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一千个欲望与战胜一个欲望,何去何从?

最近笔者读了一本好书,讲到如果一个人能控制自己的心境,摒弃那些不该有的贪欲,那么就能掌控自己的命运。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心若改变,你的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也就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也就变了。”世间万物最难填的是欲壑,最难控的是人心。心境的控制最难一点就是摒弃欲望,学会静心。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我们保持内心的平静,才有更多可能获得快乐和幸福。

世界不会让一个心静的人喧嚣,生活也不会让一个心静的人徘徊。在我们追求名利之前先要学会静心,这样我们才能确保自己成为名利的主人,而非欲望的奴隶。

(一)过度的欲望

年复一年你看破了多少,日复一日你放下了多少,千方百计你得到了多少,临命终时你带走了多少?

想想人生这份考卷:不论你坐在教室里为考试而努力,还是在格子间努力完成工作,抑或是在家庭里为家人付出,我们都致力于在考卷上填上满意的答案。看着自己每一次体检报告上血糖高、血脂高,除了觉悟不高哪哪儿都高。人到了生命的终点,无非就是一张报告。

我们经常看不到自己已拥有的,不管得到多少还是会觉得缺点什么。没钱的觉得缺钱;有钱的觉得缺地位;有地位的觉得缺时间;有时间的又觉得缺感情……反正知足的人比较少。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心里缺少快乐和宁静?因为我们无法控制我们的欲望。不管多少,只要好的,我们都想要,结果终其一生都在补缺,补到最后黄粱一梦啥也得不到。

(二)战胜一个欲望

欲望是人性本有的想达到某种目的想法,人有了欲望就采取种种行动,满足了开心,不满足就失落。

欲望是一个既不容易被满足也不容易被战胜的东西,就像盐水越喝越渴。我们要时刻反省自己是应该满足一千个欲望,还是去战胜一个欲望?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来打扰,有时候我们会顺从心意来满足这些欲望,但很快又会有新的欲望产生。为什么我们不想想克制,甚至战胜欲望呢?

人若一味贪求,就会忽略生命中已拥有的美好,甚至因为索求无度而失去现已拥有的,要知道欲望就像黑洞,遥无止境。

(三)佛弟子应脚踏实地修行,不沽名钓誉

末法时期,佛教界混乱丛生。很多人为了自身的名誉和地位,披上法袍就冒称法王、尊者、仁波切。弟子们见其地位高,便一哄而上,拿出金银珠宝尽情供养。更有甚者,某些上师打着佛教某教派的传承旗号,移花接木乱开示,为了敛财甚至巧立名目说假话诳惑众生,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他们为什么这么做?说穿了,全都是凡夫想法欲望使然!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名利的大门,但失却了自觉觉他之菩提心行。他们忘记了当年那个人头虫身的三藏法师,因为贪欲作祟,因果报应变成了大虫,在粪池里痛苦辗转。

“杀人一命,果报一期;坏人性慧,累劫千生。”上师把众生引导偏邪了,修的就是徒劳行和黑业行,因缘成熟,必然万劫不复。

南无羌佛在《了义经》说:“渡生福慧生。以何得福慧? 渡生自生福,福慧无所得,圆满是佛觉。以何为渡生? 大悲渡生。施以何法? 佛陀正法。”

若以佛陀正法度化众生,大悲菩提心行落实在生活中,我们自然得到福慧,福报增长,智慧增益。

既然学佛了,就应该知道追求了生脱死这个目标,摒弃贪婪、嗔恨和愚痴。思量一件事时,反省一下,我这么想对众生有益吗?若无益,则止住念头。做一件事前,想一想,这件事对众生有益吗?若无益则不做。说一句话前,想一想,我这句话对众生有益吗?若无益则不说。久而久之,我们自然就高尚起来,步向解脱的圣道。我们的身口意三业都向佛菩萨学习,离成就还会远吗?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相关文章

想要挽回前男友的话 试试这个吧!

想要挽回前男友的话 试试这个吧!

我是一个很普通的女孩子,今年27岁,在福建上班,做着文职方面的工作,今天我就和大家说一下自己的自神经了,同时也告诫大家如果和我有同样问题的,想要挽回前男友的话一定要找对方法。我本人的长相甜美可人,虽...

佛教史:第七课、魏晋佛教史

佛教史:第七课、魏晋佛教史

第七课魏晋佛教史魏晋以来,时局纷扰,传统儒学名教解体,名士避世弃儒,趋附老庄「以无为本」思想而蔚为风气,因其立意渺玄,故称「玄学」或「清谈」。当时佛教般若「性空」之学甚契此派「贵无」思想,又有学通儒...

果味

果味

古时候有位大富长者,家中流行风寒,惟有形似槟榔的庵摩罗果可以缓解病情,大富长者就让没有染病的一位仆人到果园购买,特别叮嘱道:「告诉果园主人,多挑些熟透的甜果,没熟的不要。」    仆人来到果园。园主...

办公桌布局风水都有哪些讲究 有几点务必要注意

办公桌布局风水都有哪些讲究 有几点务必要注意

人的一生中,事业占据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事业发展好,说明此人前途光明,会得到很多人的尊敬和爱戴。反之,如果事业发展不好,很容易就会被人看低,对工作和生活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你知道吗?事业发展好不好...

以茶待客有讲究

以茶待客有讲究

我国是礼仪之邦,在生活中可以说是处处有礼仪,餐桌上、待客时、不同场合见面时等等,可以说在中国,讲礼仪不仅是人们的习惯,也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有素养的关键。  我们在家中有时需要接待客人,在公司需要接待顾...

佛教故事:禅理故事:去满足“需要”吧,而不是“欲望”

佛教故事:禅理故事:去满足“需要”吧,而不是“欲望”

去满足需要吧,而不是欲望究竟什么是欲望,什么又是需要?我们现今的人们总是分不清楚这两者的差异,将欲望当成需要,结果使我们自身产生苦恼。欲望,是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要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需要,是此时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