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省与反思:从人间化滑向娱乐化 -智悲佛网

内省与反思:从人间化滑向娱乐化

近来,我花了一个星期的夜晚时间,专门收集各类佛教网上的佛教活动消息,发现一个现象。近年,有些佛教活动场所的活动,其本质,有从人间化滑向娱乐化之嫌。这其间,经历了世俗化与庸俗化。

民国以来,以太虚为首的高僧大德提倡人生佛教,适应了社会需要,也使佛教持续保持了生命力。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赵朴初等一批佛教界有识之士,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提倡人间佛教,使***期间大伤元气的佛教,得到恢复,并健康发展,迎来了今天的黄金时代。

或许,是对人间佛教的理解出现偏差。或者,根本就没有去理解人间佛教是什么。近年,一些佛教活动场所,虽举的是人间佛教的旗帜,但实际上与人间佛教的核心理念相背离。甚至,违反了明文规定的佛教的律条精神。

人间佛教,或者说,佛教的人间化,其本质含义在于以佛教度化人间,以佛教精神主动积极地教化人间,而非以人间度化佛教。如让佛教被动消极地屈从人间,为人间的缺陷所左右,从而失去佛教的核心价值,那么,佛教与其他的哲学有何差异。这样,佛教便缺失主体性,亦不为佛教了。

为此,我向来以为,佛教的人间化不应是佛教的世俗化,也不应是庸俗化,更不应是佛教的娱乐化。

佛教的娱乐化,把僧人变成了人间的小丑,也使佛陀形象受损及其教法被扭曲,不再纯正神圣。而宗教,一旦失去纯正性与神圣性,那么,还剩什么?

在中国的儒家哲学中,强调内圣外王,内在的修养如圣人,外在的能力如君王。儒家如此,我认为,佛教也不应例外。不管外在如何王,内在总应不离圣,即应该始终保持佛教的核心价值不变。这是保证佛教持续健康延续的基本条件,也是佛教始终能与特定的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要基础。近期,网络上出现了诸如《法海你不懂爱》等戏谑消遣佛教的行为现象,挑战佛教的一些底线。这种现象与行为的产生,应该引起佛教界的关注与反思,除了对此说之外,我们也应反省自己,我们是否自尊自重了?我们是否以身作则了?在某些方面,我们是否有从人间化滑向了娱乐化之嫌?

作者:释本性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相关文章

达真堪布:祈求三宝与祈求神明的心态有什么不同?

达真堪布:祈求三宝与祈求神明的心态有什么不同?

达真堪布:祈求三宝与祈求神明的心态有什么不同? 问:尊贵的上师仁波切,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在家修行重布施,出家修行重持戒,请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该如何理解? 上师回答:其实在家出家都一样,...

道澄尊者:禅修指导 经行的方式

道澄尊者:禅修指导 经行的方式

*修持篇*经行的方式◎找一个地方,可安全来回走约20~40 步的距离,不要受到干扰。安静之处,能打赤脚更好。◎站直、颈背要直,以目不斜视、看着前面地上约4~6 步的地方。但头不要因此而低下来,保持从...

善人不能只满足于善报——记我的父亲与他的临终善报

善人不能只满足于善报——记我的父亲与他的临终善报

有人说“真正善良的人会有病无痛”,也就是说,即便患有恶病,临终之时也不会痛苦而是安然离世。我善良的父亲就是一个例证。1、一生善良父亲是个远近闻名的善人。他对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非常注意,时时为他...

二十徒劳行之--十七:若不知自性,修定徒劳也

二十徒劳行之--十七:若不知自性,修定徒劳也

自性为何?定复为何者?无论出家僧尼行者,或在家居士等,所修之法,盖为奉行佛意、依正法之义而行之了脱生死之法,别无他耳。此了生死之法修,依众生各自不同之缘起而作不同形式、方法之修持,以八万四千不同之法...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神异录:廿二、活佛宏名震慑恶犬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神异录:廿二、活佛宏名震慑恶犬

廿二、活佛宏名震慑恶犬这是最近今年五月间发生的一件事,说起来,也算得是个笑料的故事,出生这个故事的地方,就是在仰光大金塔脚下。请听我慢慢道来:原来作者在数年前认识得仰光华侨中一个在家学佛的男居士,他...

这些家里的布局会影响你的婚姻 终于知道夫妻为什么经常吵架了

这些家里的布局会影响你的婚姻 终于知道夫妻为什么经常吵架了

现在的男女比例是严重失调的,所以就导致很多的新婚夫妻是闪婚闪离的,有个人的因素影响,也会有一些外力的因素影响,如果你和你的伴侣经常的吵架的话,不妨看看是不是家中有以下的这些不利于婚姻发展的婚姻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