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人是谁?

  有一次,尊者阿难从禅修中起来,去见佛陀报告他的心得:“世尊!我刚才在禅修中这样想:如果能有善知识的引导,解脱涅盘的修行,就完成一半了!”

  佛陀指正尊者阿难说:“不要这么说,阿难!为什么呢?因为有善知识的引导,必能圆满完成清净的修行。我也是因为有善知识的助益,才证得了无上等正觉,然后成为他人的善知识,教导众生以‘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向于舍’修七觉支、八正道,度化无数深陷于生、老、病、死的众生,让他们超越而免于生、老、病、死的。

  又,阿难!如果善男子、善女人能跟随善知识修学,就有助于信、闻、施、慧等德行的增长与成就,就像月亮从初一到十五渐渐地变圆、变亮一样。由于跟随善知识修学,有这样的方便与利益,所以说,具足善知识,是全梵行者。”

  有一次,佛陀来到憍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树给孤独园。

  这天,憍萨罗国的国君波斯匿王,来拜访佛陀,想要佛陀印证他的一个看法。波斯匿王说:“世尊!我独自沉思,认为世尊所教导的正法,可以让人当生就远离苦迫烦热的烧灼;没有时节的限制,就能自觉自证。佛陀实在是我们的善知识、善同伴,不是恶知识、恶同伴。”

  “是啊,大王!依我教导的正法与戒律去修学,就是结交了善知识、善同伴,而不是恶知识、恶同伴,因为我可以引导深陷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的众生,趣向解脱,成就解脱。

  大王!过去阿难比丘曾经来告诉我,他在独自沉思时,认为有善知识的引导,就可以算是修行的一半了,我告诉阿难比丘说,有善知识的引导,不只是修行的一半,而是修行的全部,因为善知识能引导比丘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向于舍而修七觉支、八正道的缘故。

  大王!所以,您不能没有修学的善知识、善同伴,您应当这样修学。

  大王!要有善知识、善同伴,则不能不依于对善法的不放逸。

  大王!不仅您应当依着不放逸,安住于不放逸,也应当要让国王的后宫眷属、文武百官、平民百姓们常常想到:我们的国王依着不放逸,安住于不放逸,我们也应当依着不放逸,安住于不放逸。这样,国王不但以不放逸护卫着自己,也护卫了您的后宫与库藏。”

  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教导比丘们说:“比丘们!在我们自身以外的所有因缘中,除了善知识、善同伴外,我不见有任何其它因缘,能让恶不善法不生起,已生起的断除;能令善法生起,已生起的增广。

  比丘们!善知识、善同伴,能让贪欲、瞋恚、贪睡、掉悔、疑惑,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等恶不善法不生起,已生起的断除;能令念、择法、精进、喜、轻安、定、舍觉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等善法生起,已生起的增广。

  比丘们!相反的,除了恶知识、恶同伴外,我不见有其它外在因缘,能让恶不善法生起,已生起的扩大;能令善法不生起,已生起的萎缩、消失。”

 

点我:

相关文章

海涛法师:报恩七天

海涛法师:报恩七天

  有一位菩萨隐居在深山幽谷中修行,他常以大慈大悲的心,同情天下众生的生死苦恼,静心诚意,追求大道。但有个东西一直妨碍他的修炼和求道,那就是一只虱子。  虱子在这位菩萨的衣服上居住,每当菩萨禅坐时...

慈度种德

慈度种德

  佛陀与弟子们游化至鸯伽国,住在瞻婆城的伽伽池侧。当时有一位婆罗门,名叫种德,住在瞻婆城。这个城市经济繁荣,人民众多,生活富足安稳,波斯匿王将它赐给种德婆罗门。种德婆罗门七世以来父母清净,不为人所轻...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11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11

  清甘露寺役  镇江甘露寺,有一仆役,一向不识字,服务勤谨,并虔诚念阿弥陀佛。宣统三年,忽然有一天,自己穿上海青礼拜佛,依次向和尚诸师礼拜后,说:“我要与和尚诸师永别了。”随后自己坐缸中,立即气...

《百业经》:(11)阿那新(给我) 种下善根得佛授记

《百业经》:(11)阿那新(给我) 种下善根得佛授记

  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传讲  堪布索达吉译导  一时,佛在舍卫城。一天早上,世尊身披袈裟(kasaya)手持钵盂(prata)到城中化缘(pindapata)。当时,有位施主供养了许多甘美的食品...

多次拒绝皇帝封赏被流放的禅师

多次拒绝皇帝封赏被流放的禅师

  多次拒绝皇帝封赏被流放的禅师  芙蓉道楷禅师是山东沂水人,参投子义青禅师得悟心法后,游历国内名寺,极力弘扬曹洞宗风。  宋徽宗崇宁三年,皇帝下诏请道楷禅师住持东京净因寺。  大观元年,道楷禅师...

大熊慈心救护砍材人

大熊慈心救护砍材人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