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吉话祥:常行于布施

常行於布施

「布施供养福无边」布施是真正的纯善,因为它是一种牺牲的精神。由牺牲奉献中体会,助人为快乐之本。只有透过与别人分享,成就才有意义。布施能使人的自私得以融解,心量得以广阔,布施即是无执之道,是学习放下、舍弃、断执的法门。

布施的崇高精神

是牺牲不是获得

是奉献而非占有

布施在学佛的过程中是务必履行的一项责务。佛陀的教法由始至终皆是以「万缘放下」为宗旨。凡夫众生由於心识迷惑, 贪染尘境,长期以来认贼为父,随幻影而起憎爱之情,由憎爱而生牢执,因牢执涉生死。佛陀不忍众生於生死苦海中受诸煎熬,於是开善巧之法门,劝导吾人学习布 施,以渡坚贪之恶习,使得心从一切束缚中挣脱出来。

布施的种类

布施的种类极多,在此仅举以物质与非物质两种布施来作谈。

(一)物施 āmīsa dāna

这是一种以物质来给予出去的布施法,又称之为诸事供养。当中又区分为两类,即∶

外物∶钱财、衣服及种种东西等。

内物∶身体器官及血液等。

此种布施为提供给予对方生活上之需, 只能成就物欲上的支助,它的受用期限是短暂,而且要陆续不断地提供,对於个人精神上的滋养是起不了作用。

(二)法 施 Dhamma Dāna

此法施是滋养我人心思与精神的资粮,与物施比较,它的受用与成果较前者来得殊胜与卓越。法施也包含了以下五种∶

一. 知识施∶即施予一切世间知识。其中又分为

1. 世俗知识 : 如老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谋生技巧方面的知识,及种种学术及灵修上的知识。

2. 心灵知识 : 诸如精神安慰及辅导上的知识。又称无畏施。韩愈说∶「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

二. 原谅施∶施予饶恕,宽谅他人的过错。佛说∶「以怨止怨无时了,唯以仁慈 (原谅) 方能休;此乃永恒的定律。」 《法句经第1章5节》

三. 真理施∶施予宇宙及人生真谛,启迪众生得觉悟。

「一切布施,法的布施最无上」上述的两大类布施中「法施」是我们当勤行学习的。

布施态度

布施行的如法,收效功德才大。佛陀说众生布施的差异相因了个人的动机、意图及心态而产生其差别成就。大体上来讲,布施者的心态不外是以下十种。

一. 残施 (Dānadasa)

施於廉物。 给剩余不要、残坏及低劣质的东西。

二. 施於适当的东西 (Dānasahāya)

施於受者适用及可接受的东西。

三. 高尚物件 (Dānasāmi)

以特选、昂贵及品性优良的东西来布施。

四. 信心之物 (Saddhādāna)

怀以信念,即深信因果及业报法则之心行布施。

五. 殷勤施 (Sakkaccadāna)

怀著一片尊敬之心而行布施,在做布施前细心打点供品或施物。 又称尊敬布施或细心施。

六. 应时施 (Kāladāna)

以适时及好善之心施於给游客、陌生人、病患及僧人。

七. 平等施 (Anuggahitadāna)

在没有受到任何人的怂恿,毫不犹豫之下自动布施。又称「无行施」。

八. 计较施 (Nuggahitadāna)

这是一种在犹豫不决之下,受到怂恿之后才做的布施又称之为 「有行施」。

九. 圣施 (Sappurisadāna)

布施者以一颗纯善心,并且自身具备戒行功德,作如法布施。所谓如法即∶

1. 细心打点施物,确保东西的清洁新鲜。

2. 恭敬有礼

3. 亲自布施,不假借於他人。

4. 殷勤侍候。

5. 布施时具备了自业智。

具足上述条件的布施者即名为如法布施。这种施又被称为「善士施」。

十. 污施 (Asappurisadāna)

则与上相反,为心术不正,缺德及作不如法布施的人,又称之为「非善士施」。

布施可说是易行之法,但要做得得体、恰当及完美就必须意识到自己的心思与念头。人的一言一举都源自於思想与念头, 「我思故我在」,当我们要做一件事情时,首先是动念作意,决定后才付於行动。做布施最重要的环节亦是在此,即三时之作∶起心动念时、实际行动时及回想起 时。当一个念头想要作布施,应感觉到喜悦;在作布施的现场感觉到喜悦。回想起所作的布施,无论是刚才与过去,都要生起喜悦的心,不能有一丝的懊恨心。如此 般的慎重行施,才算功德圆满。

「念当广惠施 终莫断施心;必当值圣贤 度此生死源」。

「施为后世粮 得至究竟处

善神常守护 亦复致欢喜」

惠施有五功德

1. 一个乐施好善的人,其名节会流布远播。

2. 由於心存助人为快乐之本,身分是尊贵严正。

3. 行善者肯定会深得人心,众人爱载。

4. 仁人志士,心机敦浓,行善积德自会往生善趣。

5. 施者虚怀若谷,为人扶危解厄,能获智慧超群得漏尽。

给人方便,给人欢喜,给人信心,给人希望,这就是行布施结善缘的吉祥法也!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索达吉堪布:如何理解行善得乐,造恶受苦

索达吉堪布:如何理解行善得乐,造恶受苦

索达吉堪布:如何理解行善得乐,造恶受苦 问:如何理解“行善得乐、造恶受苦”? 索达吉堪布答:我们每个人业感不同,故从中幻化的苦乐有天壤之别。哪怕是一家三口,整天在一起同吃同住,感受也不尽相同。那么...

古代择吉日结婚的由来 原来古人早就知道择吉日

古代择吉日结婚的由来 原来古人早就知道择吉日

择吉日结婚的由来在中国流传已久,在古代,男女成婚之前,必须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这个程序步骤称为六礼,在六礼中占有比较重要地位的步骤就是纳吉和请期,这就和结婚择吉日有关了,询问新郎新娘的姓名和生辰八字...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76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76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76】药师禅:一位哲人说过:“你的心态就是你的主人。”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控制自己的遭遇,却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态;我们不能改变别人,却可以改变自己。其实,人与人之间并无太大区别,...

索达吉堪布:能否通过尽量满足贪欲来生起厌离心?

索达吉堪布:能否通过尽量满足贪欲来生起厌离心?

索达吉堪布:能否通过尽量满足贪欲来生起厌离心? 问:对于内心狂乱而难以遏制的贪欲,能否通过尽量满足它的方法来生起厌离心? 答:世间一切贪欲享受都有永不满足的本性,人们越享受欲乐,贪欲之心也会越增长...

高振农教授:朱熹与佛学

高振农教授:朱熹与佛学

高振农教授:朱熹与佛学朱熹与佛学 高振农朱熹是我国孔子以后封建社会最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之一。他吸取和利用了前人的思想成果特别是儒、佛、道三家的思想资料;创立了一个庞大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他自称得孔孟...

菱角素肉汤

菱角素肉汤

时间:30分钟材料: 香菜少许、素火腿100公克/香菇6朵、菱角300公克调味料: 盐1匙、味素1匙要领:菱角买以剥壳的较方便。做法: A、将香菇泡水泡软。 B、素火腿切块,香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