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省与反思:从人间化滑向娱乐化 -智悲佛网

内省与反思:从人间化滑向娱乐化

近来,我花了一个星期的夜晚时间,专门收集各类佛教网上的佛教活动消息,发现一个现象。近年,有些佛教活动场所的活动,其本质,有从人间化滑向娱乐化之嫌。这其间,经历了世俗化与庸俗化。

民国以来,以太虚为首的高僧大德提倡人生佛教,适应了社会需要,也使佛教持续保持了生命力。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赵朴初等一批佛教界有识之士,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提倡人间佛教,使***期间大伤元气的佛教,得到恢复,并健康发展,迎来了今天的黄金时代。

或许,是对人间佛教的理解出现偏差。或者,根本就没有去理解人间佛教是什么。近年,一些佛教活动场所,虽举的是人间佛教的旗帜,但实际上与人间佛教的核心理念相背离。甚至,违反了明文规定的佛教的律条精神。

人间佛教,或者说,佛教的人间化,其本质含义在于以佛教度化人间,以佛教精神主动积极地教化人间,而非以人间度化佛教。如让佛教被动消极地屈从人间,为人间的缺陷所左右,从而失去佛教的核心价值,那么,佛教与其他的哲学有何差异。这样,佛教便缺失主体性,亦不为佛教了。

为此,我向来以为,佛教的人间化不应是佛教的世俗化,也不应是庸俗化,更不应是佛教的娱乐化。

佛教的娱乐化,把僧人变成了人间的小丑,也使佛陀形象受损及其教法被扭曲,不再纯正神圣。而宗教,一旦失去纯正性与神圣性,那么,还剩什么?

在中国的儒家哲学中,强调内圣外王,内在的修养如圣人,外在的能力如君王。儒家如此,我认为,佛教也不应例外。不管外在如何王,内在总应不离圣,即应该始终保持佛教的核心价值不变。这是保证佛教持续健康延续的基本条件,也是佛教始终能与特定的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要基础。近期,网络上出现了诸如《法海你不懂爱》等戏谑消遣佛教的行为现象,挑战佛教的一些底线。这种现象与行为的产生,应该引起佛教界的关注与反思,除了对此说之外,我们也应反省自己,我们是否自尊自重了?我们是否以身作则了?在某些方面,我们是否有从人间化滑向了娱乐化之嫌?

作者:释本性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清真菜升级 美味更健康

清真菜升级 美味更健康

日前,位于大沽南路的鸿起顺饭庄总店换上了新菜单,原来店里的200多道菜有180道菜品进行调整,这是鸿起顺十几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换菜。说到老字号鸿起顺,很多读者马上就会想起红烧牛舌尾、老爆三、醋熘木须...

星云法师:美容与美心

星云法师:美容与美心

现代人提倡美化!环境要美化,社会要美化,甚至国土山河都要美化。但是,就是缺少美化自己。 美化自己的人也有!例如,穿著合宜的服装,使用时髦的化妆品;男士利用衣冠来美化自己,女士使用珠宝来妆扮自己,甚至...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三十三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三十三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三十三集)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早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经》,请大家打开经本的第五品,「至心精进第五」,我们把今天要讲的经文先读一读: 【世间自...

悟殷法师: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轮回观

悟殷法师: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轮回观

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轮回观释悟殷壹、前言佛陀所开示的缘起法:从「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到「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纯大苦聚灭」(大正2.85下),说明了有情生死流转乃...

我的孩子是世上最美的

我的孩子是世上最美的

我的孩子是世上最美的世间有许多丑陋的人、丑陋的事,我们多用一点慈母的爱心,去包容它,接受它,必然能转丑陋为美丽。在母亲的眼中,无论如何智障缺陷的孩子,永远是千金不换的至宝;我们的社会也有许多的弊病,...

吴太夫人

吴太夫人

吴太夫人(明)古吴沙门智旭随笔吴城陆湛源居士。至洞庭东山吴凤林家。其家为营素供。吴母时年九十四岁。偶至厨下。因问为何营此素供。婢云请陆相公。又问陆相公年几何。婢云年五十四。母惊叹曰。渠年五十四便已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