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宽容对待他人的三则故事

慈悲宽容对待他人的三则故事

故事一:是这样吗?

  白隐慧鹤禅师是一位得道高僧,生活作风严谨,戒行庄严。离他的寺院不远,有一户开布店的人家,全家都是白隐禅师的信徒。

  某天,这户人家气急败坏地抱着未婚女儿所生的婴儿前来兴师问罪,因为女儿说孩子的父亲是白隐禅师。这位信徒听了女儿所说,简直像天崩地裂一般,万万料想不到竟有这样的事,因为白隐禅师是他最敬重的人呀!

  他怒气冲冲地拿着木棒,看到白隐禅师,不由分说先痛打一顿:你这个道貌岸然的和尚,看你和我女儿做的好事!

  我和你的女儿什么事啊?

  哼!你还耍赖!说着,对白隐禅师又是一顿毒打,然后愤愤地把婴儿朝白隐禅师面前一放,说:这是你的孽种,还给你!

  白隐禅师大概明白了是什么情况,也没有反驳,只是苦笑两声,淡淡地说了一句:是这样的吗?

  从此,白隐禅师只得经常抱着孩子到村庄上去化些奶来喂养婴儿。民众再也不相信、敬重白隐禅师了,常常羞辱他、骂他,禅师却从来都不辩白。

  一年后,那位未婚少女终于向父母认错忏悔,吐露出实情。原来孩子的父亲另有其人,这对夫妇非常懊恨冤枉了禅师。有一天,他们到禅师的寺院里去,送了许多供养的礼品,说明事情的原委,请白隐禅师原谅,并表示要把婴儿带回去。

  白隐禅师依然只是淡淡的一句:是这样的吗?便把已经长得非常天真活泼的孩子还给他们。

  省思: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禅师对这虚妄的世间、颠倒的世界所持的否定心情,同时也是对自己肯定的态度这就是禅者的修养。

故事二:可以等一下吗?

  伏龙寺因污窝藏了朝廷钦犯,而被围剿。官兵在练功房的深处找到最后一位方丈。官兵举起手中的屠刀正要动手,却听方丈说:你可以等一下吗?

  官兵说:早晚也是死,为什么要等?我还是早点送你上路,你好早日投到一个平民家,再也不要做和尚了。

  他的话还未说完,老方丈已腾空而起,飞上数丈,霎时又坠落下来,落地时依然保持着刚才打坐的姿势。等落下来的时候,官兵发现他已经圆寂了,眼角还挂着一滴晶莹的泪。

  省思:

  据记载,老方丈是修得正果的阿罗汉,任何人只要砍伤阿罗汉身,都要堕入无间地狱。这位老方丈悲悯要弑他的小兵,宁可提前结束自己的今生,也不想看他造下恶业,那眼角的泪正是莲花上最美的露珠。

  面对死亡,面对即将杀害自己的人,只是一句轻轻的你可以等一下吗?这是何等的胸怀?是何等的悲悯?

故事三:你不知道吗?

  民国初年,军阀割据时代,一位大帅备下素宴邀请当地有名的高僧,想问问苍生世事。席间,高僧发现在满桌精致的素肴中,有一盘菜里竟放了一块猪肉。高僧的随从弟子故意用筷子把肉翻出来,打算让大帅看到。高僧却立刻巧妙的把肉给遮挡起来,移到不容易被夹到的地方。

  弟子不解其意,不一会儿,又公然把猪肉翻出来。高僧说再度遮掩,对弟子说:你不知道吗?弟子不知其意,纳闷了半天。

  直到宴席结束辞别大帅,在回去的路上,徒弟问:师父,刚才那厨子明明知道我们不吃荤的,为什么把猪肉放在素菜中。徒弟只是要让大帅知道,处罚他而已。

  高僧说:每个人都会犯错,无论是有心或无心。如果刚才大帅看见了猪肉,盛怒之下把厨师枪毙或严重惩罚了他,我们岂不是白白送了人家一条性命。出家人,慈悲为怀。我们要帮忙让好的变的更好一些,坏的事情,不要让它再坏下去。

  省思:

  为他人着想,才算领悟了宽容的最高境界。高僧不杀伯仁,也不愿伯仁为自己而死,在无声无息中遮掩了别人的过错。宽容是一种智慧。懂的宽容的人,堪称一个智慧的人。不仅避免了多少争端,更能使自己心性平静、神采安逸。

点我:

相关文章

《百喻经卷下》:62、病人食雉肉喻

《百喻经卷下》:62、病人食雉肉喻

  《百喻经卷下》62、病人食雉肉喻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病得着实厉害。良医诊断了一下,说需经常吃一种雉肉便可以治愈这病。而这位病人买了一只雉,吃完之后,便不再吃了。医生后来见着了他,便问:...

佛说四辈经--竺法护

佛说四辈经--竺法护

佛说四辈经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诸四辈弟子天帝龙鬼神质谅神。皆诣祇树稽首佛足。却就常位坐。佛告诸弟子。吾今所出经法所可教戒。皆自各守其意念。末世毒...

大乘中观释论--惟净

大乘中观释论--惟净

大乘中观释论 安慧菩萨造宋三藏光梵大师惟净等译      大乘中观释论卷第一 观缘品第一   归命一切智。所有世俗胜义二谛。本无所行。若无所行。摄化有情事。即当舍离。菩萨为开示故。造此中论。然此不同一...

鱼身

鱼身

  从前有一户大富人家,资财万贯,平素好善乐施,救济贫困。后来生下一个男孩,却没有手足,形体似鱼,起名叫鱼身。父母去世之后,鱼身继承父母遗产井操持家业,由于形体有异,遂成天躺在房间里,从不轻易让外...

佛说禅行三十七品经--安世高

佛说禅行三十七品经--安世高

佛说禅行三十七品经 后汉沙门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言诸比丘。若能弹指间。惟行自身身止观。外身身止观。内外身身止观。分别念解世间痴恼。是为精进。为如佛教。非是愚痴食人施。...

道行般若经第七卷--娄迦谶

道行般若经第七卷--娄迦谶

  道行般若经第七卷   后汉月支国三藏支娄迦谶译   摩诃般若波罗蜜守空品第十七   须菩提白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何等为入空。何等为守空三昧。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色痛痒思想生死识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