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赵州和尚的故事,方知任性的我是个“下等人”

唐代著名的禅门高僧赵州禅师,赵州(今河北赵县)从谂禅师,南泉普愿禅师之法嗣,俗姓郝,曹州(治所在今山东荷泽)郝乡人。赵州禅师童稚之时即孤介不群、厌于世乐,稍长即辞亲,从本州扈通院(亦说龙兴寺)落发出家。

赵州禅师受戒后,听说自己的剃度师住在曹州护国院,遂启程前往看望。到了护国院之后,他的剃度师偷偷地把赵州回乡的消息告诉了郝氏家族。郝氏家族的人一听高兴不已,只等来日前来看望赵州禅师。赵州禅师听说此事后,感叹道:“俗尘爱网,无有了期。既辞出家,不愿再见。”于是星夜束装离开了曹州。

离开南泉后,赵州禅师开始了漫长的孤锡游方之生涯,他的足迹遍及南北诸丛席,并与许多禅门大德有过机锋往来。他曾经自谓云:“七岁孩儿胜我者,我即问伊;百岁老翁不及我者,我即教伊。”

赵州禅师在他八十多岁时, 赵州王闻师名前往拜访,禅师不与相迎,坐于禅床会见他,说道:“自小持斋身已老,见人无力下禅床。”赵王不怪,反对禅师愈加敬重。次日派人前往馈送礼品,禅师即下禅床相迎。事后弟子们问禅师为什么大王来时不下床,大王的部下来了却下床相迎呢?禅师是这样对弟子说的:“人分三等,不是以身份高低而论。上等人来禅床上应;中等人来下禅床待;末等人来要去山门外迎。”

凡是有点才气,物质条件较好的人外出办事或是做客,大都有意无意的摆摆谱,希望别人高看自己一眼。

读完这则公案很容易就联想到自己身上,衡量一下自己属于哪种人。思量来思量去我感觉自己就属于那种处处让人迁就的末等人,根性差,习性重,不自知,不自量。

赵州从谂禅师以一代宗师身份出山门迎接一些无知凡俗之人,这对我触动非常大,越是德高之人在无知众生面前越是谦和,像对待孩童一样,不做更高的要求。想想自己就是那种在别人的宽容中无知傲慢的人,简直无地自容,越无知越傲慢,越无知越偏见,真是末等人的根性啊。

“没有众生的错,只有菩萨的错。”南无佛陀的法音在脑海回响,不禁悲从中来,忽然就感觉自己在佛菩萨面前,在师长同修面前就像一个无理取闹,任性妄为的孩子,肆意挥霍佛菩萨对众生的悲悯,挥霍师兄姐们对我的宽容,我为这样的自己感到羞愧和难过,想到佛陀总说自己是众生的服务员、勤务员,不禁更加难过,我这哪里是学佛啊?!自己原来一直享受着别人的服务而不自知,在修行成长的路上,没有他人的包容自己哪来那么多的倔强和任性。自我脾性就是堕落的因种,愿我早日去掉自我脾性,成为有能力服务好大众的勤务员。

我感恩一路给我以包容、耐心、循循善诱的一切师长和同修。

作者:篱菊半开

编辑:安然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风从哪里来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风从哪里来

有一个小和尚外出买东西,遇见另外一寺院僧人问小和尚,师父你从哪里来?小和尚回答道:风从哪里来,我就从哪里来。僧人无言以对,于是回去问师父,师父说他笨,他该反问小和尚:如果没有风你又从哪里来呢?在石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 第十八卷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 第十八卷

第十八卷  诸位观众,大家好!请掀开《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第四十九面,我们看经文。  【阿难复白佛言。世间人及弟子。恶意向师及...

李氏

李氏

李氏唐雍州鄠县,有李氏女,素持斋奉佛,甚具信心。家中供养木塑地藏菩萨像,高一尺六寸,颇具灵异。李氏有婢,年五十有余,邪见不信正法,一日,俟李氏他出,移像投诸宅外荒野中,李氏还家啼哭寻求,忽见像在野放...

佛教故事:淡定的人生从舍得开始:有一种爱,让人瞬间长大

佛教故事:淡定的人生从舍得开始:有一种爱,让人瞬间长大

有一种爱,让人瞬间长大23岁那年,郝鹏毕业,听从父亲的意见,回了小城,如愿进了某机关,薪水不高,而且清闲得让人发慌。但父亲满意,这只是他预见的关于儿子的美好未来的开始:有一天儿子会谋到一个说得过去的...

佛教故事:阿含经和生活禅修:六、大海

佛教故事:阿含经和生活禅修:六、大海

大海林崇安教授【前言】假日许多游客到垦丁走走,看到蓝天碧海,觉得多么令人心旷神怡,但是讨海生活的人,所知道的是大海的神秘和人的渺小,因而心存敬畏;古代出海寻宝的商人,更是知道大海的威力和无情,大海中...

情感专家教你怎样挽回一个人

情感专家教你怎样挽回一个人

难道所有的分手都是因为对方不爱你的结果吗?很多时候,人就是这样,把问题的责任全都推给对方,好像自己什么事都没做错一样,对自己缺乏一定的认知,这样极度影响两个人之间的关系,甚至最终的破裂。那么当你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