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糊涂”中蕴含哪些禅意?

郑板桥书画作品

据传,“难得糊涂”有多个版本流传。有一种是说:郑板桥在山东潍县任县令时,看到“衙斋无事,四壁空空,周围寂寂,仿佛方外,心中不觉怅然”。他想:“一生碌碌,半世萧萧,人生难道就是如此?争名夺利,争胜好强,到头来又如何呢?看来还是糊涂一些好,万事都作糊涂观,无所谓失,无所谓得,心灵也就安宁了。”于是,他挥毫写下“难得糊涂”。

这是郑板桥看透名利后的淡泊宁静,其中有入世的清醒,也有出世的警觉。

照笔者看,糊涂至少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真糊涂,做事拎不清,懵懂无知,进退无度。另一种是大智若愚,放下烦恼,不计较,不执着,宽仁待人。

郑板桥书法作品《难得糊涂》

正是:“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难得糊涂是大智若愚,是一种体谅他人的宽容大度,是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是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清醒。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人生艰难,诸事不顺,蜿蜒曲折似高峰转至山谷,跌宕起伏又宛若江河流动。烦恼如云烟,飘过一片又一片,连绵不绝,相续不断。有时在常人看来就是斤斤计较,不够“糊涂”,聪明反被聪明误。

在佛教看来,烦恼是一种障碍,随无始无明的业力而来,又由贪嗔痴慢疑五毒集聚,所以纷繁复杂。由于个体不同,烦恼障有轻有重,表现不一,例如有人火冒三丈,有人忧思成疾,有人处理事情偏颇,不具正知正见。究其烦恼障的根本,皆是因果所致。

当我们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执着,顺心的高兴,不顺心的郁闷,夸赞的欣喜,批评的难受,随外境外缘,心烦意乱,执念丛生。不好的念头随时蹁跹,沉淀在我们的心底,不知何时,涌出贪嗔痴三毒,让人造作种种黑业,打了一圈又一圈轮回结,因此我们在因果的网络里不断纠缠,交错,迁流不息。

那我们如何减少烦恼障呢?这就需要“难得糊涂”了,更重要的是立足修行——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正如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在众多法音里教导我们如何修行,如何断我执。当别人的利益与自我的利益对逢时,把别人的利益放在前面,自我的利益摆在后面,把“我”字置之于后。他人的幸福视为自我的幸福,他人的不对看成自我的损减。“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真信自己错,莫论他人非。”久而久之,养成习惯,我执轻了,烦恼也就少了。

“眼宽能容天下景,心宽能容天下事”与“难得糊涂”亦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正是基于心境博大,格高境远,不执烦恼,万物不伤。

直至修成大行能仁的行为,彻彻底底把利益平淡化,无执无贪,成为一个高尚品德的人,自然人人尊崇爱敬,一身轻安。

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吃亏了吗?当我们拓宽了眼界,博大了心胸,道德崇高了,善因善缘集聚,福报也会随之而来。善待他人,最终受益的还是自己,喜乐顺遂如置手旁。

是故,所谓“难得糊涂”之“糊涂”并真糊涂,也并不难得,当我们的修行真正修到心境博大,对诸多人、事、物不执著,对得与失无所谓,得之不喜,失之不痛时,自然糊涂,而这种“糊涂”实质是一种大智。

人生短短数十载,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何必为小事执着,兀自烦恼呢?不妨学学古人的“难得糊涂”吧。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星云法师:受戒的好处

星云法师:受戒的好处

星云大师开示 受戒的好处目前社会上,有一个很好的现象,就是每年都有几十万人,在全国各地寺院受戒,受五戒、菩萨戒。为什么这么多人要去受佛教的戒律呢?这是现代提倡法治社会的必然现象,因为在法治的社会中,...

分手无意中骂了女友要怎么挽回

分手无意中骂了女友要怎么挽回

很多男生咋分手的时候还会指责是女生的错,是因为女生的无情自才会被抛弃。这样的思想真的是很危险的,你们分手肯定是有原因的,以为的指责对方只会让对方对你反感,厌烦。那么,男生子在面对分手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禅茶一味】警惕!18种喝茶方法小心“要你命”

【禅茶一味】警惕!18种喝茶方法小心“要你命”

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在周末休闲的时候,慢慢地泡一壶茶,享受假日的休闲。不过,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喝茶养生的。我们来看一下,哪些状况下的我们需要和茶叶隔离起来。1.发烧忌喝茶茶叶中咖啡碱不但能使人体体温升高...

宣化上人:这位菩萨保证我们可以成佛,他负完全责任

宣化上人:这位菩萨保证我们可以成佛,他负完全责任

地藏王菩萨对我们天高地厚的恩德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但于佛法中所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或毫发许。我渐度脱。使获大利。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如是三...

清谷道长是真是假,让我来告诉你吧

清谷道长是真是假,让我来告诉你吧

年轻男女,总是容易被感情困扰,有些人处理得好,就能继续和恋人在一起秀恩爱,而有些人处理不好,就会和恋人面临分手的危险。于是有人就开始在网上寻找一些可以帮助他们挽回感情的道家秘术和合符,但是他们总是在...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六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六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六 六、藏教所摄凡体究经典,宜先知此经属于何藏,说在何时,判属何教?于此了知,则有助于理解全经。夫一代圣教之判分,诸家有异,撮要言之曰:三藏、二藏,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