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十一章 觉性非和合非不和合

楞严经白话解 第四卷 第十一章 觉性非和合非不和合

内容提要:

世尊举见性与明、暗、通、塞四相为例,阐述见性与所见物像非和合非不和合。

原文

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见圆影,眚妄所生。此众同分所见不祥,同见业中,瘴恶所起。俱是无始见妄所生。例阎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并洎十方诸有漏国,及诸众生。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和合妄生,和合妄死。

若能远离诸和合缘1,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注】

1远离和合非和合相水与盐和在一起,是为和相;水与油在同一容器中,边界分明,为非和相。张弓搭箭,弦发箭出,是为合相;水火相克,为非合相。和合非和合,都是世间法,为接引世间凡夫入小乘道,世尊说因缘相,说和合相。如果对根智未熟的修行者说大乘法,说者谆谆,听者昏昏,甚至会把听众吓跑,所以世尊为他们说因缘相,说和合相。为接引小乘入大乘,世尊说非和合非不和合。用因缘譬喻说法,依妄说妄,以妄破妄,是很勉强的、不得已的方法,只是方便法门。不经刻苦修证,不是在三摩提中智慧观照,是不可能离妄归真的。因此,修学佛法,必须离言入义,不要认指是月。

白话解

佛接着说:“一国人的同分妄见与一个人的别业妄见类似,一个眼有眚的人见别业妄见与一国人的同分妄见亦无异。见到圆影,因眚翳而生;一国人同见不祥恶业,因恶瘴而起。两种妄见都是无始以来熏习而成的的妄见所生。以此类比,可知地球上三千洲、四大海娑婆世界,乃至十方有漏国众生的妄见,都由于本觉妙明的无漏妙心着了见闻觉知的虚妄病缘而生,因缘和合而有妄见生灭。

如果远离和合非和合相的因缘,再灭除种种生灭的的因缘,便可证圆满菩提不生不灭性,见清净本心,常住本来的妙明正觉。

原文

阿难,汝虽先悟本觉妙明,性非因缘,非自然性。而犹未明如是觉元,非和合生及不和合。

阿难,吾今复以前尘问汝。汝今犹以一切世间妄想和合,诸因缘性,而自疑惑,证菩提心和合起者。则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和,为与暗和,为与通和,为与塞和?

白话解

阿难,你虽然已经倭得妙明觉性不是因缘生,也不是自然有,但你还未明白这个原来清净的觉性,非和合生,也非不和合。

阿难,我还是用明暗通塞等尘缘同你分析。你还执着世间虚妄的和合观和因缘性,自己产生疑惑,认为菩提心是和合生的。我问你,你现在妙净的见性,究竟是与明和还是与暗和?是与通和还是与塞和?

原文

若明和者,且汝观明,当明现前,何处杂见?见相可辨,杂何形像?

若非见者,云何见明。若即见者,云何见见?

必见圆满,何处和明?若明圆满,不合见和。

见必异明,杂则失彼性明名字。杂失明性,和明非义。

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白话解

若见性与明和,当你见明时,明在你的眼前,这个见性在明中的什么地方?能辨别出这见性是个什么样子吗?

若不是见性,怎能见明?如果见到的即是见性,是谁见到这个见性?

若所见的全是见,见与明在哪里和?若所见全是明,也没有明与见和之处。

若见与明相异,相异的东西杂在一起,便失去了原来见性与明的名字。相杂失了明的自性,见与明和不合道理。

见与暗和、与通塞和,都不合道理。

原文

复次,阿难。又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合,为与暗合,为与通合,为与塞合。

若明合者,至于暗时,明相已灭,此见即不与诸暗合,云何见暗?

若见暗时,不与暗合,与明合者,应非见明。既不见明,云何明合?

了明非暗。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白话解

阿难,我又问你,你妙净的见性与什么合?与明合还是与暗合?与通合还是与塞合?

若见性与明合,到了暗时,明相已经灭了,而见性只与明合,不与暗合,怎能见暗?

若见性不与暗合,却能见暗,那么不与明合应能见明,与明合时,则不见明。既然不见明,怎能说见性与明合?

明白明不是暗。见与明合不合道理。见与暗合、与通塞合,都不合道理。”

原文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我思惟,此妙觉元,与诸缘尘,及心念虑,非和合耶。

佛言:汝今又言觉非和合。吾复问汝,此妙见精非和合者,为非明和,为非暗和,为非通和,为非塞和?

若非明和,则见与明,必有边畔。汝且谛观,何处是明,何处是见,在见在明,自何为畔?

阿难。若明际中必无见者,则不相及,自不知其明相所在,畔云何成。

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白话解

阿难对佛说:“世尊!我今思量,这原来妙净的觉性与诸尘缘及内心念虑都不和合,对吗?”

佛说:“你说这妙明见性都不和合。我再问你,说这妙明见性不和合,是不与明和?还是不与暗和?是不与通和?还是不与塞和?

如果不与明和,则见性与明之间,必有边界。你认真观察,在哪一边是明,在哪一边是见性,这见性与明的边界在哪里?

阿难,如果在明中,一定无见性,则见性与明不相及,见性见不到明相,怎能找到见性与明的边界?

同样,说非与暗和、非与通和、非与塞和,都不合道理。

原文

又妙见精,非和合者,为非明合,为非暗合,为非通合,为非塞合?

若非明合,则见与明,性相乖角2。如耳与明,了不相触。见且不知明相所在,云何甄明合非合理。

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注】

1性相乖角两种事物合不到一起,必定是性相相反,互相冲突。这也是世俗的说法。一切事物的性相,并非绝对不变,对立的双方也能相辅相成。能离和合非和合相,也就不存在乖角不乖角了。

白话解

你说觉性与尘缘心念不和合。不与明合?还是不与暗合?是不与通合?还是不与塞合?

如果非与明合,则见性与明各不相干,甚至性相乖角,例如耳根与光明毫无瓜葛,耳根不能辨明暗。见性尚不知明在何处,又怎能判断合与不合?

同样,说不与暗合、不与通合、不与塞合,都不合道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三招告诉你挽回已有新欢的前男友步骤

三招告诉你挽回已有新欢的前男友步骤

女生在被分手之后总会想:为什么那个曾经对自己那么好的男人如今这么无情的就抛弃了自己,难道当初的甜蜜是假的吗?其实,分手并不是一个人的错,与其伤春悲秋,不如积极面对,用实际行动挽回自己的前男友。下面一...

佛说能成为夫妻的原因

佛说能成为夫妻的原因

1.难为夫妇《分别功德论》译:这个故事是说有一对夫妻,女人先死,死后做了天女,用天眼看丈夫天天扫塔,于是就对丈夫说你加油扫塔,以后升天还来做我丈夫.她的丈夫于是很努力,这个天女又来说:你修的福报超过...

文天祥起兵抗元

文天祥起兵抗元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no-mobile{display: none;}...

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祖母教拜拜

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祖母教拜拜

祖母教拜拜笔者生长在一个佛教的家庭,家里有清静庄严的小佛堂,是祖母早晚烧香、礼佛、诵经、念佛、打坐、修行的地方,别人是不许进去一步的。我还记得,我在刚学会走路的那一两年间,清早或下午,只要听到祖母佛...

男众有七次出家机会,女众只有一次,是不是对女性的岐视?

男众有七次出家机会,女众只有一次,是不是对女性的岐视?

男众有七次出家机会,女众只有一次,是不是对女性的岐视? 问:我来自河南平顶山学院。听说女众出家人如果还俗,就再也没有出家的机会;但男众出家人却有七次机会,这是不是一种歧视?索达吉堪布:在佛教历史上,...

国王和天帝释

国王和天帝释

国王和天帝释从前有个国王,对百姓非常仁慈,心里常常想着百姓的疾苦。每次他出去巡视,都在车上满载着衣服、食物、药品等,用来接济那些穷苦和有病的人;看到死者,他总是亲自去处理后事。他想了许多办法,以求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