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杀生戒

释迦牟尼佛前世曾是一条力大无穷的毒龙,杀生无数。

有一次,他被一位修道者降服了。修道者用下面这番话降服了它:

“宇宙间所有的生命都希望自己能永恒不死,因此,伤害别人的生命是不道德的,受害者必定非常怨恨,这股怨气会持续到他复了仇为止。所以,害人者必受人害。假如奉行不杀生戒,就能让你脱离痛苦的深渊,舍去这笨重的身体,远离畜生道,上生天界。”

毒龙很相信这些道理,因为它庞大笨重的身体给它带来许多苦恼,它很想脱离畜生道,所以就发誓受持不杀生戒。

从此,它不再伤害任何生命,就是小虫也不伤害,宁愿忍受饥饿的痛苦。渐渐地,它的心开朗起来,不再像从前那么暴躁,畜生的坏习气也逐渐消除了。它找到一个山洞,干脆躲进去专心修持。

一天,它走出山洞,在树下打坐,或许由于过于用功,它感到身体疲倦,竟然睡着了。

一位猎人发现了它,心想:假如我能把这张美丽的龙皮献给国王,必定能得到重赏。于是,他用铁杖按住龙头,取出锋利的刀子,开始剥龙皮。

毒龙知道有人要剥它的皮,心想:我的力量足以移山倒海,只要我伸个懒腰就能压死他……可是,我已经发愿持戒,希望脱离畜生道。也罢,忍受一时的痛苦,成就他的愿望吧,我也可以趁此机会舍离这个臭秽的躯体。

打定主意后,毒龙闭上眼睛,屏住呼吸,开始观照:慈悲,慈悲!怜悯这个人,把自己舍给他吧!

这样,它就心平气和地任凭猎人剥皮,忍受剧痛,没有丝毫怨恨。

皮被剥走了,鲜红的肉浸在血水中,火辣的太阳照射到它身上,犹如残酷的烙刑;森林里的鸟兽争着来吃它的肉,小虫子也爬满全身,这使它更加痛苦。

它本想翻翻身或打几个滚来减少痛苦,但那样会压死许多小生命。为了严持不杀生戒,它难忍能忍,决心布施到底,把身体摊在地上,任由分取。

它至诚发愿道:“愿把此生所有的一切奉献给众生,护持无上戒宝。将来若能成佛,我要普度众生,使他们获证无上正觉。”

佛陀在因地的修行,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菩提圣果真是不易证得。(《大全》)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第六十八节 彭玉麟游山,巧遇劣僧

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第六十八节 彭玉麟游山,巧遇劣僧

第六十八节 彭玉麟游山,巧遇劣僧佛教与社会党团皆是一样,良莠不齐,忠奸并见。普陀山最初当然住的都是堪作「人天功德主」的清净福田僧,因为年深日遥,法久生弊,就不无几个不守清规的和尚出现,这就如社会各团...

第四卷 第十一章 觉性非和合非不和合

第四卷 第十一章 觉性非和合非不和合

楞严经白话解 第四卷 第十一章 觉性非和合非不和合内容提要:世尊举见性与明、暗、通、塞四相为例,阐述见性与所见物像非和合非不和合。原文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鹤林和尚嗣牛头威禅师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鹤林和尚嗣牛头威禅师

师讳马素,未规行状,不决化缘始终。敕谥大律禅师大和宝航之塔。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会即不会,疑即不疑。师却云:不会不疑底,不疑不会底。有僧敲门,师问:是什摩人?对曰:僧。师曰:非但僧,佛来亦不著。...

佛教故事:孝的故事:杨孝子

佛教故事:孝的故事:杨孝子

杨孝子杨孝子,是江苏省武进县圩桥里人。他的父母亲生活十分贫苦,并且体弱多病,终年与床褥为伍,苦水为伴,除了衣食以外,还要支出很多的医药费。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杨孝子实在无法负担父母亲的生活,万不得已...

嫖客堕猪身

嫖客堕猪身

作者:九思蕅益大师未出家时有一位善友,名叫黄洪江居士,他因为亲身经历一件投胎转世的事实,因此发起学佛的心。这件事颇多转折,又感人至深,所以蕅祖把它收在见闻录。江苏省姑苏的南濠街,有一个人常到阴曹地府...

佛教故事:百喻故事广释:21、杀子求子

佛教故事:百喻故事广释:21、杀子求子

21、杀子求子天下父母心古代的人都希望多福多寿、多子孙。子孙多即宗祠广阔,而且绵长,这是做父母的人最大心愿。而且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谁不盼望自己的儿子出人头地呢?可是每一个愿望都须先付出代价辛辛苦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