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尊者:自然的代价 弟子序

弟子序

一本平平常常的书,被附上一个平平淡淡的书名,里面却蕴藏着一点也不寻常的内容。你可以说它是一本童话故事书,你也可以说它是一本寓言故事书,或者通俗小说等,无论你要怎样称呼它,那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它所要传达的讯息是对你我的生命息息相关,乃至会对我们久远的未来影响甚深的,因为这本书所传达的讯息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实实在在、时时刻刻都要面对的自然界法则。

对于我们长久以来所接触的自然法则,我们真正对它的了解有多少呢?

这本书就是透过我们所谓的童话故事、或寓言故事、或无论你怎样称呼它都好,这本书就是透过这些故事呈现的方式来向我们传达我们并不怎么不熟悉的自然法则。它是一本藉小故事来讲大道理、人生哲学、生命真相、宇宙真理,而里面的故事也许是你我皆熟悉的,也许是毫不起眼的,也许对我们最平常不过的,也许是我们都曾经历过的。它就是这样的一本很平常,也是一本很不平常的书。

漫长的生命旅途惊涛骇浪,到处充满了险恶的陷阱,生命的旅者一个接一个地摔跤,严重的则死得不明不白。然而,一个摔跤的人并不可怜,可怜的是他不懂得为何他会在同一个地方一而再,再而三地摔跤;一个陷于陷阱中的人并不可悲,可悲的是连自己正在陷于陷阱中而不知道,甚至不愿意伸出双手给有能力挽救他的人来救他;一个跌倒的人并非软弱,软弱的是他不愿意再爬起来,忘掉伤口的痛,继续上路前进。

一个志在提升生命的修行人,往往会在修道路上遇到许许多多内外魔的考验,艰辛的旅程还有里里外外的龙潭虎穴在埋伏着。这本书就是要让修行人和所有生命的旅者们看清楚这些陷阱、荆棘、魔障等阻碍,让自己了解为何会跌跤?为何会受伤?为何总是不遇时契机?他人的错误可以作为自己的借鉴,让自己少走许多冤枉路,不需再重复一样的错误,也可免了许多没有必要受的苦。同时提醒修行人对自己、对老师、对众生、对因缘、对生命所应持有的心态,透过借助法的力量、心的力量、转乘的力量、内在外在的力量、自然法则的力量、再依当下的智慧所能掌握的内外相关因缘来提升自己的生命,以达到灭苦度苦、自度度他的崇高理想。

故事中的角色──雁儿、诸菩萨、众天神、小燕、阿明、小花等,何尝不是我们每一天正在生命的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呢?

故事里雁儿与小燕的关系、阿明与小花的悲剧、阿明与夜叉的怨缘、师徒之间的决裂、友谊的光辉等,有哪个情节不正在这世界的某一个角落重复地上演着呢?

这本书里其实就是一个浓缩的生命大舞台。

这是一本献给所有成年人的生命之书。也许你可以只是当着看童话故事般来看待此书,或许你只是抱着好奇的心境来探索此书,不过作者对读者们许下承诺:若一个人能够从此书中的自然法则有更深入的领悟与体会,那么他就很容易得心应手地把这些自然法则运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层次,从最低层次的平静、简单的快乐、宁静的喜悦,一直到最高层次的止观禅修,以开发圆满的智慧,达至生命最安稳可靠的快乐。

当一个人越懂得善用自然界的法则时,法的力量也会为他带来无穷无尽的法益。

这本书真正的精华并不在于故事的情节,而是穿插在故事中的诗句,故事的情节只是扮演一条线的角色,把珍贵无价的诸宝石连串在一起而已。来吧,把心门打开,让我们一起以一颗真诚的心去体会每一首诗所要传达的含义,让我们一起以一颗谦卑的心细细地嚼味诗句里的法。

过了一些日子,当你又重新把这本书拿起来回味时,它会再次的触动你心灵深处那份莫名的感动。你将会发现在品嚼这些文字的过程中,又有了全新的体会和感触,这或许是因为你发现到在生命的周遭也有许多与书中的情节雷同之处,或许是因为你在日常生活中陆续地验证到法的力量,或许是因为你心中的法已经提升而产生共鸣,也或许是因为你已经喜获法益、深尝法味,也或许是

最后,你是否愿意为生命的理想付出代价呢?

无名弟子笔于

2009年春节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弘一法师书法

弘一法师书法

弘一法师(李叔同)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为世人所瞩目。他的书法早期脱胎魏碑,笔势开张,逸宕灵动。后期则自成一体,冲淡朴野,温婉清拔。特别是出家后的作品,更充满了超凡的宁静和云鹤般的淡远。这是绚烂至极的...

    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所宣说的一切经典,无不是在讲说调伏自心的方法,因此,向自心打商量并且去观照,才是最重要的。

--- 第一世噶-玛-巴杜松钦巴

 
   首先,让不安定的心安定;
 
   中间,让安定的心稳固;
 
   最后,让稳固的心发挥功用——这样的口诀,是最要紧的。
 
                 
--- 第一世噶-玛-巴杜松钦巴

 
   听闻的智慧,要能认识烦恼;
 
   思维的智慧,要能降服烦恼;
 
   禅修的智慧,要能根除烦恼。

--- 第一世噶-玛-巴杜松钦巴

    弟子的镜子是上师,弟子自心所有的,也会显现为上师身上所有的。

 
   总之,如果不想着上师的功德,只想着上师的过错而不尊敬,这样就没有出离轮回的方法。
 
                   
--- 第一世噶-玛-巴杜松钦巴



    就算有口诀还不够,修持才是最重要的。

 
   总归而言,当临终时睡在自己的卧铺,吞下最后一口饭,亲友们围绕身旁,呼吸或长或短的喘着气时,要能作到由光明走向光明,从喜乐走向喜乐,让本尊空行前来迎接。
 
                             
--- 第一世噶-玛-巴杜松钦巴

 
   有怎么样的弟子,就会有怎么样的上师阿闍黎,无边十方国土哪里有各种具缘的弟子,上师就会生往那里,

 
   由于获得生死自在的上师阿闍黎,对于各种弟子来说,是不可能没有意义的,所以,直至未来的边际,上师会不断地为弟子而来,

 
   因为上师的心,即是金刚总持的心。
 
          
--- 第二世噶-玛-巴噶-玛-巴希

 

    见地,就是显相与空性无二无别;
 
   修持,就是无漏的法身;
 
   行持,就是无碍的本智;
 
   三昧耶,就是清净无垢;
 
   果位,就是“自心即佛”。
 
           
--- 第四世噶-玛-巴若佩多杰

 
   不要看别的地方,就看着自己的心,当你看着自心的时候,看不到任何能见的相;

 
   所谓的见地呢,就是了解真的没有“能修”和“所修”。
 
              
--- 第五世噶-玛-巴德新谢巴


    仅只是一个法脉不能调伏所有的众生,佛陀依着众生各自的意愿给予眷顾,自身对于自己的法脉若能如法而行,这就可以了。
 
             
--- 第五世噶-玛-巴德新谢巴

    痛苦时想起佛法,不算真实;
 
   幸福时想起佛法,那才是真实的。

--- 第八世噶-玛-巴米觉多杰


    如果一个弟子,对他所皈依的具德上师生起了想解脱轮回的真实信心,那么,即使有人毁谤这位上师,他是不会生起贪着或瞋恨的,如果有这样之心生起,表示他并没有真实的信心。

 
   因此,一旦生起“依靠法与上师,就能得到解脱”的信心,即使遇到让自己和他人生起烦恼的因缘,自他烦恼只会完全平息,除此之外,再不会有其他情况。
 
              
--- 第八世噶-玛-巴米觉多杰


    能直接利益到众生是最好的。如果做不到,间接的利益众生,不伤害众生,而尽力去说法、思法、修法、集众、立寺、建塔、塑像等,如此造福积德的一切思想与行动,将成为大菩提的因。

 
   若是没有利益众生的想法,或者就算有,但行为上却做出会伤害众生的闻思修与积聚福德的一切相似法,不会成为成佛的因,因此,需要善巧的放下。
 
                
--- 第八世噶-玛-巴米觉多杰

    虔诚地顶礼一位菩萨,即是顶礼一切菩萨。为什么这么说呢?虽然诸佛菩萨为了随类调伏众生,而不定地示现带有各乘法教的化身,但事实上,法门只有一个,道只有一个,果只有一个。因此,你听闻菩萨名号的信心而生的善果,与见到佛色身的福德而生的善果是相同的。
 
                

 ---第十世噶-玛-巴确映多杰

 
   在执着万事万物是恒常的无明轮回中,我们一直陷于“我的”、“你的”的纷争里,到了判定善恶的牢狱时,自作的一切,肯定成熟到自己头上。

 
   因此,一切如母有情啊!因果的分别,不要颠倒。
 
                 
--- 第十六世噶-玛-巴让炯多杰

 
   一个人对阿底峡尊者大喊说:“请传我口诀!”
 
   阿底峡微笑的点点头说:“我的耳朵很好、很好。”
 
   并大声地喊回去说:“口诀在信心!信心!”
 
                
--- 噶当派教言

 

    所谓佛法,没有别的,无非尽力让自心生起慈悲,

 
   尽力趋入离戏论的真实本性,尽力利益众生——就是这样的智慧罢了。
 
                
--- 帕莫竹巴

 
   瞋心大小,在被身分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欺侮时,就看得一清二楚。
 
   我慢大小,在自己学问有些增长时,就看得一清二楚。
 
   嫉妒大小,在别人抢到好位子时,就看得一清二楚。
 
   贪欲大小,在春风得意时,就看得一清二楚。
 
   吝啬大小,在布施自己的财物时,就看得一清二楚。
 
              
--- 藏巴加惹大师

 
   不贪着此生,就是最好的供养。
 
   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有情众生,就是最好的利生。
 
   满足于任何事物,就是最富有。
 
   到哪个地方都行,就是最好的故乡。
 
   睡在哪里都舒服,就是最好的豪宅。
 
   有助益的觉受生起,就是最好的朋友。
 
   彻底完成着手开始的事,就是最好的好汉。
 
   自己能做得了主,就是最有权威的话语。
 
   心不被贪嗔所驱使,就是最好的悲悯。
 
   没有不如法的心意,就是最好的戒律。
 
   心意具有觉证,就是最好的空行聚集。

---藏巴加惹大师

 
   一般人只喜欢高深的法,不能满足于初基的法,只喜欢那些说空空的、无无的、高高的法,只是人们的证解范围里,却没包含法的力量,

 
   光是大圆满法没有用,还要有大圆满人才行。
 
          

 ---央滚巴大师

 
   听到一个法、两个法就要去修;知道一点、两点也要结合在心上。若不将法灌注在心上,就像面粉与水,若不混合一起,却让法和人之间,有着能容纳下一个人的空间,法就起不了作用了。
 
           
--- 央滚巴大师

证悟者的心要口诀!

    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所宣说的一切经典,无不是在讲说调伏自心的方法,因此,向自心打商量并且去观照,才是最重要的。--- 第一世噶-玛-巴杜松钦巴&nbs...

佛教圣众因缘集 二十一、戒德降龙 饿鬼诉苦

佛教圣众因缘集 二十一、戒德降龙 饿鬼诉苦

二十一、戒德降龙 饿鬼诉苦诗曰:师尊微笑忆前因,鬼子门边托圣人;剧苦惨然无一食,住城坏见七番新。释迦世尊涅槃后七百年,北印度?宾国,出现阿利那恶龙王,兴灾作乱。是时有二千位大阿罗汉,虽各尽神通力,均...

海涛法师:梦到拜神时,神明跑到一边去,为什么?

海涛法师:梦到拜神时,神明跑到一边去,为什么?

海涛法师:梦到拜神时,神明跑到一边去,为什么? 问:有一次作梦,梦中到一间神庙,跪下来礼拜,结果神明跑到一边去,不知道为什么? 答:如果过去世有受菩萨戒,或是现世有受五戒,乃至只受一条戒,你到一般的...

沉香烟丝(精品顶级)(中秋送老爸)

沉香烟丝(精品顶级)(中秋送老爸)

现在周围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抽沉香了,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抽沉香烟丝。用沉香片切成丝状,然后插入雪茄或者香烟内,点燃抽吸,在抽烟的同时也可以领略到沉香美妙的味道。除了品香之外,还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作用。沉...

星云大师:忘却生死

星云大师:忘却生死

忘却生死一九六九年,佛光山举办第一届大专佛学夏令营时,有一位活泼美丽的少女跑到我面前,「师父!爸爸妈妈叫我来问候您!」我一看,觉得十分面善,一时也想不起是谁家的女儿。「我是中兴医院院长赵寰村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