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子出家

逆子出家

佛法微细清净,众生若以散乱心及轻慢心来求道,便如同一只装满了泥砂的杯子,想要再盛装清水是不可能的。

佛陀时代,有一独生子从小备受父母的疼爱。父母竭尽心力培育他,并且让他跟随良师益友学习,一心希望他将来能有一番成就。但是独生子态度傲慢,没有恆心毅力,不肯用心学习,常常早上才学的东西,下午就放弃了,结果几年下来,没有学到任何的知识,父母只好失望地教他回家治理家业。

独生子為人慳贪,行為放纵,变卖家產供自己挥霍,致使家道中落,沦為贫穷。骄傲虚浮的他,做事鲁莽没有智慧,又不肯接受别人的意见,平日蓬头垢面,不修边幅,所以大家都很厌恶他,没有人愿意和他说话。面对这些境遇,独生子不但不知反省检讨,反而还埋怨父母,责怪师长、朋友,觉得都是祖先神灵没有庇祐,才让自己诸事不顺,落到今日的地步。所以,独生子心想:「既然如此,我不如去跟佛陀学道,或许还可以得到一些利益。」

独生子来到精舍,向佛陀顶礼后,说道:「佛陀啊,您的教法宽大,可以包容所有的人,请允许我做您的弟子吧!」佛陀说:「想要求道,就要力行清净的行為,你现在仍有种种恶习,如同带著一身的污垢,若不改过,即使跟随我修行,也是无益。不如你先回去孝顺父母,研习老师所教导的东西,并且好好治理家业,让家里富裕起来。还有,最重要的是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仪容,不可不合节度;做任何事都要专心一志,勤勉努力,那麼必然会受到大家的称讚与羡慕,这才是真正的道。」

于是世尊為他说了一首偈语:

「不诵為言垢,不勤為家垢,不严為色垢,放逸為事垢,慳為惠施垢,不善為行垢,今世亦后世,恶法為常垢。垢中之垢,莫甚于痴,学当舍此,比丘无垢。」

独生子听了之后,醒悟自己骄慢愚痴的习气,欢喜地听从佛陀的教诲回家,并且经常思惟偈语中的涵义。从此之后,他不但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诵习经典、勤修家业,并且以戒法来规范自己的行為,凡是不合正道之事他就不做。亲族及乡里看他改变这麼多,都非常讚叹,于是他的名声传遍各地,国人都称讚他是贤人。

三年后,独生子又来到佛陀的面前,以至诚恭敬心顶礼佛陀,并向佛陀稟告:「世尊,过去三年我听从您的嘱咐,尊敬父母师长,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改恶行善,所有的人都替我感到高兴。恳请佛陀慈悲,允许我出家修行。」

佛陀应允后,独生子的鬚髮自动落下,马上现出清净的僧眾形象。出家后,他日日精进,思惟止观、四圣諦及八正道的道理,不久即证得阿罗汉果。

唯有如此清净的行为及心念,才能够真正领纳佛法,与真理相应,从中获得真正的利益及解脱。故事中的独生子在佛陀的指引下,从一个行为放纵且不知恭敬父母师长的人,转变为人人所称赞的贤者;从一个想要藉由出家从中获利的人,成为真心想要寻求真理的人。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因果日记:曾经射杀鸟为乐,如今倒挂血如注

佛教故事:因果日记:曾经射杀鸟为乐,如今倒挂血如注

曾经射杀鸟为乐,如今倒挂血如注幸运的折磨曾经在一份刊物上,看到一篇由署名刘中平其人所 写的亲身经历,因极具启示性,特摘录于后。据这位刘先生说,在他十八岁左右时,由于感觉生活乏味,为了寻找刺激,于是用...

健康饮食每天至少吃4两果6两菜

健康饮食每天至少吃4两果6两菜

要健康,就要多吃果蔬,这是我们早已耳熟能详的观念。但是,一天中到底应该吃多少最合适呢?香港卫生署中央健康教育组最近指出,每人每天应进食最少两份水果及三份蔬菜,并对其进行了详细解释。具体说就是,一份水...

欲海回狂白话卷二:受持篇_九想观

欲海回狂白话卷二:受持篇_九想观

第二卷 受持篇 九想观九想观(此观修成后,才了解死后的种种凄惨境况,这是用人生最后死亡的状况灭除淫念的方便法门。)人只要想到死后的情形,欲火就会顿时熄灭,化为清凉。世俗之人听到死便觉不快,以为不吉利...

这五种心念能令人颠倒发狂

这五种心念能令人颠倒发狂

这五种心念能令人颠倒发狂 无明就是贪瞋痴慢疑,这五种恶业,能令人颠倒发狂。 (1)贪心,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甚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2)瞋心,对逆的境界生瞋恨,发脾气,不是骂人,就是打...

佛教故事:生活故事:两个世上无人知道的字

佛教故事:生活故事:两个世上无人知道的字

有施主看了戒嗔的文章说,想出家当和尚,其实很早就有人有这个想法了,淼镇上有户人家,家境富裕,一直想要个儿子,甚至不惜罚款超生,生了第三胎后,终于得了一个儿子,这样的孩子自然溺爱了些,儿子见到好吃好玩...

大安法师:今生怎么能出这个爱欲之海,截断生死之流呢?

大安法师:今生怎么能出这个爱欲之海,截断生死之流呢?

问:如何出爱欲海,断生死流?答:我们要发一种心,今生得人身,闻到佛法,走上了一条解脱道路,就得要有壮士断腕的那种勇猛,一定要截断无量劫以来生死轮回的湍流、急流,要给它截断。这生死轮回之流是我们的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