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佛陀剃发,优婆离进入四禅境界

具有阿罗汉性格的人,非常注重仪表的庄严,行为的安详,一举一动,讲求中规中矩,不缓不急,有些更是表现出拘谨严峻的样子。佛陀成道后,有一次回到祖国迦毘罗卫国,刚好逢到剃头的时候,于是大家想找一位理发师来为佛陀理发。贱族的首陀罗族中,有一个理发师名叫优波离,也就是后来佛陀十大弟子中持戒第一的大弟子,理发技术高明,遐迩闻名,有人举荐他来为佛陀理发。

优波离一听要为至尊至贵的佛陀理发,惶恐万分,推诿不敢前去,跑回家中,把事情一五一十告诉母亲。他的母亲劝他说:“佛陀是大智大觉的圣者,他不会看轻我们首陀罗族的,让我陪同你去亲近佛陀吧。”在母亲的鼓励和怂恿下,优波离像个怯场的小孩子,诚惶诚恐地为佛陀理发。

优波离小心翼翼地拿着剃头刀,聚精会神在剃着佛陀的头发,在一旁陪伴的母亲就问佛陀:“佛陀!优波离替你理发,你觉得他的手艺怎样?”

“他的腰身好像过于弯曲。”

大概优波离想到对方是佛陀,因此不敢掉以轻心,特别恭敬谨慎,身体就弯曲下来。现在一听到佛陀嫌他腰太弯了,赶快集中精神,挺直起来,因此进入初禅的境界。好比从高中生进入到大学一年级、二年级一样,优波离的境界也渐渐在提升。剃了片刻,优波离的母亲又问:“优波离现在的样子好不好?”

“现在身体似乎又太僵硬挺直了。”

优波离一想,不能太紧张,赶紧就放松身心,一心一意剃头,当下就进入二禅的境地了。

过了一会儿,他的母亲又问了:“佛陀!现在优波离怎么样啦?”

佛陀说:“一呼一吸,出入息太粗重了。”

因此,优波离急忙调整呼吸,使它声音不致太大,过于粗鲁,均匀平和,因此而进入三禅的功夫。

他的母亲接着问:“佛陀!优波离现在又如何呢?”

佛陀赶快对身旁的弟子说:“哎呀!优波离现在一念不生,已经进入四禅的境界,你们赶快将他手中的剃头刀拿下,扶助他,不要让他倒下。”众人于是将手持剃头刀,进入禅定中的优波离扶下,以免发生意外。因为证得一念不生、四禅境界的人,他的心已经逐渐和虚空相应,一时心不再为形体的分别运转。

优波离由于个性拘谨细腻,做事求精求好,在剃发中就能证入四禅,后来出家求道,成为佛陀的首座弟子之一。优波离虽然出身贫贱,但是进入佛陀所创立的僧团,四姓出家,皆为沙门释子,再也没有贵贱和贫富之别。从优波离的出家、证果,乃至后来成为佛陀十大弟子中持戒第一的大弟子的事迹来看,佛陀所提倡的是打破阶级、种族的真正平等的宗教。

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种行业,要达到完全的平等是很困难的。贫富如何平等?智愚如何平等?老少如何平等?在社会上,在各种环境中从事各种行业,过着种种的生活,要求一律平等当然不容易,但是不管男女老少、高下贫富,到了佛陀的法座之前,人人平等无别,即使有不同,那也是个人修行、发心上的“平等示差别”罢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二章 善说法的吉达长者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二章 善说法的吉达长者

第二章 善说法的吉达长者在列举他的「第一弟子」时,佛陀提到三个人在解说佛法上最为杰出:本那.满答尼补答(Punna Mantaniputta,古译: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富楼那满慈子)比库、达玛帝那(...

行善和内心清净才有自由

行善和内心清净才有自由

自由一定建立在因果法则之上。好比农夫有自由决定现在要不要下田工作。可是无论他有没有去耕作,都会受到因果法则的影响。如果他去耕作,他受到‘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因果法则的影响。假如他没去耕作,他又受到...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因受持斋戒,她不仅化危为安,更是由贫转富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因受持斋戒,她不仅化危为安,更是由贫转富

释迦牟尼佛在罗阅祇竹林精舍弘化时,当时有无数已证得道果的弟子为常随众。国内有一位婆罗门,贫穷困乏,无钱又无食谷,他勤奋努力,可是衰运与祸事却紧追不舍,他想尽一切方法,仍然衣食不足。于是他四处问人:现...

星云法师:结缘总比结怨好

星云法师:结缘总比结怨好

我从小虽然就具有圆融随和的性格,但也与一般男孩子一样,喜欢伸张正义,打抱不平。有一天,在一本书里看到一句话“结缘总比结怨好”,深深打动我顽强的心扉,回忆过去我经常因为执著、好斗而结下许多怨尤,想想实...

茶倒七分,留下三分是人情

茶倒七分,留下三分是人情

从小就听说茶七酒八,意思是倒茶只能七分满,酒就八分满。可是,你知道为什么吗?直到今天,终于恍然大悟!从来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茶倒七分满,才不会水溢烫手。为人处世也是如此,饭要七分饱,话留三分...

许世友将军在少林

许世友将军在少林

许世友将军在少林不少人对于许世友将军,少年时代曾在少林寺习武八年,后来离开寺院,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的传说,很有兴趣。但具体情节众说纷纭,无奇不有。有的说许世友出少林寺是在他师父面前,打败了全寺三百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