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小和尚的白粥馆:小木人

小木人

戒嗔小的时候也有玩具,山里孩子的玩具很简单,是一个木雕的小人,那是戒嗔小的时候父亲做的。戒嗔的父亲并不是木匠,所以做出的玩具其实很拙劣,如果不告诉别人这个是什么,估计他们要猜上很久。

孩子的眼里没有贵贱之分,当然也不会在意玩具的质量好坏。戒嗔很喜欢这个不像小人的小人,整天拿在手中。

那时候最大的玩乐就是跑到父亲面前,举着小人问,这是什么?

父亲照例要假装猜上很久,最后还是猜不出。

戒嗔会大笑着说,这是个小人呀。

戒嗔是个小小的戏迷,从小就会把自己置身在假得不能再假的场景中,一次次演绎,一次次骗自己,一次次哈哈大笑。

戒嗔五岁时,也可能是六岁,可能是戒嗔长大的缘故,忽然不再喜欢它了。

有时候喜欢一件事物,静下心来想想,为什么会喜欢,思来想去,才发现喜欢是没道理的。

不喜欢仿佛也是没有道理的。小木人丢在屋子的拐角,久久不再问津。

那年进寺里的时候,戒嗔什么东西都没有带,只带上了它,依然不知道为什么独独选中它。

很多人走进寺门的那一刹那,都以为自己从此和尘世隔绝了,然而即便是莲藕内心真空之所,也有根根柔丝穿过。

戒嗔进寺时已经十二岁,算是一个大孩子了,不再是喜欢玩玩具的年龄,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又重新喜欢上这个小木人。

是因为这是唯一的尘缘吗?戒嗔也不知道。

还记得把那个小木人放在枕边的情景,只是不记得,是哪一刻它掉到了床下。

从来没有想过要找寻,或许是这份尘缘对戒嗔来说,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过了很久,有次扫除,夹杂在戒嗔床下书堆里的小木人忽然掉了出来。洗去沉积在小木人上厚厚的一层灰尘,这个小木人依然不像个小木人,一切仿佛不曾变过。只是对戒嗔来说,对它的感觉,已经不再是一种喜爱了,变成一种奇怪的感觉,有种追忆,有种思念,脑中不再是儿时终日不离手把玩的情景,记忆仿佛更远,有幅画面从心里走过,是父亲把它交给戒嗔的那瞬间。

戒嗔曾经以为自己离开过,却不知自己一直在这尘世间。

它没有变过,可是戒嗔变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女人五行缺水的命格要这样化解才最好

女人五行缺水的命格要这样化解才最好

五行八卦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智慧,它说的是我们的人体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构成的,无论是缺少了其中的哪一种都是会有麻烦的。但是每个人出生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缺什么也不是我们能决定的,只能说是缺了什...

禅茶一味:苦、静、凡、放

禅茶一味:苦、静、凡、放

禅茶一味的思想基础,茶于佛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与寺院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进而,在茶事实践中,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其一...

贪欲犹如焚身之火

贪欲犹如焚身之火

远古时候,在西方的国土有一位势力庞大的顶生王,由于拥有七件绝世宝物,使得周围各国没有不臣服于他。这七件宝物就是:能飞行的金轮、白色的大象、红青色的马、明月珠、貌似天仙的王后、贤能的文臣、勇猛的武将。...

佛教故事:滴水藏海:老狗斗老虎

佛教故事:滴水藏海:老狗斗老虎

老狗斗老虎一条瞎眼老狗四处流浪。它走了很远的路,早已饥肠辘辘。这天,它来到一陌生的荒原,突然,一股肉香飘来,它便循着香味跑过去。不远处,老虎捕获了一只鹿,正有滋有味地吃着鹿肉。显然,肉香就是从这儿散...

净慧法师:《优婆塞戒经浅释》二

净慧法师:《优婆塞戒经浅释》二

优婆塞戒经卷一【集会品第一】如是我闻,此经是佛说真实。时间是一时,地点是祇陀林中阿那邠抵精舍,听众有比丘僧一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僧五百人,一千名善男子,五百名善女人,还有五百乞儿。请法的是长者子,就...

长春在家平台:性淳师兄心得分享

长春在家平台:性淳师兄心得分享

长春在家平台:性淳师兄心得分享 打七缘起我以前做直销的工作很多年,这种工作总是会不断地膨胀人的欲望:金钱、房子、名牌和好车,这就是这个行业的人追求的人生目标。对象黄了,也是因为钱,从此人生陷入了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