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林野通奇禅师悟道因缘

林野通奇禅师悟道因缘

台州通玄林野通奇禅师,天童密云圆悟禅师之法嗣,俗姓蔡,四川合州人。通奇禅师生而澄净,不喜肉食,少时投金钟寺,从其叔父道然禅师出家,十七岁落发受戒。通奇禅师性乐禅寂,厌于读诵,十九岁即离四川,游方参学,遍历讲肆。

通奇禅师后于当湖闭关,研读经教。因为患痢疾,濒于死亡,始知经论之学,非究竟法,不能抵挡生死。于是便放弃经教的学习,栖心宗门。一天,通玄禅师偶然阅读天童圆悟禅师的参禅偈,其中有一句,一念未生前,试看底模样,当下便疑情顿起。在疑情的推动之下,通玄禅师遂奋志参究,朝夕不怠。一日,通玄禅师于楼上行走,不小心一失足掉了下来。他当即豁然有省,遂口占一偈云:

一念未生前,六户绝消息。

瞥尔扬双眉,大似眼无力。

于是,通奇禅师便出关,前往苏州清凉,礼谒天童圆悟禅师,请求印证。

初礼圆悟禅师,通奇禅师便问:学人绝迹而来(偷偷地从关中出来,他人不知道),特为亲近和尚。

圆悟禅师道:莫妄想。

[佛法当自证自悟,不从人得。]

通奇禅师道:未审还有堂头也无?

[丛林中,方丈和尚也称堂头和尚。]

圆悟禅师道:看脚下。

[通奇禅师的问意是要亲近圆悟禅师,请求指点。而圆悟禅师的答意则是要通奇禅师照顾当下,从自性而而求。]

通奇禅师道:不因渔父引,怎得见波涛?

圆悟禅师道:莫错会好。

通奇禅师于是留在圆悟禅师座下,朝夕请益。

一天,寺院里举行普茶。茶话间,圆悟禅师举洞山与泰首座吃果子之公案,令大众下转语。

[洞山与泰首座吃果子之公案的具体内容是:一天,洞山良价禅师与泰首座吃果子次,洞山禅师问泰首座:有一物上拄天,下拄地,黑似漆,常在动用中,动用中收不得,且道过在甚么处?泰首座道:过在动用中。洞山禅师一听,便果桌撤走。]

这时,通奇禅师从大众中走出,回答道:食到口边,被伊夺却。

圆悟禅师一听,便点头称是。

后圆悟禅师移住育王,通奇禅师亦随往执侍。

佛诞日,圆悟禅师上堂云:世尊才出母胎,便指天指地,汝等人,犹向山僧拟讨甚么碗?说完便拽拄杖下座,一时将大众打散。

通奇禅师从此便全身脱落。

开始结夏安居的那一天,通奇禅师从大众走出,问圆悟禅师:今日四海衲僧云集,各各壁立千仞,还许他诸人悟么?

圆悟禅师道:你还梦见么?

通奇禅师道:悟尚不悟,梦个甚么?

圆悟禅师拈起拄杖便打,说道:你即今是迷是悟?

通奇禅师道:学人不在迷悟里。

圆悟禅师进一步追问道:且道打你在甚么处?

通奇禅师一听,便礼拜。

圆悟禅师于是当众为通奇禅师印可。

通奇禅师得法后,初于台州通玄开法接众。后历迁嘉禾、东塔、天童等名刹。

通奇禅师曾有上堂法语云:第一义谛,迥绝安排。才拟分疏,便成窒碍。所以道,心若不异,万法一如。眼若不寐,诸寐自除。若是英灵汉,闻山僧恁么道,向文彩未彰以前,直截担荷,却较些子。苟若涉于尘思,未免困于途辙。只如不历程一句,作么生道?一气不言含万象,万灵何处谢无私。

又云:欲识生前面目,切莫前思后算。但能息虑忘缘,触目头头露现。自他不隔一毫,始终不离当念。大众,切莫含元殿里更觅长安,慈氏宫望生内院。

通奇禅师圆寂于清顺治九年(1652),春秋五十八岁。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素食 蔬果奇缘_豆鼓带鱼的做法

素食 蔬果奇缘_豆鼓带鱼的做法

这六个时刻女人的性欲最强烈12、阴毛(86平方公分)∶阴毛的平均面积,按每个人而不同,身裁较高者,面积可达140平方公分,而录得的最低纪录中,为21平方公分。近年,科学家对从事体育运动的运动员进行长...

索达吉堪布:佛教怎么看待情爱是人性的一部分

索达吉堪布:佛教怎么看待情爱是人性的一部分

索达吉堪布:佛教怎么看待情爱是人性的一部分 问:世间人都认为,情爱是人性的一部分,佛教怎么看待? 索达吉堪布答:有贪心,广义上指对色声香味触等一切法的贪执,狭义上则是男女之间的情爱执著。男人与女人...

佛教故事:励志故事:人的差异

佛教故事:励志故事:人的差异

一个城郊的居民区住着三户人家,他们的平房紧紧相邻着,三个男人都从农村招工进了一家炼铁厂。厂里工作辛苦,工资又不高。下了班,三个人都有自己的活。一个到城里去蹬三轮车,一个在街边摆了一个修车摊,还有一个...

钟茂森: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_二次宣讲(第五集)

钟茂森: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_二次宣讲(第五集)

钟茂森: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_二次宣讲(第五集) 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今天是最后一集来研讨「华严科学宇宙观」,我们今天从第九个专题开始讨论,第九个专题讲的是「反物质与暗物质」。 一九三三年,...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分别善恶报应经》简译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分别善恶报应经》简译

佛经邪淫报应:分别善恶报应经:一、淫心旺盛。二、配偶不贞良。三、恶法增长。四、善法消灭。五、迷于淫欲。六、财物散失。七、心多疑。八、离善友。九、亲族不信。十、死堕三恶道。佛说善恶因果经:犯邪淫,配偶...

佛教故事:佛化家庭:佛化家庭如何设置佛堂

佛教故事:佛化家庭:佛化家庭如何设置佛堂

佛化家庭如何设置佛堂身为佛弟子,平时除了常到寺院礼佛、听经闻法及参与法会共修以外,如果因缘具足,亦可在家中设置佛堂。(一)家庭佛堂的重要与功用设置家庭佛堂不但方便自课修持,而且具有如下几点殊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