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烦恼的方法:智慧之眼

智慧之眼

世俗无眼,莫见道真;如少见明,当养善意。

《法句经卷上世俗品》

世人没有慧眼,不见正道,就如盲人见不到光明。这个偈子勉励我们当以培养善意来开智慧之眼。

世俗无眼是说一般人囿于一己之私,没有深见和远见。有智慧的人,则已放下了私利的追逐,所以凡事都能从小处着手,并且从大处着眼;从近处着力而且从远处着想;不从个人看得失而从整体论成败;不是从自私自利的立场出发,而是以全体人类的幸福为起点。有智慧的人明察秋毫,不仅能事事洞烛先机,还能时时超越当下,不但看清正面,也能了解反面,且能超越正反两面,落实于绝对的客观,这才能看得到真正的事实、真正的原因和真正的结果。一般人则因自私自利而蒙蔽了眼心,看不到正道真理,老在烦恼、黑暗中跌跌碰碰。有智慧的人,所见的日日是好日,所遇的人人是好人。愚人被环境捉弄,智者能改造环境。愚人看世界是人间的地狱,智者看世界是光明的净土。

如何培养智慧?即当培养善意。有两个方向:一是透过智者的观点来认识世界,一是用修养的方法来改变自己的心向,先使身心平衡,然后以平常心看待世界。前者是知识的,在观念上疏导;后者是实践的,在方法上练习。如此双管齐下,可培养出智慧的眼睛。

当我们说世间差劲之时,那表示我们是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如果培养善意,即使无法立刻看到佛国净土,也会心平气和一点,不会那么愤愤不平。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品茶就是悟道

品茶就是悟道

茶,遇水舍己,而成茶饮,是为布施;叶蕴茶香,犹如戒香,是为持戒;忍蒸炒酵,受挤压揉,是为忍辱;除懒去惰,醒神益思,是为精进;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为禅定;行方便法,济人无数,是为智慧。茶心佛心,何异...

佛教故事:励志故事:3800块香口胶

佛教故事:励志故事:3800块香口胶

在英国,有一个即将面临毕业的美术学院的学生,和其他所有的同学一样,正为毕业考试的作品而日思夜想,愁眉不展。他所能想到的别人都已做过了,似乎他只能创意平平、成绩普通地勉强应付了事,但又心有不甘。他正在...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

人生百年,说长长,说短短。人最恐怖的是孤独。于是乎,婚姻就成了家的理由,那些红男绿女,借此聊度一生。于是乎,那情、那恨、那怨、那仇,光天化日之下,情天恨海,浊浪翻滚。人们不由得思考和反问:婚姻是什么...

有感而发:心态真的很重要

有感而发:心态真的很重要

到处都不景气,你的工作心情是否也染上了些许低迷呢?一大早,我跳上一部出租车,要去深圳郊区一企业做内训。因正好是尖峰时刻,没多久车子就卡在车阵中,此时前座的司机先生开始不耐地叹起气来。随口和他聊了起来...

净土大德故事:十祖虞山普仁截流大师

净土大德故事:十祖虞山普仁截流大师

十祖虞山普仁截流大师截流大师(公元1628~1682年),讳行策,清初顺康间人。俗姓蒋,父名全昌,乃宜兴老儒,与憨山大师为友。憨山大师示寂后三年,一天晚上,全昌梦见憨山进卧室,随后,大师出世,由此全...

佛学的真面目:45:解悟空性很重要

佛学的真面目:45:解悟空性很重要

45:解悟空性很重要所谓证悟空性者已是开悟了的大德了,可见学佛之人一下子就能证得空性的人并不多。对于般若空性,许多时候我们只能是望文解义,尽量保持正确的知见,用以观照我们的生活和修行,使之勿要产生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