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识:第十课、学佛行仪

第十课 学佛行仪

佛门教育十分重视思想教育与生活教育,因为唯有健全的思想和规律的生活,才能完成人格,成就道业。因此,举凡行、立、坐、卧,一切举止动作都要威仪具足,所谓「身具德,人必敬」。以下仅就日常生活中的行立坐卧四种威仪,以及有关参访、入殿、礼拜、出堂等应注意的行仪,略述于后:

一、四种威仪

(一)行:

1.走路时,应目视前方七尺,不可左顾右盼,不可低头仰视。

2.穿著海青行进时,应该双手操胸。

3.穿著长衫行进时,应该双手下垂,自然摆动。

4.行进间,双手不可置放腰后;不可跑步,若要赶路,可放大步伐,但不可奔跑。

5.行进间,见大德迎面而来,应立定合掌,待大德走过,方可放掌、前进。

6.与大德师长同行,应走在左后方,距离一个肩膀的宽度,不可平行,不可离太远。

7.走出房门,衣服、鞋袜必须穿戴整齐,不可赤脚或穿著拖鞋。

8.如系宗教徒,有法衣在身,不可大包小包背满全身,僧袋应当背于右肩。

9.如非诸山方丈,不可挂念珠行走。

10.行进间持经本,应双手捧持。

(二)立:

1.站立时,应前八后二,抬头挺胸,姿势端正,不可倚墙靠壁,不可双手叉腰。

2.与大德同在时,不可站在大德的上首、高处、对面,或与大德并排而站。

(三)坐:

1.坐下时,要平肩、收齶、双眼平视、手放双膝。

2.与大德同坐,应坐半座,不可坐满,不可翘腿,并依大德指示的位置坐下,若招呼你与其平坐,应该礼貌遵行,不可违意。

(四)卧:睡眠时,要右胁而卧(吉祥卧),不可四仰八叉。

二、参访礼仪

1.寺院参访,应事先通知,并准时到达。到达时,先到客堂报到,然后向主事者行礼,由知客法师引导至佛殿礼佛。

2.参访日期、时间一经确定,则勿随意更改,以免造成安排的不便。

3.离开寺院时,应到大殿向佛菩萨告假。

三、佛殿礼仪

1.入殿时,若从右门入,应右脚先进;若从左门入,则左脚先进。

2.入殿后要先拜佛,才能拜人,或是瞻仰佛像。

3.在大殿中不可寒暄讲话,不可相互送礼,有事须退出殿外讲说。

4.不可随心所欲进出佛殿,更不可衣冠不整。进入佛殿时,应操手行走。

四、礼拜行仪

1.礼佛时,宜在佛堂、佛殿、佛塔,以免引人侧目。

2.在佛殿礼佛,除非住持方丈和尚,否则应在东西两单礼拜。

3.礼拜大德师长,应至佛殿,如于路上、客堂、饭厅,或大德参禅、打坐、剃头、卧病时,不可礼 拜。

4.礼拜大德不可于高处拜,或于大德背后拜。

五、出堂礼仪

1.出堂是大事,分个人及团体两种。个人出堂必须请假。如系早上出,晚上归,可向直属主管请假,如系长假,必须向纠察、客堂及相关职务人等请假,而且必须搭衣。

2.请假在外,不可于俗家或信徒家中夜宿,除非当地没有寺院道场。

一个修道者的风姿,在行立坐卧、言谈举止中皆可表露无遗。佛门中其实不只四种威仪,所谓「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威仪不仅能调摄修道者的身心,尤其可以行无言的教化,例如昔日舍利弗为马胜比丘进止有方,端正的威仪摄受而归投佛陀座下,威仪的重要,由此可知。所以学佛修行必须重视威仪的训练。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邱天道居士说什么是阿字观?

邱天道居士说什么是阿字观?

在日常生活中,“阿”字是个常常出现的字眼,在某些方言中,“阿”字常常与人的姓名或伦理关系相连,表示亲切、亲近的意思,如有的地方称父亲为“阿伯”。而“阿妈”更是少数民族语言中常见的词汇,听到“阿妈...

吉祥尊者:自然的代价 第五十四回

吉祥尊者:自然的代价 第五十四回

第五十四回承担「还有另一半呢?师父。」「以后你会明白。」「来,你看如果现在你去帮小燕会发生什么事。」就像在看电影一样,他看到小燕对他这么快回来(才短短几天!)而感到轻慢,误以为雁儿离不开她。小燕也对...

鲜香菇和干香菇的区别

鲜香菇和干香菇的区别

  1、干香菇水分含量少、味道较浓、香味独特,但是口感比较粗糙;鲜香菇口感嫩滑、肉质细腻。2、干香菇会散发出一种特别的味道,主要来自其中所含有的蘑菇香精和鸟苷酸两种成分。尤其是鸟苷酸,它的鲜味强度是...

礼拜普陀山的感应

礼拜普陀山的感应

  礼拜是我们修行的方式,因为通过礼拜能够让我们的灾劫和苦难得到消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也能够为我们破除一切的魔障和执念,使我们的内心更加清净和纯洁,而且礼拜还能够帮助我们表达对佛菩萨的尊敬和虔...

明如居士:太上感应篇浅释之劝诫章总述

明如居士:太上感应篇浅释之劝诫章总述

下面学习《感应篇·劝诫章》的最后一部分——从善恶之果而劝,原文是这样的:“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吉人,...

见多了人世间生死离别,令我时刻警醒自己

见多了人世间生死离别,令我时刻警醒自己

见多了人世间生死离别,令我时刻警醒自己敝人从事葬仪的工作,看到很多人间最悲痛的时刻,以及最令人伤感的场面,我深深感觉到人活在世上实在不过是一场梦或一出戏而已。一个人作梦不管多么美好或得意,迟早总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