常梦见自己遭遇很恐怖的灾难,这就意味着在他的意识里,隐藏着很多不好的念头,他的内心不够净化。

假如说,我们真的有全然的善心,用全然的善念去对待一切人事,不苛责,不抱怨,不贪求,让心中三分田地,平平坦坦,不负人,不负己,少些计较,欢喜度日,那我们心念深处的噩梦就会消失不见,生活能少一点焦躁恐惧。

“心无挂碍”的意思是什么?

文 / 一诚长老《心经》里有一句“心无挂碍”,意思是内心没有任何的牵挂和负担,这个境界很不容易达到。人来到这世上,总是有所追求的,有所求,心里就一定会有所思所想,求而不得时,所思所想就容易变成执著。...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61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61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61】药师禅:生命本是一场漂泊的旅行,走过的每一个地方,遇到的每一个人,最终都将成为驿站,成为过客。总是喜欢追忆,喜欢回顾,喜欢眷恋。却发现,曾经的驿站,只能剪辑,不能驻足,曾...

53魔考是真的吗?

53魔考是真的吗?

魔考是真的吗?  魔考的观念,不是出于佛教,而是出于一般被称为斋教的民间信仰。  佛教所说的魔,分为烦恼魔、五蕴魔、死魔和天魔。除了天魔之外,都是属于身心和环境的冲突与不平衡所产生的现象。要得天魔的...

索达吉堪布:如何善巧地跟人谈话?

索达吉堪布:如何善巧地跟人谈话?

索达吉堪布:如何善巧地跟人谈话? 问:如何善巧地跟人谈话? 答:麦彭仁波切说:“世间的许多亲怨恩仇,都是由说话而引起。”大家可以经常看到国际上许多大事以及身边的小事,往往由说话而引起,也由说话而转...

夫妻感情出现问题拜和合二仙有用吗?

夫妻感情出现问题拜和合二仙有用吗?

我和老公结婚两年,因为是年轻人所以生活还是和以前一样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经常和朋友出去玩。我老公是个比较安静的人,当初会在一起也是因为他这种性格吸引了我,觉得他很有魅力。结婚后我出去玩一开始他没有说什...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 第三十七卷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 第三十七卷

第三十七卷  诸位观众,大家好!请掀开《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第一百零三面倒数第四行,从经文看起:  【若时得为人。蛮狄无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