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在超越的境​界中礼拜佛菩萨

达真堪布:在超越的境界中礼拜佛菩萨

身口意三种顶礼中,有信心和恭敬心很重要。若是没有信心和恭敬心,无论是赞叹等语顶礼,还是磕大头、磕小头等身顶礼,都不是表里如一的。

什么叫恭敬心?知道佛菩萨有很多无漏的功德,对这些功德生起欢喜心,并且自己也想得到这些功德;知道自己有很多的缺点和毛病,因而有一种强烈的惭愧心,并且有想改掉的决心。这样的心态叫恭敬心,也叫信心。

若是没有恭敬心,表面上所做的这些都是属于世间的、普通的礼仪而已,根本不是佛法里讲的顶礼。若是有恭敬心和信心,你赞叹佛菩萨,做大礼拜小礼拜,都是表里如一的,才有真正的力量,才有功德。

我们用身口意三门来顶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正法、僧众,也就是佛法僧三宝。顶礼的时候可以这样观想:佛陀、正法、僧众无处不在,尽虚空遍法界。在一个微尘当中有整个微尘数的佛法僧三宝,在此对境面前做礼拜。这时在每一个佛法僧面前都有一个自己,这样用身口意三门来做礼拜,这才是真正的佛法。

如果你的前上方只有孤孤单单的一尊佛,佛前只有孤孤单单的一个你在磕头:一个、两个、三个……一天能磕几个头啊?你心里还妄念纷飞,这样磕头做礼拜太可怜了!这完全是属于世间的,根本没有超越,谈不上真正的修行。

怎样才是超越?刚才我讲的那个境界才是超越的,才是真正的佛法。就要这样顶礼。时间上也是,应该是恒时做礼拜,这才是究竟的。

三宝的所依也是菩提心的根本,我们对三宝的所依——佛像、佛塔、佛经等也要以身口意三门做顶礼。

还有传授菩萨戒的堪布、阿阇黎以及正在精进修持菩提心的大乘修行人,他们都值得恭敬顶礼,我们一个不落,一一向其做礼拜。大乘行者就是心里只有菩提心,行为上只有菩萨道的人。

因为我们知道菩提心的功德和利益,我们心里头太想获得菩提心了,因此对佛法僧三宝、三宝的所依、堪布阿阇黎等这些大乘行者以及正在传授菩提心、正在修习菩提心者,我一一礼拜,一一赞叹,一一供养。也许有些修习菩提心者还是凡夫,但他们最终一定会生起菩提心,一定会获得菩提果,所以也值得我们恭敬顶礼。这样的顶礼才是究竟的、圆满的。

这时,佛菩萨、上师三宝发光普照整个法界,所有有情众生都获得了加持,获得了成就,都成佛了,都在发光,外器世界也都变成了清净刹土。你看,这样就进入密宗的境界了,也就是最究竟的境界了。我们做礼拜以后,也可以在这样的境界中安住一会儿,再作回向。

——摘自《入菩萨行论》13

南无阿弥陀佛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勇敢追求爱情,挽回前男友吧

勇敢追求爱情,挽回前男友吧

挽回前男友其实是很多人都想要达成的目标,毕竟很多人在分手的时候都是因为一时气愤,其实并不是真的对前男友有什么意见,其实想要挽回自己的前男友要付出真心,这样才能让男朋友回心转意,就拿我自己来说,是需要...

 在开始实修任何大乘教法时,最重要的是观察一己的发心与动机是否为菩提心。菩提心的对象是如父母般的众生。为什么说众生就像父母一般呢?这是因为我们无始以来在轮回中漂流无量劫,在生生死死的洪流中,在受胎的四种方式:卵生、胎生、湿生与化生——其中除了化生不需仰仗父母亲外,其它的方式一定是藉由父母亲赐与我们生命的。

 而这些众生在作我们父母亲的时候,除了赐与我们珍贵的人身宝外,同时也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提供我们最好的衣食、护佑及教育等一切所需,对我们实有难以言喻的恩德。累劫父母们心里想要的是安乐。哪怕是一点点的食物,也希望是好的食物;所不想要的是痛苦——即便如星星之火触身的痛苦也不想经历。但是安乐之因是善行,没有善行之因便不可能有安乐之果;痛苦之因是恶行,不弃舍恶行之因便不可能有远离痛苦之果。

 累劫父母们虽希冀安乐却没有种下善行之因,畏惧痛苦没有舍弃恶行之业。这种对离苦得乐之道一无所悉的昏昧情形,就好像一个没有眼睛的人,独自无依地走失在广大的荒漠中一般,茫然地无所适从,不知所措。

 由于过去无数生以来所累积福德善因的缘故,我们现在得到暇满的人身宝。我们要留意的是,一般的身体不能够称为人身宝。唯有正确地依佛法来做实修的人身才可称之为人身宝,否则,只能称之为普遍人的身体。此殊胜的暇满人身宝,就好像黎明时的星星一般地稀少。因为唯有仰仗暇满人身宝我们才有机会证得佛果,其它的身体不论是天、龙、干达婆、地狱、饿鬼、畜生等都不能够证得佛果。

 因此之故,现在我们得到殊胜人身宝的时候,一定要痛下决心,正确地实修正法。

 我们大家都是佛弟子,只追求自己的快乐而漠视他人利益不是佛弟子应有的行径,因此我们应当趋入殊胜的大乘菩提道。所谓的大乘,并不是因为自己身体非常高大,或所住的房子非常的宽广,才被称为大乘。大乘之所以被称为大乘是因为行者在因地修行时心量非常地广大,所以得到果位成熟时,威德与成就也自然地极为殊胜。

 譬如在无量的诸佛菩萨众中,莲花生大士、观世音、阿弥陀佛等,他们的摄受力与加持力特别地强大。就所有佛菩萨而言,他们证得佛果这一点上是相同的,但是由于这几尊佛菩萨的大悲、大愿有不共殊胜之处,因此利益众生的时候就自然地显现出超胜的力量来。

 譬如在一块肥沃的土壤上撒下种子,将来果实当然会长得非常地硕大甜美;如果土地只是普普通通的话,将来所结的果实也是普普通通的。因此,在实修之初,具有广大的心量是极为重要的。

在实修之初,具有广大的心量是极为重要的

 在开始实修任何大乘教法时,最重要的是观察一己的发心与动机是否为菩提心。菩提心的对象是如父母般的众生。为什么说众生就像父母一般呢?这是因为我们无始以来在轮回中漂流无量劫,在生生死死的洪流中...

告诉你一个修行的秘诀!

告诉你一个修行的秘诀!

   印光大师说:我们菩萨六波罗蜜,其实只有四个法门,就是布施、持戒、禅定、智慧,这个忍辱跟精进不是法门,它是一种心理素质。他说:你这个六波罗蜜是成功失败,这个行力跟忍力是关键,...

佛教故事:佛学故事:放下屠刀

佛教故事:佛学故事:放下屠刀

放下屠刀(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希望种出豆来吗?那你就不要种上苦瓜!(二)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称的桂林,是我国广西的省会,同时也是广西绥靖公署的所在地。当时由目前在美国作寓公的李宗仁充当主任,在台的...

你家养过狗吗?

你家养过狗吗?

你家养过狗吗?佛陀有一天拜访一个人,那人名叫豆提,可是不巧,豆提刚刚有事出去了。这时候,他的家里养了一只狗,白狗见佛陀进来,便跳下床对著佛陀大声狂吠。佛陀就怜悯地对白狗说:白狗!白狗!想想过去爱财如...

宽运法师:佛教孝亲思想的省思

宽运法师:佛教孝亲思想的省思

佛教孝亲思想的省思──庚寅年重阳节有感孝亲思想在中国可说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尔雅·释训》中就提到「孝」;「善父母为孝」。《说文解字》中亦说:「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承」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