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佛号三双鞋垫,一条人命姑嫂情缘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苏北农村。

去年年底的一个冬日,北风呼啸,雪花飘飘,小姑接到哥哥电话立即打出租车到了某市第六人民医院,见到嫂子时已经是傍晚时分,她骨瘦如柴,两眼深邃,左小腿连脚血肉糊糊,肿胀溃烂难于入目,见此景泪先落,咽哽活不出声。嫂子是肝腹水第二次复发,脚腿溃烂,医院美其名曰没有能力给继续治疗,让转院,其实,他们就是不直说没法治疗了,拐弯抹角的撵病人走。

心知肚明的小姑,二话没说,立即办理转院,带着嫂子直奔市东郊传染病院,家人随从慌慌张张,惴惴不安,侄子侄女哭哭啼啼,小姑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地给医生交流,很快又被挡在门外,接待医生说你们赶快去市二院分部吧,我们这里实在是无能为力。

小姑带着嫂子和家人又驱车赶到市二院分部,传染科不收,外科不收,内科不收,呼吸科不收,嫂子被停放在冰冷的大厅铁床上,已经没有了知觉似乎睡着了。

小姑心在流血眼在流泪,这是人民的医院吗?这是医者父母心吗?这就是人间地狱啊!看来正常渠道是进不了医院了,难道就这样拉回家等死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姑拿起了电话拨通二院某科主任(注:小姑的师弟),义正言辞地说:“师弟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精神已经没有了,师姐求您了,无论如何要把嫂子安排进病房,尽快进行抢救治疗。”师弟说,师姐啊,谁愿意接一个将死的病人啊,哪个大夫都不愿意接收这样的病人。”

小姑再三请求,师弟终于答应帮忙,最后,第二天凌晨四点嫂子回到二院总部,八不沾边的烧伤科收下了病人。紧接着一系列的检查快速进行,结果快速出来,肝肾功能指标尚可,立即输液,打蛋白,插管,插氧气......

一个多月的医院治疗,几次手术结果并不理想,烧伤科主治大夫李主任也是尽力了,他说他只能按烧伤科的方法治疗病人的腿,把坏死的肉去掉,包扎,打吊针,别无他法,除非截肢,舍腿保命,继续打蛋白可以延长寿命,蛋白还是自费的,高昂的医药费哥哥也出不起了,小姑也帮了一万多元,实在是没有办法了,不得不回家了,出院吧.

小姑只能安慰哥嫂,回家养着吧。眼看着嫂子就这样被推出医院,拉回家等死,小姑机智善巧地给没有信仰的嫂子说,“您念佛吧,躺在床上没有事就念佛。”小姑一字一字地教嫂子“南 - 无 - 第 - 三 - 世- 多- 杰- 羌- 佛!”很费劲很费劲地嫂子记住了,过后又忘了,再教,再忘,再忘,再教,终于会念了。

日复一日,不知不觉半年过去了,在家里哥哥细心照料,中药、西药配合吃,嫂子竟然起死回生。小姑虽然忙还是去看望两次,这最近一次去看望嫂子,嫂子感激涕零,拿出三双绣花鞋垫给妹妹,这是嫂子躺在床上给绣的,三个月绣了三双,一边念佛,心在感恩。

鞋垫寓意也是嫂子的心意:河中莲花寓意出淤泥而不染,水中鱼是财源不断,红花寓意是生活红红火火。

小姑双手接过鞋垫,深深地给嫂子鞠个躬,热泪盈眶。嫂子啊,妹妹多想让您走进佛门,听闻法音,明信因果,学佛修行,转换因果,健康长寿,离苦得乐啊!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善则升阳,经常行善积德之人,气场运气会不断提升

善则升阳,经常行善积德之人,气场运气会不断提升

恢复真髓之修善积德中医讲三阳开泰,三阳开泰出自《易经》六十四卦之中的泰卦。古人发现冬至那天白昼最短,往后白昼渐长,故认为冬至是“一阳生”,十二月是“二阳生”,正月则是“三阳开泰”。“三阳”表示阴气渐...

达真堪布:放下,放在哪?

达真堪布:放下,放在哪?

达真堪布:放下,放在哪? 很多人的心念转不过来,认为成佛的事与自己很遥远。其实并非如此。成佛是何种概念?解脱是何种概念?成佛之因是什么?福德和智慧圆满叫成佛;永恒的摆脱烦恼与痛苦叫解脱;我们所有的...

达真堪布:顺利、成功、圆满的窍诀

达真堪布:顺利、成功、圆满的窍诀

达真堪布:顺利、成功、圆满的窍诀 一定要想尽办法结善缘从现在起,我们一定要跟众生多结善缘,不结恶缘,已经结的恶缘,要统统地了结,否则,将来还会没完没了地感受报应。我们在念佛、念咒、诵经、修法的时候...

净土法门法语:我用什么方法对治烦恼?

净土法门法语:我用什么方法对治烦恼?

1 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普度法界一切众生,他的意愿没有别的,就一桩事情,帮助一切众生求生极乐世界——帮助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圆满成佛。2 佛陀告诉我们,最快捷的成佛方法,就是念佛求生西方净土。只要我们...

佛教故事:百喻故事广释:17、顾小失大

佛教故事:百喻故事广释:17、顾小失大

17、顾小失大世间大事糊涂而小事聪明的人很多,就是说:只顾小小的利益而忘了大事。譬如说:做生意的人,只顾小小的数目计较,而大把的金钱都花在吃喝玩乐上面。小偷流氓从抢骗偷来的钱都花在赌博花天酒地。做官...

第二十一回  卢庄求宿又遇因缘  糯米相贻治愈痼疾

第二十一回 卢庄求宿又遇因缘 糯米相贻治愈痼疾

话说妙善大师等三众,见天色已经不早,前边又有高山阻路,其势来不及越过此山,幸离山数里处有个村庄,三众不免迳投村中来借宿,顺便化些斋饭来充饥。到了村中,见有一家高门大户的人家,一望而知是村中的首富。常...