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出现世间经

四人出现世间经

宋天竺沙门求那跋陀罗译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王波斯匿乘羽[羽*包]车群臣围绕。出舍卫城。便往园中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欲听说法。时世尊告波斯匿王。有四人出现世间。云何为四。或复有人先丑而后妙。或复有人先妙而后丑。或复有人先丑后丑。或复有人先妙后妙。云何人先丑后妙。或复有人生卑贱家。若旃陀罗家。若魁脍家。若工巧家。若剔须发家贫穷家。无谷米处食不充口。虽复得食臭秽弊恶。生如此家颜色丑弊。人不喜见为人轻蔑。身行善口行善意行善。彼已身修善行口修善行意修善行。若见沙门婆罗门已便起谦卑意。承事恭敬不失时节。若见供养者。见已便欢喜踊跃。命终时生善处天上譬如有人从地至小床。从小床至大床。从大床至马。从马至象从象至大讲堂。以是故我说此人先丑后妙。如是彼人先丑后妙。云何人先妙后丑。若有人生豪尊家。或刹利大姓家。婆罗门大姓家。或长者大姓家。或王家。或太子家。或大臣家及诸大家。颜色端正无有比。色如桃花。彼人便身行恶口行恶意行恶。彼若见沙门婆罗门诸长宿。彼见已无恭敬心亦不礼事。亦不与言论。彼若见供养者。见已便起嫉妒心。此是邪见。犹豫见所摄此便有邪见。无施亦无福亦无受者。亦无善恶行。亦无今世后世。无父无母。世无阿罗汉等修妙行者疾得证通而娱乐中。彼以有此成就恶邪见。若命终时生三恶趣狱中。犹如彼人从讲堂转下至象项。从象至马。从马至大床。从大床至小床。从小床首足堕地。由是故我说彼人先妙后丑。如是彼人先妙后丑。彼云何人先丑后丑。或有人生卑贱家。或旃陀罗家。或魁脍家。或工巧家。或剔须发家。及余贫贱无有饮食。虽复得食臭秽难尝。生如此家。彼身行恶口行恶意行恶。彼已身行恶口行恶意行恶。若见沙门婆罗门诸尊长者。亦不恭敬亦不礼事。亦不与共言论。彼是邪见与犹豫见相应。彼便有是见。无施无福亦无受者。亦无善恶行报。亦无今世后世。无父无母。世无沙门婆罗门等行业者。无阿罗汉于今世后世疾得证通娱乐其中。彼与恶见相应。命终时生三趣入地狱中。譬如人从冥至冥从暗至暗。由是故说此人先丑后丑。如是彼人先丑后丑。彼云何人先妙后妙。若有人生豪尊家。生刹利大姓家。或婆罗门大姓家。或长者大姓家。或王家。或太子家。大臣家。极富饶财多宝。彼人极端正无比。色如桃华。彼身修善行口修善行意修善行。彼身已修善行。口已修善行。意已修善行。彼若见沙门婆罗门诸尊长者。若见便恭敬礼事供养供给。若见有人来供养承事礼敬。便发欢喜。彼与等见相应无颠倒相。彼有是见。有施有福有受者。有善恶行。有今世后世。有父有母。世有沙门婆罗门等修梵行者。阿罗汉于今世后世疾得证通娱乐其中。彼已成就善见。命终时生天上譬如人从讲堂至讲堂从观至观。游一宫殿至一宫殿。由是故我说彼人先妙后妙。如是彼人先妙后妙。如是大王。有四人出现于世。尔时世尊便说偈言

大王人贫贱  得信好布施

见沙门梵志  及诸乞求者

承事礼恭敬  等修诸善业

见施常欢喜  乞者亦惠施

是施微妙业  更不受瑕秽

如是王此人  彼临命终时

生三十三天  先丑而后妙

大王人有财  无信怀嫉妒

常欲行非行  邪见无有师

见沙门梵志  及诸乞求者

诽谤常骂詈  悭贪如无财

见施往遏绝  乞者不惠施

彼命非妙业  彼人受瑕秽

如是王此人  临欲命终时

必生入地狱  先妙而后丑

大王人贫贱  无信悭贪心

常欲行非行  邪见无有师

见沙门梵志  及诸乞求者

诽谤常骂詈  悭贪言无财

见施而遏绝  乞者不惠施

彼命非妙业  彼人受瑕秽

如是王此人  临欲命终时

必生入地狱  先丑而后丑

大王人饶财  好信常布施

见沙门梵志  及诸乞求者

承事礼恭敬  等修诸善业

见施常欢喜  乞者亦惠施

是世微妙业  更不受瑕秽

如是王此人  临欲命终时

生三十三天  先妙而后妙

是故大王。当作是学。如是大王。当作是学。先妙而后妙。莫学先丑而后丑。如是大王。当作是学

尔时波斯匿王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一个领导的故事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一个领导的故事

一个领导的故事一头名叫皇上的大象就因为喜欢听别人说是,而陷入了灭顶之灾。他是一头烦躁不安的大象,时常为了一只小耗子的调皮捣蛋而闹得惊惶失措。作为象群中至高无上的领导者,他强调令行禁止的管理绩效,绝不...

经常搬动家居影响风水 原来有这么多细节要注意 竟然不知

经常搬动家居影响风水 原来有这么多细节要注意 竟然不知

提到风水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风水是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关联的事物,一个人的家庭风水好不好,就是影响着他这个人的整体运势。在日常生活上因为习惯或者其它因素的关系,我们偶尔的一些行为会破坏家里面的风水,...

学会低头-人生哲理

学会低头-人生哲理

知名的美国***家富兰克林,有一次去拜访长者,到长者住所时,因为房门太小了,头不小心撞在门框上,富兰克林痛得掉下眼泪,长者在一旁笑说:“是不是很痛?此行你最大的收获应该就是这个吧。一个人想立足于世间...

废旧报纸兑换环保铅笔意义深远

废旧报纸兑换环保铅笔意义深远

全球年生产铅笔达120亿支,其中一半以上来自中国,年产近70亿支,为世界铅笔生产出口第一大国。但这种世界"老大"的"自豪"背后却隐藏着令人痛心的事实:中国每年要为木杆铅笔消耗木材近30万立方米,为此...

凡修学佛法者,身必须处于适宜的环境中,不能去那些对自己修行不利的地方,否则,将影响自己修行,有损于自己的功德。

那么,哪些地方不可去呢?

一、不可去处有三种

1、怨仇争处不可去

对于怨仇争斗的地方不得去围观,因为我们初学佛者未生起利他之功德,没有调解的能力,围观时不但会生起嗔心,而且还会被牵连进去,对自他都没益处。

平时生活中,对自己有误解或不好看法的人尽量敬而远之,以免彼此增加不必要的误解和矛盾。

2、众人聚处不可去

这里的众人聚处是指没有正知正见愦闹的人群等,并非众多道友一起精进闻思修行的地方。对于一个修行者来说应该处在适合的环境,通过闻思得到正见。

所以,除了成就后去弘法利生外,应尽量避免去众人聚集的地方。

3、玩乐之处不可去

玩乐之处是指诸如去打麻将、下棋、跳舞、看录像等游玩的地方,这些地方容易助长贪嗔痴,却难以增上智慧。

当然,这些看似容易,做起来却难,故我们应当努力。

二、不可宣说有三种

01、不宣偶尔出离心

因为一个人的出离心若不是建立在正知正见上,那就只是一个凡夫刹那易变的心念。

尤其在平时遇到逆境违缘时所生的出离心,是非常不稳固的。有时刚见到一位师父,马上激动得眼泪都流出来了,想要出家,但还没过几天就又后悔了——凡夫的心就是这样,心态不可靠。


02、不宣自己狡诈行

有两种解释:一是在别人面前要以诚实忠厚来对人对事,不能像世间人那样狡诈,整天以欺骗维生,然后还洋洋自得,四处夸扬自己的丑事,以狡诈为自豪;另一种是自己本来是个老实人,但把偶尔的一些错事跟别人老老实实地说了,但这类事情往往说不清楚,别人也会据此断定你很不可靠,这样,引起别人的误解,对自己没有利益。

03、不宣自己之善行

不要对别人宣说自己的善行:拜了多少部经,在哪个静处修行了多久,念了多少咒等等。这样很容易毁灭这些善根的功德。

但有些大德为了弟子们更加精进,在适当的时候也要宣说自己的一些善行,这是一种摄受的方便,菩萨唯利他人之善巧,不属此类所遮。

修行人不可去的三种地方

凡修学佛法者,身必须处于适宜的环境中,不能去那些对自己修行不利的地方,否则,将影响自己修行,有损于自己的功德。那么,哪些地方不可去呢?一、不可去处有三种1、怨仇争处不可去对于怨仇争斗的地方不得去围观...

佛教故事:动物的故事:一粒小圆石

佛教故事:动物的故事:一粒小圆石

一粒小圆石史蒂凡诺罗伊过12岁生日时,向拥有一艘神气帆船的船长父亲要求的礼物是带他出海。我长大以后,他说,要跟你一样遨游四海,指挥比你旗下还要威风的大船。正好,那天父亲的船要出海,便将儿子带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