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识:第十课、学佛行仪

第十课 学佛行仪

佛门教育十分重视思想教育与生活教育,因为唯有健全的思想和规律的生活,才能完成人格,成就道业。因此,举凡行、立、坐、卧,一切举止动作都要威仪具足,所谓「身具德,人必敬」。以下仅就日常生活中的行立坐卧四种威仪,以及有关参访、入殿、礼拜、出堂等应注意的行仪,略述于后:

一、四种威仪

(一)行:

1.走路时,应目视前方七尺,不可左顾右盼,不可低头仰视。

2.穿著海青行进时,应该双手操胸。

3.穿著长衫行进时,应该双手下垂,自然摆动。

4.行进间,双手不可置放腰后;不可跑步,若要赶路,可放大步伐,但不可奔跑。

5.行进间,见大德迎面而来,应立定合掌,待大德走过,方可放掌、前进。

6.与大德师长同行,应走在左后方,距离一个肩膀的宽度,不可平行,不可离太远。

7.走出房门,衣服、鞋袜必须穿戴整齐,不可赤脚或穿著拖鞋。

8.如系宗教徒,有法衣在身,不可大包小包背满全身,僧袋应当背于右肩。

9.如非诸山方丈,不可挂念珠行走。

10.行进间持经本,应双手捧持。

(二)立:

1.站立时,应前八后二,抬头挺胸,姿势端正,不可倚墙靠壁,不可双手叉腰。

2.与大德同在时,不可站在大德的上首、高处、对面,或与大德并排而站。

(三)坐:

1.坐下时,要平肩、收齶、双眼平视、手放双膝。

2.与大德同坐,应坐半座,不可坐满,不可翘腿,并依大德指示的位置坐下,若招呼你与其平坐,应该礼貌遵行,不可违意。

(四)卧:睡眠时,要右胁而卧(吉祥卧),不可四仰八叉。

二、参访礼仪

1.寺院参访,应事先通知,并准时到达。到达时,先到客堂报到,然后向主事者行礼,由知客法师引导至佛殿礼佛。

2.参访日期、时间一经确定,则勿随意更改,以免造成安排的不便。

3.离开寺院时,应到大殿向佛菩萨告假。

三、佛殿礼仪

1.入殿时,若从右门入,应右脚先进;若从左门入,则左脚先进。

2.入殿后要先拜佛,才能拜人,或是瞻仰佛像。

3.在大殿中不可寒暄讲话,不可相互送礼,有事须退出殿外讲说。

4.不可随心所欲进出佛殿,更不可衣冠不整。进入佛殿时,应操手行走。

四、礼拜行仪

1.礼佛时,宜在佛堂、佛殿、佛塔,以免引人侧目。

2.在佛殿礼佛,除非住持方丈和尚,否则应在东西两单礼拜。

3.礼拜大德师长,应至佛殿,如于路上、客堂、饭厅,或大德参禅、打坐、剃头、卧病时,不可礼 拜。

4.礼拜大德不可于高处拜,或于大德背后拜。

五、出堂礼仪

1.出堂是大事,分个人及团体两种。个人出堂必须请假。如系早上出,晚上归,可向直属主管请假,如系长假,必须向纠察、客堂及相关职务人等请假,而且必须搭衣。

2.请假在外,不可于俗家或信徒家中夜宿,除非当地没有寺院道场。

一个修道者的风姿,在行立坐卧、言谈举止中皆可表露无遗。佛门中其实不只四种威仪,所谓「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威仪不仅能调摄修道者的身心,尤其可以行无言的教化,例如昔日舍利弗为马胜比丘进止有方,端正的威仪摄受而归投佛陀座下,威仪的重要,由此可知。所以学佛修行必须重视威仪的训练。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怎样挽回老公 采取情绪冷冻法 实现二次吸引

怎样挽回老公 采取情绪冷冻法 实现二次吸引

怎样挽回老公,是很多人在面对婚姻问题时迫切想要知道的。挽回老公,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心易变,想要挽回老公,我们必须掌握他的心理活动,知道他的想法,这样才能成功挽回、今天,就...

欢喜

欢喜

接受他人的不完美。乐于修正自己的缺点,不依赖他人而活,对他人没有期待,人生真正放下自己,内心才有真正的欢喜。Photo by Aaron Burden on Unsplash .no-mobile{...

名人成长故事: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名人成长故事: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爸爸从集上卖苇席回来,同妈妈商量:看见了区上的工作同志,说是孩子们不上学念书不行,起码要上夜校。叫雨来上夜校吧。要不,将来闹个睁眼瞎。夜校就在三钻儿家的豆腐房里。房子很破。教夜课的是东庄学堂里的女老...

宗派概论:第八课、三论宗

宗派概论:第八课、三论宗

第八课 三论宗三论宗以龙树菩萨的《中论》、《十二门论》与提婆菩萨的《百论》开宗立派,宣扬空、无相、无所得、八不中道等义理,是具有浓厚印度传承特色的宗派。以其着重阐扬诸法性空,故又称法性宗,别称空宗、...

英国最年长男性30年只吃素

英国最年长男性30年只吃素

据新华社电据英国媒体7日报道,英国最年长男性雷吉.迪安(下图)5日在德比郡一个养老院里寿终正寝,享年110岁零63天。 雷吉.迪安,一生中有30年的时间只吃素食迪安于1902年11月4日出生于斯塔福...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可怕的因果业报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可怕的因果业报

可怕的因果业报诗曰:人命无常世事同,家财产业悉归空:未曾种福修诸善,万劫痴贫困苦鸿。从前,有两兄弟。哥哥专门经营事业,财富无量。弟弟爱道学佛,出家修精进行,得到圣果,成就六通自在的阿罗汉道尊者。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