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小和尚的白粥馆:小木人

小木人

戒嗔小的时候也有玩具,山里孩子的玩具很简单,是一个木雕的小人,那是戒嗔小的时候父亲做的。戒嗔的父亲并不是木匠,所以做出的玩具其实很拙劣,如果不告诉别人这个是什么,估计他们要猜上很久。

孩子的眼里没有贵贱之分,当然也不会在意玩具的质量好坏。戒嗔很喜欢这个不像小人的小人,整天拿在手中。

那时候最大的玩乐就是跑到父亲面前,举着小人问,这是什么?

父亲照例要假装猜上很久,最后还是猜不出。

戒嗔会大笑着说,这是个小人呀。

戒嗔是个小小的戏迷,从小就会把自己置身在假得不能再假的场景中,一次次演绎,一次次骗自己,一次次哈哈大笑。

戒嗔五岁时,也可能是六岁,可能是戒嗔长大的缘故,忽然不再喜欢它了。

有时候喜欢一件事物,静下心来想想,为什么会喜欢,思来想去,才发现喜欢是没道理的。

不喜欢仿佛也是没有道理的。小木人丢在屋子的拐角,久久不再问津。

那年进寺里的时候,戒嗔什么东西都没有带,只带上了它,依然不知道为什么独独选中它。

很多人走进寺门的那一刹那,都以为自己从此和尘世隔绝了,然而即便是莲藕内心真空之所,也有根根柔丝穿过。

戒嗔进寺时已经十二岁,算是一个大孩子了,不再是喜欢玩玩具的年龄,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又重新喜欢上这个小木人。

是因为这是唯一的尘缘吗?戒嗔也不知道。

还记得把那个小木人放在枕边的情景,只是不记得,是哪一刻它掉到了床下。

从来没有想过要找寻,或许是这份尘缘对戒嗔来说,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过了很久,有次扫除,夹杂在戒嗔床下书堆里的小木人忽然掉了出来。洗去沉积在小木人上厚厚的一层灰尘,这个小木人依然不像个小木人,一切仿佛不曾变过。只是对戒嗔来说,对它的感觉,已经不再是一种喜爱了,变成一种奇怪的感觉,有种追忆,有种思念,脑中不再是儿时终日不离手把玩的情景,记忆仿佛更远,有幅画面从心里走过,是父亲把它交给戒嗔的那瞬间。

戒嗔曾经以为自己离开过,却不知自己一直在这尘世间。

它没有变过,可是戒嗔变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双品·第一品

双品·第一品

双品第一品心是所有法(注)的先导,心是所有造作的主导,若人造作身口意恶业,必定受苦报,一如牛车紧随牛的足迹。(偈1)有一天,盲尊者迦丘帕喇到祗树给孤独园向佛陀问讯。当天晚上经行时,他意外踩死一些昆虫...

做人的佛法:人生,从设定目标开始

做人的佛法:人生,从设定目标开始

人生,从设定目标开始成功的秘诀是忠于目标。禅语一天,上完早课后禅师领着一群小弟子们去插秧。小弟子们都没有插过秧,就学着师父的样子争先恐后地忙活起来,但是他们插的秧苗弯弯曲曲,而禅师插出来的秧苗是一条...

成人之美,生子及第

成人之美,生子及第

冯商是鄂州江夏人。他壮年无子,将去京师时,妻子给他数锭银子,并且告诉他:「你没有儿子,请你拿这些银子去买妾!」冯商到了京城,买了一位小姐,订好契约,而且付完银子。冯商问小姐:「你可以将身世告诉我吗?...

星云大师:养心驱魔更为重要

星云大师:养心驱魔更为重要

 现在的人都喜欢吃补药,为了求得身体的健康,种种进补的方式,如:有的人吃蛇胆,有的人吃狗肉,有的人吃猴脑,有的人吃熊掌,有的人吃鱼翅。另外如当归、冬虫夏草、燕窝、洋参等,就更不用说了。补药进补,...

放生文库:数余名港城小记者海上放鱼儿

放生文库:数余名港城小记者海上放鱼儿

从今年开始,每年的6月6日为放鱼节。市海洋与水产研究所、市渔政监督支队、海警三大队以及本报60余名小记者共同在海州湾渔场举行放鱼节放流活动,当天共向大海放流鲈鱼苗种5万尾,中国对虾苗种2100万尾,...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从根本上灭火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从根本上灭火

从根本上灭火有一个人,正在家里煎熬砂糖,那时来了一个富人,他想趋奉那富翁,请富翁吃一杯糖浆,就舀了一些砂糖汁到小锅里,加了一些水,放到火上去煎熬。炉子里的火很猛烈,糖浆放上去不久就沸滚了,他又怕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