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因果的角度影评《哪吒之魔童转世》

近日,国产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大火,票房已突破 41 亿,主要讲述了哪吒“生而为魔”却“逆天而斗”的故事。

国产动漫能成为爆款是非常不容易的,虽然电影中的特效也颇为惊艳,但是能让千万挑剔的观众打 call 的更是因为它有灵魂。影片的触点很多,我想从因果的角度对这部电影点评我见。

前世因今世果,生而为魔,因果不昧。

天地灵气孕育出一颗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将混元珠提炼成灵珠和魔丸,灵珠投胎为人,可堪大用;而魔丸则会诞出魔王,为祸人间。太乙真人受命将灵珠托生于陈塘关李靖家的儿子哪吒身上。然而阴差阳错,灵珠和魔丸竟然被掉包。

前世之因,今世之果。

两个孩子自出生之日起性情就不同。哪吒成了混世小魔王,性情暴躁、调皮捣蛋、顽劣不堪。龙王之子敖丙吸纳灵珠,风度翩翩,举止优雅,可以说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男神”。

元始天尊启动了天劫咒语,3 年后天雷将会降临,摧毁魔丸。这也是因果,不可逆的。3 年后天雷如期而至到哪吒身上,威力不会因各种理由减少半分。

2.广结善缘,今世多种善因结善果。

成长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接受不同的传承教育,种下的今世之因是不同的。

哪吒做为魔丸,刚出生就被认定是“妖怪”。但他的父亲积极寻找保全儿子的办法,不惜“以命换命”。母亲用爱心和耐心对待儿子,不离不弃。师傅太乙真人则借《山河社稷图》教化哪吒。亲人们告诉他:“没有任何人能决定你是什么样子,除非你自已。”所以哪吒顽劣却很善良,有一颗做英雄的心。

敖丙为灵珠投世,生性善良,但迫于背负龙族存亡的压力和师傅申公豹的私心挑唆,内心矛盾纠结,特别是暴露龙族身份后,被众人唾弃,迷失了自已。

哪吒与敖丙大战,哪吒大吼:“你怂不怂!我一个魔珠都比你活的有人样!”这一幕十分讽刺,哪吒成了最大的英雄,而看似完美无缺的敖丙,却成为了反派。

这一切说明什么?前世之因可以决定人生的起点和资质,但今生努力也很重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多种善因,为自已今世广聚福德。

3.今世善因先行成熟,恶果显报时自身抵抗力增强,得善果。

因果不昧,3 年后天雷如期而至。哪吒因为不放弃自已,得善缘相助,与敖丙和太乙合力抗雷,劫后重生。虽为魔丸,救百姓于水火,赢得百姓尊重。

观后反思,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很多事亦如此。

例如教育。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胎教起就开始教育投资。所有的人未来都能上清华北大吗?不是这样的。

俗语说“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相同的教育能走向巅峰的学霸凤毛麟角。前世之因,生下来智商和情商就不同,班上第一的孩子未必是最刻苦的那位。但资质好就高枕无忧了吗?

不!家庭和学校教育,孩子自身的不懈努力,可以突破潜质的不足,正常发展只能读普通本科的孩子 ,最后通过多方努力,考上重本的比比皆是。这就是因果,先天之因无法做天之娇子,后天的努力可以突破自我而逆袭。

再如工作。同样寒窗苦读,有的人大学毕业后从底层做起,成了一名普通白领。可有的人是“富二代”和“官二代”,起点就是公司股东或进入大公司平台,身世的因是无可比拟的。我们自艾自怜吗?

不!目前太多的行业领军人物是出自普通家庭,他们是一批有理想的高素质人材,如马化腾、雷军和马云,大学毕业后,抓住机遇,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桂冠。

4、明信因果,广结善缘,福报自来。

通俗讲,上辈子因为经常布施或做了很多功德,所以这辈子一出生就是美的,富裕的,聪明的。就好比买东西,积聚的多了,可以过更好的日子。如果上辈子积累单薄怎么办?这辈子就需要做更多的事。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发一个善念,结一个善缘,也许会彻底改变你的生活。张良拾鞋的故事家喻户晓。汉代人张良,过桥遇一老者,老者故意把鞋丢到桥下,让张良去捡,张良敬老,恭敬拾鞋并给老者穿上,通过考验,得《太公兵法》。韩信当年家中贫苦,经常肌不饱腹。淮水边一漂洗纱絮的老妇人见其可怜,就经常把自已饭菜分给他。后韩信封候记漂母一饭之恩,千金相赠。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哪吒将敖丙当成朋友,最后灵珠和魔丸合力抗劫。

播撒出去的善缘有一天一定会开花结果,因此改变你的一生。

这不是运气,这是种因得果。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微型小说:自作其业,自受其报

佛教故事:微型小说:自作其业,自受其报

自作其业,自受其报古代波斯国的一个国王,喜欢在午饭后小睡一会儿,而每 次午睡时,他都让近侍守候在自己的床边,以便随时服侍自己。一天,他照例又睡下,两个近侍一个站在床头,一个站在床尾,为他轻轻地摇着扇...

五殿阎君亲自给她拿凳子坐

五殿阎君亲自给她拿凳子坐

五殿 阎君亲自给她拿凳子坐文:念佛小子 编辑:净觉法师 在末学家的村子上,有一位年过古稀的老太婆,也是她把我带入佛门~! 这位阿婆是在文革的时候开始信佛念佛的,至今也有40年了...

清净法师:大乘攻略:初学 十二、根、道、果

清净法师:大乘攻略:初学 十二、根、道、果

十二、根、道、果学习和修行的氛围、思想、心态、次第等,一切都可以量化和表述。有时我们把修行都想象得过于抽象,其实是可以量化的。只是需要达到一定高度,才可以回过头来制定量化。俗话说:欲知山中路,须问过...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81.故道白云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81.故道白云

81.故道白云天刚破晓,阿那律尊者对阿难陀尊者说:师弟,到拘尸那去通知地方官员师傅入灭的消息,好使他们可以开始安排一切。阿难陀尊者穿上外衣,入城里去了。末罗族的官员刚在开会讨论要事。当他们获悉佛陀入...

佛教故事:能海大师传:五、再次赴藏

佛教故事:能海大师传:五、再次赴藏

五、再次赴藏1940年应请接任新都宝光寺法主,讲《大弥陀经》,举行传戒。安居前,慈青法师由藏归来,拜白师曰:喇嘛亲口嘱,愿来内地弘法。并谓康公将兴供养,师所存银,如何使用,公甚念师。师闻之喜甚,立即...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五·不发愿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五·不发愿戒

第三十五不发愿戒若佛子。常应发一切愿。孝顺父母师僧。愿得好师。同学善知识。常教我大乘经律。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地。使我开解。如法修行。坚持佛戒。宁舍身命。念念不去心。若一切菩萨不发是愿者。犯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