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林野通奇禅师悟道因缘

林野通奇禅师悟道因缘

台州通玄林野通奇禅师,天童密云圆悟禅师之法嗣,俗姓蔡,四川合州人。通奇禅师生而澄净,不喜肉食,少时投金钟寺,从其叔父道然禅师出家,十七岁落发受戒。通奇禅师性乐禅寂,厌于读诵,十九岁即离四川,游方参学,遍历讲肆。

通奇禅师后于当湖闭关,研读经教。因为患痢疾,濒于死亡,始知经论之学,非究竟法,不能抵挡生死。于是便放弃经教的学习,栖心宗门。一天,通玄禅师偶然阅读天童圆悟禅师的参禅偈,其中有一句,一念未生前,试看底模样,当下便疑情顿起。在疑情的推动之下,通玄禅师遂奋志参究,朝夕不怠。一日,通玄禅师于楼上行走,不小心一失足掉了下来。他当即豁然有省,遂口占一偈云:

一念未生前,六户绝消息。

瞥尔扬双眉,大似眼无力。

于是,通奇禅师便出关,前往苏州清凉,礼谒天童圆悟禅师,请求印证。

初礼圆悟禅师,通奇禅师便问:学人绝迹而来(偷偷地从关中出来,他人不知道),特为亲近和尚。

圆悟禅师道:莫妄想。

[佛法当自证自悟,不从人得。]

通奇禅师道:未审还有堂头也无?

[丛林中,方丈和尚也称堂头和尚。]

圆悟禅师道:看脚下。

[通奇禅师的问意是要亲近圆悟禅师,请求指点。而圆悟禅师的答意则是要通奇禅师照顾当下,从自性而而求。]

通奇禅师道:不因渔父引,怎得见波涛?

圆悟禅师道:莫错会好。

通奇禅师于是留在圆悟禅师座下,朝夕请益。

一天,寺院里举行普茶。茶话间,圆悟禅师举洞山与泰首座吃果子之公案,令大众下转语。

[洞山与泰首座吃果子之公案的具体内容是:一天,洞山良价禅师与泰首座吃果子次,洞山禅师问泰首座:有一物上拄天,下拄地,黑似漆,常在动用中,动用中收不得,且道过在甚么处?泰首座道:过在动用中。洞山禅师一听,便果桌撤走。]

这时,通奇禅师从大众中走出,回答道:食到口边,被伊夺却。

圆悟禅师一听,便点头称是。

后圆悟禅师移住育王,通奇禅师亦随往执侍。

佛诞日,圆悟禅师上堂云:世尊才出母胎,便指天指地,汝等人,犹向山僧拟讨甚么碗?说完便拽拄杖下座,一时将大众打散。

通奇禅师从此便全身脱落。

开始结夏安居的那一天,通奇禅师从大众走出,问圆悟禅师:今日四海衲僧云集,各各壁立千仞,还许他诸人悟么?

圆悟禅师道:你还梦见么?

通奇禅师道:悟尚不悟,梦个甚么?

圆悟禅师拈起拄杖便打,说道:你即今是迷是悟?

通奇禅师道:学人不在迷悟里。

圆悟禅师进一步追问道:且道打你在甚么处?

通奇禅师一听,便礼拜。

圆悟禅师于是当众为通奇禅师印可。

通奇禅师得法后,初于台州通玄开法接众。后历迁嘉禾、东塔、天童等名刹。

通奇禅师曾有上堂法语云:第一义谛,迥绝安排。才拟分疏,便成窒碍。所以道,心若不异,万法一如。眼若不寐,诸寐自除。若是英灵汉,闻山僧恁么道,向文彩未彰以前,直截担荷,却较些子。苟若涉于尘思,未免困于途辙。只如不历程一句,作么生道?一气不言含万象,万灵何处谢无私。

又云:欲识生前面目,切莫前思后算。但能息虑忘缘,触目头头露现。自他不隔一毫,始终不离当念。大众,切莫含元殿里更觅长安,慈氏宫望生内院。

通奇禅师圆寂于清顺治九年(1652),春秋五十八岁。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惊叹!补阙真言原来是百千印陀罗尼经的随心咒?看来确实有百千倍之功德!

惊叹!补阙真言原来是百千印陀罗尼经的随心咒?看来确实有百千倍之功德!

相信很多人读过或至少知道补阙圆满真言:“唵,呼嚧呼嚧,社曳穆契,娑诃”但我刚才偶然看到《百千印陀罗尼经》里面的随心咒,发音和字都基本一样,看来补阙真言就是百千印陀罗尼经的随心咒!《百千印陀罗尼经》如...

身布施的例子

身布施的例子

佛过去世行菩萨道时,是一个贫穷得一无所有的人,跟随结伙贸易的商人一起去其他国家。这许多商人都有信仰佛教修善培福的志向,每到一处,都要布施穷乏,拔济众生的困难。一天,商船航行在海上,众商人对菩萨说:“...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327」“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327」“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今天还是和大家分享广严城乐音树下佛陀开示说出东方净琉璃世界有一位佛,圣号为药师琉璃光如来,在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佛偈...

索达吉堪布:对亡者每天诵一遍【圣大解脱经】,非常有必要。

索达吉堪布:对亡者每天诵一遍【圣大解脱经】,非常有必要。

今天我们继续讲《圣大解脱经》。《圣大解脱经》确实功德很大,为什么这样讲呢?我想是历史的原因,或者可能是因为在这方面没有人宣说,以种种因缘,很多佛教徒对这部经了解得不深。所以通过这次的解说,希望以后许...

图解佛教中的五种吉祥花

图解佛教中的五种吉祥花

优昙波罗花优昙波罗,亦作优昙婆罗、乌昙跋罗、优昙钵华、乌昙华等,意译灵瑞、瑞应。花名。产于喜玛拉雅山麓及德干高原、锡兰等处。花隐于壶状凹陷之花托中,常误以为隐花植物。世称其花三千年一开,值轮王及佛出...

佛教故事:情感世界:善用智慧

佛教故事:情感世界:善用智慧

善用智慧有钱是福气,懂得如何善用金钱是智慧。金钱是宝贵的资源,有智慧的人能运用资源,而不是为外物所役用。譬如故事中的钱员外,金钱对他不但没有丝毫的利益,反而成为一种枷锁,锁住了他的心灵,让他虚耗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