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正念破魔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只树林给孤独园弘法时,一位名叫吉离舍瞿昙弥的比丘尼,与其他比丘尼同住在王园精舍。早晨时,她们都会搭衣至舍卫城中托钵,回到精舍后则洗净双足,到安陀林中的树下禅修静坐。

当时魔王波旬知道了,便兴起恶念:这位吉离舍瞿昙弥比丘尼,每天早晨都会到舍卫城中乞食。回到精舍后,便到安陀林中的树下静坐,一直到隔天早上都能定境现前,我可前去破坏梵行,阻其修道。于是魔王化作相貌庄严的男子,前往吉离舍瞿昙弥比丘尼静坐之处,说道:你是不是丧子呢?为何满脸忧愁,独自坐在树下,为何不与我共享欢乐呢?

吉离舍瞿昙弥比丘尼心想:是谁来打扰我修行?是人?是鬼?如此思惟后,便确定:一定是魔王波旬想要扰乱我。于是说了一首偈子:

无边际诸子,一切皆亡失,此则男子边,以度男子表。

不恼不愁忧,佛教作以作,一切离苦爱,舍一切闇冥。

已灭尽作证,安隐尽诸漏,已知如弊魔,于此自灭去。

这时,魔王波旬心想:唉!我的计谋失败了,吉离舍瞿昙弥比丘尼已知道我想要破坏她的梵行了。于是离去,不再出现。

典故摘自《杂阿含经卷四十五》

省思

人生当中,会有很多顺、逆境界的考验,也容易迷失在看似美好的境界中,因此不论面对顺、逆境时,都要秉持正念,了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才能安稳地走在菩提大道上,直通成佛宝所。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虚云法师与白狐

虚云法师与白狐

1936年春,南华寺开春期戒坛,在戒期即將结束时,曹溪驻防军第十六团团长林国庚来南华寺拜望虚云老和尚,他带来了一只狐狸,其毛色银白光滑,喙突出,尾巴细长蓬鬆,十分惹人喜爱。团长告诉虚云老和尚说这只狐...

佛教故事:法海搜珍:脱钏悟道(出坐禅三昧经)

佛教故事:法海搜珍:脱钏悟道(出坐禅三昧经)

脱钏悟道(出坐禅三昧经)【经文】波罗奈国王,夏天暑热时,居高楼上,坐七宝床,令青衣侍女磨牛头旃檀香,涂身。侍女臂带多钏,摩擦王身,钏声满耳,王甚厌之,教令次第脱钏,臂余一钏,便寂然无声。王即悟曰:『...

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无福之施

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无福之施

无福之施世人多善恶不分,邪正莫辨,总以为凡是布施都是可感福报的。殊不知有许多布施的情事,不但毫无福报,反生罪过。诸如那些布施助人作恶,依其恶业所感,结果还是堕落三涂恶道之中。如人不孝父母,而布施棍杖...

佛教名词:佛教名词之梵音_梵音是什么意思_梵音的意思

佛教名词:佛教名词之梵音_梵音是什么意思_梵音的意思

【梵音】是什么意思?(佛教解释)梵音的读音是「fn yīn」。梵音,又作梵声,是指佛的声音,佛的声音有五种清净相,即正直、和雅、清彻、深满、周遍远闻,为佛三十二相之一。一、正直音,谓诸梵天,禅定持身...

宣化上人:这三个月里能持斋修福的人,这功德比平时还大

宣化上人:这三个月里能持斋修福的人,这功德比平时还大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一九八三年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加州洛杉矶金轮圣寺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四众。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

杨氏求杏救婆婆得福报

杨氏求杏救婆婆得福报

唐朝有个姓郑名邯的人。他的妻子杨氏。在她婆婆生病的时候。听人说杏子是可以医她婆婆的病。她听了就对丈夫说。这时节、那里来的杏子呢。应该到各处去设法访求了。你一方面要替人家做工种田。一方面要好好侍奉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