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七月半“鬼节”是“佛喜日”?

农历七月十五日,民俗上称为“鬼节”或“中元节”,据说这天阴气最重,盛行在这一天对死去的亲人进行拜祭。摆上菜肴水果等,烧香秉烛,大烧冥钱,以图使离去的亲人在阴间过上富足日子。

民间相传,农历七月是“鬼月”。从七月初一起,阎王就下令打开鬼门关,让终年禁锢在阴间受苦受难的鬼魂来到阳间“放风”,在各地游荡徘徊。

我以前特别害怕传说中不吉利的农历七月,也会格外追思已过世的母亲,曾一度游离迷信于民间的超度法会。说是只要连续参加三年,便可超度亡魂。为了母亲,我义无反顾地付钱连年参加,他们说怎么操办就怎么操办,全权托付给对方。在规定时间烧纸钱,供饭菜,烧香秉烛,真正的效果到底怎么样?我不知道,都说意到心到,照办就是。

直到学佛后,恭闻了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所说《七月十五是佛喜日和了生日》,恭读了《佛说盂兰盆经》,顿如醍醐灌顶,多年的愚痴和迷信豁然开朗。

目犍连尊者证得罗汉果位后,欲报母恩,以神通力观察到母亲死后在地狱中受苦,喉管比针还细,难以吞咽食物。尊者十分难过,以神通力量供养上乘美食给母亲,母亲饥饿难耐,把食物送到嘴里,可不吃则已,一吃反而引燃了口中一种看不见的无明幽门火焰,美食变焦碳,而他的母亲被火焰灼烧,疼痛无比,就地打滚,惨叫连连。

目犍连尊者见之悲痛不已,赶快向释迦世尊请示如何救度母亲,释迦世尊以大悲菩提的智慧开示:你的母亲的业力是无始带来的,没办法躲掉的。要救度母亲脱离痛苦,必须三天三夜一心不乱的持诵佛号,同时灭尽一切杂念发无上菩提之心,发最大的心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供养十方众僧,共同修法,依靠共业的力量解决这个苦难。

于是,目犍连尊者一心不染的持诵佛号,僧人们共同修法达三天三夜,虚空响起明亮的声音,宇宙颤动,诸佛声音共同汇聚,告诉目犍连尊者:你母亲的罪业已经快消掉了,此时要一心不乱,不可生伤心和悲哀之心,要观想所有的受苦的众生一齐出离地狱。目犍连尊者发最大的菩提心,想到他的母亲与一切在地狱受苦的众生们都要同时脱离苦难,地狱的铁围城部分顿时爆炸化为粉末,他的母亲和一起受苦的无量众生,同时出离地狱。

释迦世尊非常高兴,以此因缘,农历七月十五,是殊胜的“盂兰盆节”,是佛喜日和了生日。同时也是“供僧日”。在这一天,善男信女、佛弟子若能去正法寺院供养正信、守戒僧人,则功德无量。

所谓的“鬼节”,只是一种民间传说中旁门左道的说法。并非真有这么一个“鬼节”,完全不是像恐怖电影里演的,或老人们说的“满街都是鬼”那么邪乎。

又有身为凡夫的法师、仁波切等大言不惭说,自己可在“盂兰盆节”这一天超度亡灵,真是笑谈。试想,目犍连尊者乃释迦世尊座下十六尊者中神通第一,具大威德,孝心感人,但由于无始的业力,尚且不能以一人之力救度母亲。身为一介凡夫的我,难道凭借几个“民间人士”的所谓法会,就能救得了母亲吗?因果不昧,超度,谈何容易。白白交了迷信税,肥了“民间人士”、邪师骗子的腰包。

要想让众生获得真实的利益,于此脱离众生出苦海的日子,我们可以一心不染的念佛,为十方幽冥念佛。把积德行善的清净功德回向给已故的亲人朋友,历代祖先,生生世世的父母,未出世的婴灵,累生累劫的有缘众生。

今年七月十五,我要参加贤圣僧主持的功德回向法会,在庄严坛城内,在大德的引领下诵经持咒,依靠共修的力量,功德回向,祈愿我的母亲离苦得乐,祈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七月静好,学佛后,我不再因迷信而害怕“满街的鬼”。您呢?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动物寓言故事:生存的意义

佛教故事:动物寓言故事:生存的意义

生存的意义螃蟹、猫头鹰和蝙蝠去上恶习补习班。数年过后,它们都顺利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不过,螃蟹仍横行,猫头鹰仍白天睡觉晚上活动,蝙蝠仍倒悬。这是黄永玉大师讲的一个寓言故事,它的寓意很简单:行动比知识...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佛陀的告诫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佛陀的告诫

佛陀的告诫德行具足的活一天比污秽的百年岁月更有价值 。有一天,三十位比库各自从佛陀得到禅修的题目后,到远离舍卫城的一个大村落去。这时候,茂密的森林中有一群抢匪要用活人去供养森林的守护灵,他们就到林子...

女人如何挽回过不下去的婚姻

女人如何挽回过不下去的婚姻

我们经常会听到破镜难圆的话。但是对婚姻来说,即使是离婚,只要自己不放弃,还想要挽回,你就还有可能挽回自己的婚姻,挽回自己的爱情和幸福。婚姻中我们经常会于鏊而各种的矛盾而遭遇婚姻危机,我们应该怎么在处...

多罗睺施变成须陀罗扇

多罗睺施变成须陀罗扇

多罗睺施变成须陀罗扇很久很久以前,南瞻部洲有个国王,名叫摩诃赊仇利。他的王国疆土辽阔,国力强盛,统率着五百个小国。国王有五百位妃子,却没有一个为他生下儿子。国王想:我眼看着一年老似一年,却没有一个可...

究竟还有什么是属于我们的呢

究竟还有什么是属于我们的呢

化缘回来的路上,涉过一条河,又攀上一座大山,小和尚有些累了,就要求坐下来歇歇。一同回来的老和尚就依了他,二人坐在山巅的一块岩石上谈起心来。小和尚说:“咱们僧人皈依佛门,四大皆空,讲究一种虚静。那么,...

陈士强教授:《宗藏遗珍》所载佛经目录四种考释

陈士强教授:《宗藏遗珍》所载佛经目录四种考释

陈立强33年尝百草救母 孝心感动山村收获爱情 利川新闻网讯(通讯员唐旭)为了治疗母亲的癌症,33年来,一位土家汉子查阅医书,独自钻山越岭采草药、尝草药,几次中毒险些丧命,直到60岁仍然单身,抒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